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分享到:

栏目文章信息

    矿床地质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校地质学报    0, (): 222-.  
    摘要65)      PDF (4819KB)(17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浙江建德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陈辉,倪培*,陈仁义,叶天竺,王国光,张伯声,徐颖峰
    J4    2016, 22 (1): 1-.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468)      PDF (4506KB)(1606)    收藏

    浙江建德铜矿(原名岭后铜矿) 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探明的中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
    合带) 北东段。文中系统研究了建德铜矿主成矿期块状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
    包括富液相包裹体(I型),富气相包裹体(II型),以及含子晶包裹体(III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I类富液相包裹体加热
    后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8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0.63~8.00 wt.% NaCl eqv,II类富气相包裹体加
    热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296~334℃,盐度1.22~2.00 wt.% NaCl eqv的低盐度范围,III类含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与II
    类包裹体基本相同,介于290~326℃,盐度则较高,介于31.87~38.16 wt.% NaCl eqv。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揭示,流体挥发分
    主要为水蒸气,同时部分包裹体气相组分中含有CO2、CH4、N2。II类与III类流体包裹体在视域内共存,且两者均一温度相
    似,盐度相差很大,表明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发生。流体强烈沸腾作用是造成建德铜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成矿流
    体研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建德铜矿是燕山期的矽卡岩型矿床而不是海西期的喷流沉积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 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成因和铀成矿潜力探讨
    兰鸿锋,凌洪飞*,孙立强,王凯兴,欧阳平宁,刘建伟,王洪作
    J4    2016, 22 (1): 12-.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353)      PDF (3206KB)(1309)    收藏

    文中对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诸广山南体桃金洞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并将其与
    诸广山南体东部其他印支期非产铀和产铀花岗岩进行了对比。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04 ± 2.1 Ma,为印支晚期岩浆
    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呈过铝质,硅和碱含量偏高(SiO2=69.7%~75.0%,K2O+Na2O=7.74%~9.08%),富铁、贫
    镁,属于碱钙性/钙碱性-过铝质-铁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 = 226~272 × 10-6),LREE富集(LREE/HREE=
    6.27~11.4,(La/Yb) N=4.01~15.0),Eu亏损较明显(δ Eu=0.15~0.42),富集Rb、Th和U,亏损Ba、Sr、Ti和Eu,属于典型的
    低Ba、Sr 花岗岩;(87Sr/86Sr)i 值较高(0.71922~0.72040),εNd(t) 值较低(-10.0~-10.2),两阶段Nd 模式年龄为1.80~
    1.82 Ga。上述特征表明,桃金洞花岗岩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岩石
    演变而成的变质杂砂岩组分岩石经中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对比研究显示,诸广山南体印支期产铀花岗岩蚀变作用强,
    FeOT/(FeOT+MgO) 比值变化较大,CaO含量低,主要为碱钙性花岗岩,Ba、Sr、Ti和Eu亏损更强烈,ε Nd(t)值更低和Nd模
    式年龄更古老。非产铀花岗岩源岩以砂质岩为主,U含量相对较低。桃金洞花岗岩未经后期明显热液蚀变作用,不具有产
    铀花岗岩蚀变强烈的特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诸广山南体印支期非产铀花岗岩,铀成矿潜力可能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4. 大桥坞产铀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对赣杭构造带铀成矿潜力的指示意义
    王洪作,吴俊奇*,陈培荣,汤江伟,凌洪飞,赵友东
    J4    2016, 22 (1): 30-.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446)      PDF (2573KB)(1185)    收藏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
    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 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
    势,从~749℃升高到~846℃。以上特征表明大桥坞地区火山-侵入杂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且幔源物质加入的比例随成岩
    时代变新而增多。综合前人对赣杭构造带相山、芙蓉山和沐尘地区花岗质岩石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岩石的全岩ε Nd (t)值和
    锆石ε Hf(t)值在135~112 Ma期间分别从-9.0升高到-2.0和-10.0升高到2.0,表明其成因上可能同壳幔岩浆混合有关,且随着
