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校地质学报

• 构造地质学 · 能源地质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尔多斯盆地紫金山地区煤孔隙分形规律及其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王博洋,秦 勇,申 建,汪 岗,孙泽飞   

  • 出版日期:2017-09-20 发布日期:2017-09-28

  • Online:2017-09-20 Published:2017-09-28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紫金山地区气肥煤样的孔隙结构测试,在重点阐述主煤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分形规律的基
础上,分析其主控地质因素,并挖掘了分维特征所暗示的煤层气可采潜力信息。结果表明:紫金山地区煤孔隙率整体偏低,孔
隙结构以微孔为主,过渡孔与大孔次之,中孔最少,其中微孔孔容及孔比表面积贡献率最大,反映主煤层有利于煤层气的储
集。基于压汞曲线将本区煤孔隙划分三种类型,结合压汞参数分析,指出8+9#煤开放孔较多、孔喉分布比较集中且相对较
大,比4+5#煤更有利于煤层气渗流。基于压汞数据分形分析,将研究区煤样吸附孔与渗流孔界限确定为100nm。孔隙分形
特征受变质程度影响较大,4+5#煤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8+9#煤则受到相对较强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其中深成变质作
用有利于煤吸附能力的增加,而区域岩浆变质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煤孔隙结构,增强孔隙连通性,提高煤层的解吸、扩散、渗
流能力。此外,分形特征还受灰分产率与煤岩组分的影响。结合含气性等参数分析,在资源量相近时,8+9#煤具有较高的可
采性。

关键词: 紫金山地区, 气肥煤,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