    成岩时代变新幔源岩浆的加入逐渐增多。Sr-Nd同位素模拟显示幔源岩浆加入的比例在135~112 Ma期间从0升高到~60%。
    由于幔源岩浆较壳源岩浆贫U和Th,前者的加入会稀释壳源岩浆中U和Th的含量,降低其铀成矿潜力。幔源物质加入越
    多,铀成矿潜力越低。赣杭构造带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呈西弱东强的地质事实,可能是该带上铀矿床的分布呈西大东小格局
    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赣杭构造带东段找矿需关注富铀基底(花岗岩或长英质变质岩基底) 与早白垩世火山岩盖层相结
    合的地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5. 粤北302铀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H、O、Sr、Nd同位素证据
    傅丽雯,孙立强,凌洪飞*,沈渭洲,李坤,冯尚杰
    J4    2016, 22 (1): 43-.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144)      PDF (922KB)(961)    收藏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集区。位于粤北诸广复式岩体东部的302 铀矿床是一个规模大,埋
    藏较深,矿化垂幅较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矿体呈似脉状、扁豆状或透镜状产于印支期油洞岩体和燕山早期长江岩体的断
    裂蚀变带内,矿石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在争议。文中对该
    矿床进行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 值为-7.09‰~3.24‰, δDH2O 值为-105‰~-63‰,反映成矿流体主要
    由深循环的大气降水通过水-岩相互作用演化形成, δDH2O 值的偏低可能主要由成矿流体的热液沸腾作用和/或大气降水在深
    循环过程中与少量有机水( δDH2O =-90‰~-250‰) 的混合引起。成矿期萤石的εNd(t)值(-11.9~-11.4)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
    赋矿围岩长江岩体十分相似而与油洞岩体区别明显,萤石落在Gd/Yb-Nb/Ta 图解中的长江岩体及其邻近范围内,表明302
    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长江岩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东胜铀矿砂岩中方解石富集及铀矿成因
    冯乔,秦宇*,付锁堂,柳益群,周鼎武
    J4    2016, 22 (1): 43-.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316)      PDF (3573KB)(1261)    收藏

    东胜铀矿区方解石富集特征、无机碳氧同位素以及邻近气藏包裹体捕获压力、有机碳同位素和3He/4He的相关研究表
    明,东胜铀成矿与深层天然气存在密切关系。方解石的δ13C值-19.6‰~-1.11‰,δ18O值-17.13‰~-9.00‰,δ13C值的变化范
    围较宽,可能是地表水和深层天然气影响程度不同所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气藏储层包裹体捕获压力从深部向浅部和从盆
    地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天然气为铀的转化提供了充足的还原剂,为大型东胜铀矿形成提供了必要条
    件。天然气中3He/4He比值证明东胜直罗组铀矿砂岩中没有有意义的幔源流体贡献。这些证据表明东胜铀矿砂岩中的方解石
    是地表水和深部天然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暗示了东胜大型铀矿床是由低温混合成矿作用形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7.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和老挝钾盐矿床物质来源新认识
    李明慧,颜茂都,方小敏,张增杰,孙淑蕊
    J4    2016, 22 (1): 60-.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214)      PDF (868KB)(1129)    收藏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与泰国—老挝的钾盐矿的成矿关系被认为可能具有同源性,尤其深部热液可能是
    其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针对该观点氢氧同位素证据缺乏、且深部热液到底是哪种热液尚不清楚的问题,文中根据老挝钻
    孔ZK2893中石盐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为-2.3‰~9.5‰,平均值为2.9‰,δD的范围为-78‰~-150‰,平均
    值为-108.6‰,大部分小于-90‰;在δD-δ18O 关系图上,数据点均在交代热液范围内,因此推断,老挝钾盐成矿的深部热
    液为大气降水与围岩形成的交代热液,围岩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此项分析还表明老挝的交代热液温度主要集中在150℃
    左右,即包裹体形成的温度可能也在150℃左右,云南兰坪—思茅石盐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为145℃左右,最高达170℃,二者
    比较接近,这为两地钾盐矿同源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8. 贵州水银洞金矿矿层矿化分析与深部预测
    刘帅,彭进,刘建中*,王泽鹏,杨成富
    J4    2016, 22 (1): 66-.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054)      PDF (1152KB)(852)    收藏

    水银洞金矿为滇黔桂“金三角”最重要的金矿床,是典型的卡林型层控金矿床。运用绘制等高线图和含矿层矿化分
    布图的方法,对水银洞矿床0~427勘探线的钻孔数据分析,并用surfer 软件绘制矿层的顶底板和地层矿化趋势的模拟图,重
    点分析了含矿地层的构造形态和矿化规律,结果显示:界面等高线反应背斜的形态,水银洞矿区背斜的高点和背斜倾伏端
    是金矿的主要赋存位置;Sbt(构造蚀变体) 与上部龙潭组矿化值有负相关效应;水银洞矿化整体具有不均匀性,Sbt向东
    南延伸且在东西向具有弱—强—弱的富集规律。Sbt矿化强度在东西向具有弱—强—弱的规律,而龙潭组地层中的矿化与
    Sbt呈现一定负相关效应,在背斜倾伏端龙潭组矿化度开始增强,预示深部地层可能还会有大规模的工业矿体存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易 超,韩效忠,李西得,张 康,陈心路
    J4    2014, 20 (2): 185-.  
    摘要969)      PDF (7993KB)(1132)    收藏
    该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分析化验数据,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段和大营地段直罗组下段 砂岩碎屑及填隙物的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微观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差异原因,建立其与铀矿化 的关系。研究表明,纳岭沟地段与大营地段,在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纳岭沟地段碎屑含量高,而胶 结物及粘土含量较低,这一方面表明纳岭沟地段相比大营地段更靠近物源,长石风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目的 层埋深不同而导致的成岩强度的差异也是造成岩石微观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对含矿砂岩微观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 纳岭沟和大营地段与东胜皂火壕地段经历了基本相同的铀成矿作用,大致可分为早期主成矿和后期再改造两个阶段。造成 绿色调砂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后期油气还原蚀变而形成的绿泥石。在成矿过程中,方解石与铀矿物的沉淀有着密切的联 系。这为下一阶段东胜西北部地区铀矿勘查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10. 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周 云,段其发,曹 亮,李 芳,黄惠兰
    J4    2014, 20 (2): 198-.  
    摘要1009)      PDF (2512KB)(1937)    收藏
    对湘西—鄂西地区狮子山、李梅、耐子堡、茶田、打狗洞、董家河、唐家寨、冰洞山、凹子岗等典型铅锌矿床中闪 锌矿、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英等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流体包裹体群体液相成分 测定,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分布在 80~230 °C,总盐度一般>15%,密度多>1g/cm3,成矿压力为 223×105~777× 105 Pa,是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高浓度溶液,属于低温度、高盐度、高密度的地下热卤水性质的含矿热水溶液。成矿流体 阳离子成分主要为 Cl-, Na+, Ca2+, K+, Mg2+,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与建造水有关,后期可能有雨水和 少量变质水的渗入。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含有机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 CH4 普遍存在,表明成矿与有机质相关,处在控 矿构造内容矿层中的有机质使矿床中的硫酸盐硫还原为还原硫,促使成矿流体中的铅、锌沉淀形成矿床。相邻的低温成矿 域川滇黔地区典型铅锌矿床成矿温度约为 90~280°C,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与川滇黔铅锌矿相比,具有相同的低温成矿特 征,矿床类型均为 MVT 型,两者可能受控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甘肃北山大山头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岩成矿潜力研究
    王小红,杨建国,王 磊,谢 燮
    J4    2014, 20 (2): 222-.  
    摘要1159)      PDF (958KB)(1580)    收藏
    为了研究甘肃北山大山头含铜镍硫化物基性、超基性岩的成矿潜力,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对比研究,取得如下 认识及成果:(1)大山头岩体侵位于前寒武系中深变质碎屑岩与片麻状花岗岩中,为多期次侵位的杂岩体,早期以中细粒辉 长岩岩基为主,晚期为橄榄苏长辉长岩-二辉橄榄岩相基性-超基性岩,岩体分异明显,橄榄二辉岩全岩铜镍矿化(Cu 含量 0.08%~0.46%,Ni 含量 0.2%~0.37% ):(2)岩体常量和微量元素具岛弧基性超基性岩浆特征(例如岩体亏损高场强元素 Nb, Ta,Ti,Hf 及 Y 和 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Ba,Rb,Th,U,K 及 La 等);(3)磁法异常与岩体地表矿化一致,电法结果显示 岩体深部矿化更好(最大磁场强度值 600nT,视极化率(ηs)显示最大值可达 7.5%~12.1%);(4)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金川、 喀拉通克、红旗岭等相似,与甘肃黑山一致。因此,大山头有望成为储量规模不亚于甘肃黑山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海相碳酸盐台地含钾层段旋回地层学响应和识别 ——以川中广安地区三叠系为例
    龚大兴,周家云,陈科贵,李春梅,李 萌
    J4    2014, 20 (2): 230-.  
    摘要921)      PDF (1450KB)(1894)    收藏
    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深部的成盐聚钾层段,主要依靠测井解译和钻井取芯验证。连续沉积的碳酸盐岩台地具有旋 回性,记录着海相碳酸盐岩随古海平面旋回变化的信息。因此,利用测井数据模拟台地高频沉积旋回叠加样式,反演古海 平面旋回,寻找海退地层序列的低水位沉积体系,进而快速锁定成盐聚钾层段的方法值得探索。文中以四川盆地川中广安 地区三叠系为例,以等间距连续测量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为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有效识别了三叠纪沉积时期的高频 沉积旋回,并根据高频沉积旋回的累积厚度偏差变化,反演了古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判断广安地区嘉陵江组 5 段至雷口坡 组 1 段第 1 亚段沉积期,相对海平面长期处于较低水位,是最有利的成盐聚钾期,这与基于钻井岩芯划分的富钾层段极为吻 合,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碳酸盐岩台地含钾层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中国蛇绿岩型铬铁矿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胡振兴,牛耀龄,刘 益,张国瑞,孙文礼,马玉鑫
    J4    2014, 20 (1): 9-.  
    摘要1139)      PDF (1391KB)(3117)    收藏
    中国广泛分布有不同时期的蛇绿岩。相对于全球一些大型蛇绿岩铬铁矿床(如 Kempirsai,Bulquiza,Guleman 等), 我国同期蛇绿岩中赋存的铬铁矿床规模都较小(如萨尔托海,东巧,罗布莎等)。近年来的研究认识到绝大多数成矿的蛇绿 岩都形成于俯冲带上覆岩石圈。熔 - 岩反应是目前用来解释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流行假说,但仍然不能解释铬元素的有效 富集过程——即铬铁矿矿床的形成过程。高铬含量是岛弧玄武岩原始岩浆的特征,但与成矿要求的铬含量相差甚远;岛弧 原始玄武岩浆结晶出富铬尖晶石,有利于成矿,但这个岩浆演化和相平衡过程仍然难以造就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体、矿床。 那么存在形成富铬熔体的机制吗?又如何运移这些富铬熔体并集中结晶成矿?这些仍然是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关键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14. 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朱志敏,李庭学,陈 良,谭洪旗,刘应冬
    J4    2014, 20 (1): 28-.  
    摘要845)      PDF (572KB)(1762)    收藏
    硫的来源对于了解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统计了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硫化物的 硫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地质特征和矿相学研究,分析和讨论了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硫的来源。结果表明,拉拉铜金矿硫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不考虑一个异常样品,δ34S 值极差达到 14.9‰),表明成矿硫来源的多样性;其中,黄铁矿 δ34S 值范 围为 -1.4‰ ~4.9‰(平均 1.8‰),黄铜矿的 δ34S 值范围为 -5.9‰ ~9‰(平均 1.5‰)。结合硫化物的生成机制分析,并与其 他典型矿床硫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海水沉淀的蒸发岩是黄铁矿和黄铜矿的重要硫来源,但也不能排除岩浆硫的贡献。目 前没有证据支持变质作用减少拉拉矿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5. 浙西南治岭头斑岩钼矿体流体包裹体研究
    赵 超,倪 培,王国光,陈 辉,蔡逸涛
    J4    2014, 20 (1): 38-.  
    摘要1062)      PDF (3224KB)(1878)    收藏
    江治岭头矿床自 20 世纪中叶勘查开发黄铁矿起,陆续发现了黄铁矿、铅锌矿及金银矿等矿床。在近些年的地质勘 察和深部探矿中,在治岭头矿区深部发现了斑岩型钼矿。钼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八都群变质岩中,从矿体部位向 外围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分带,从内向外依次是钾化黑云母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绿泥石碳酸盐化带。成矿流体分为 成矿早期、主成矿期、成矿晚期3个阶段,成矿早期以Ia型包裹体为代表,其均一温度为354~442°C,具有中等盐度,为 12.3~19.4wt% NaCl;主成矿期发育II型 和III型包裹体,其中II型包裹体均一温度329~406°C,盐度为3.5~6.2 wt% NaCl,III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305~375°C,盐度为 30.6~45.8 wt% NaCl;成矿晚期Ib 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 187~285°C,盐度为 3.5~8.4 wt% NaCl。成矿期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导致钼矿化。激光拉曼探针结果显示,治岭头钼矿三期石英中流体主要为 H2O-NaCl 流体。氢氧同位素,成矿流体由成矿前、成矿期的岩浆热液演化为成矿后的大气降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6.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完整Cu-S体系矿物
    黄宏祥,王少怀,池昌言
    J4    2014, 20 (1): 50-.  
    摘要911)      PDF (5528KB)(2535)    收藏
    在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X 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 Cu-S 体系矿物进行 了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在该矿床中发现较完整的 Cu-S 体系矿物系列,包括铜蓝、雅硫铜矿、斯硫铜矿、 吉硫铜矿、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久辉铜矿和辉铜矿。此外,利用粉末 X 射线衍射数据,计算了铜蓝、斜方蓝辉铜矿、 蓝辉铜矿、久辉铜矿、辉铜矿等五种矿物的晶胞参数。基于系统矿物学的研究,建立了紫金山铜金矿床 Cu-S 体系完整矿物 的结晶与变化序列,该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同时也丰富了 Cu-S 体系矿物基础矿物学研究的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17. 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周 云,段其发,曹 亮,李 芳,黄惠兰
    J4    0, (): 198-.  
    摘要136)      PDF (2512KB)(300)    收藏
    对湘西—鄂西地区狮子山、李梅、耐子堡、茶田、打狗洞、董家河、唐家寨、冰洞山、凹子岗等典型铅锌矿床中闪 锌矿、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英等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流体包裹体群体液相成分 测定,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分布在 80~230 °C,总盐度一般>15%,密度多>1g/cm3,成矿压力为 223×105~777× 105 Pa,是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高浓度溶液,属于低温度、高盐度、高密度的地下热卤水性质的含矿热水溶液。成矿流体 阳离子成分主要为 Cl-, Na+, Ca2+, K+, Mg2+,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与建造水有关,后期可能有雨水和 少量变质水的渗入。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含有机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 CH4 普遍存在,表明成矿与有机质相关,处在控 矿构造内容矿层中的有机质使矿床中的硫酸盐硫还原为还原硫,促使成矿流体中的铅、锌沉淀形成矿床。相邻的低温成矿 域川滇黔地区典型铅锌矿床成矿温度约为 90~280°C,湘西—鄂西地区铅锌矿与川滇黔铅锌矿相比,具有相同的低温成矿特 征,矿床类型均为 MVT 型,两者可能受控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J4    0, (): 213-.  
    摘要46)      PDF (958KB)(25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湖南沃溪 Au-Sb-W 矿床中黑钨矿族矿物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陈爱清,唐攀科,李国武,邢万里
    J4    2014, 20 (2): 213-.  
    摘要921)      PDF (958KB)(341)    收藏

    通过对湖南沃溪 Au-Sb-W 矿床鱼儿山—红岩溪矿段中黑钨矿族矿物的野外观察表明,含黑钨矿族矿物的矿石主要呈条带状、细脉状,次为浸染状构造,结构上主要为半自形-它形板状和柱状;X 射线粉晶衍射结果得出其物相为钨铁矿,晶胞参数为a0:4.7454Ao ,b0:5.7160Ao ,c0:4.9753Ao ,β:90°13′;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MnO含量范围0.97%~11%,FeO含量 范围 13.65%~23.36%,WO3 含量范围 71.39%~76.87%,既有高 MnO 含量亦有低 MnO 含量的钨铁矿,成连续性变化,并从深 部中段向浅部中段,MnO 含量具有增大趋势。计算其晶体化学式为(Fe0.57~1.02Mn0.46~0.04)W0.98~1.00O4。相关分析得出 FeO 与 MnO 相 关系数为-0.98,WO3 与 MnO 相关系数为 0.47,WO3 与 FeO 相关系数为-4.10。黑钨矿族矿物中 Nb 和 Ta 的含量较低,暗示了 沃溪 Au-Sb-W 矿床可能为沉积-改造热液成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