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NPGA-GW在地下水系统多目标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彭 伟,吴剑锋,吴吉春
    J4   
    摘要1987)      PDF (943KB)(184664)    收藏
    在地下水系统管理问题中,涉及到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函数常常被简化为不同形式的单一目标函数来求解,这种通过单一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只能给出一个解,由此确定的方案有时会违背决策者的意愿。而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得到一系列供决策者权衡选择的解集。将地下水流模拟程序MODFLOW 和溶质运移模拟程序MT3DMS 相耦合,采用基于小生境技术的Pareto 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开发了一个用于地下水系统多目标管理的应用程序NPGA-GW。并将该程序应用于一个二维地下水污染修复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求解,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系列Pareto 最优解,解的跨度足够决策者进行适当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2. 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
    莫宣学
    J4    2011, 17 (3): 351-.  
    摘要3123)      PDF (15256KB)(7747)    收藏

            青藏高原是我国岩浆岩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出露着从元古宇到新生代各个地质时期多种类型的火山岩与侵入岩,面
    积达30万km2左右,占全区面积的10%以上。这些岩浆岩在青藏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探测深部的“探
    针”和“窗口”,又是构造演化的记录,并形成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拟通过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来研究青藏高原
    演化的一些科学问题。(1)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是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问题,也是国际上争论的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分歧仍然很大,从主张早于70 Ma 到34 Ma都有。本文根据来自我国西藏
    南部延伸1500 km以上的主碰撞带的综合证据提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开始的时间为70/65 Ma,完成的时间在40 Ma左右,
    这个时期称为同碰撞期,40 Ma之后转入后碰撞期。(2)同碰撞阶段的壳-幔交换—底侵与岩浆混合作用: 南冈底斯带同碰撞
    花岗岩中有着丰富的岩浆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证据。这两种作用,是通过岩浆作用实现壳-幔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大陆地壳生长方式。(3) 青藏巨厚地壳的成因: 双倍于正常厚度的巨厚地壳,是青藏高原最显著
    的特点之一,世界瞩目。通过对同碰撞与后碰撞火成岩的研究提出“两类地壳、两种机制”的认识,即新生地壳与再循环
    地壳;构造挤压增厚机制与地幔物质注入增厚机制。(4)青藏岩石圈的组成、结构与演化:高原岩石圈地幔存在三种地球
    化学端元,存在三种岩石圈结构类型,已在青藏高原多处发现地幔与下地壳岩石的地表露头及火成岩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
    体。(5)青藏高原深部物质的可能流动: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后碰撞火成活动有规律的时空迁移,以及深部地球物理探
    测,都暗示碰撞引起壳幔深部物质的横向流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8)
    3. 粘土质白云岩去除水中铜离子的效果及其机制
    邱 高,谢巧勤,陈天虎*,刘海波,谢晶晶,李宏伟,田漪兮
    J4    2015, 21 (4): 616-.  
    摘要1660)      PDF (626KB)(6187)    收藏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初始Cu2+浓度等因素对凹凸棒石粘土矿中粘土质白云岩去除Cu2+效 果的影响,将准一级、准二级、Elovich动力学方程与反应动力学进行拟合,再利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实验数 据进行等温式拟合,并与普通白云岩和凹凸棒石粘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粘土质白云岩相对于其他两种材料受pH 影响较小,且在pH3~5范围内对Cu2+去除率均大于85%,最佳pH为5;对Cu2+的去除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粘土质白云 岩对铜的去除速率和去除率均最高;等温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Cu2+的最大去除量(pH=5,30℃)为186.2×10-3。粘 土质白云岩去除水中Cu2+的主要机制为矿物水化与溶解引起的表面沉淀及凹凸棒石与新生碱式碳酸铜[Cu2CO3(OH)2]胶体的静 电吸附。粘土质白云岩中纳米凹凸棒石与亚微米多孔白云石共生,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除Cu2+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白 云岩和凹凸棒石粘土,在处理含Cu2+废水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4. 常用化学风化指标综述:应用与展望
    李绪龙, 张 霞, 林春明, 黄舒雅, 李 鑫
    高校地质学报    2022, 28 (1): 51-63.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20118
    摘要5234)      PDF (1109KB)(5685)    收藏
    常用化学风化指标诸如帕克风化指数(WIP)、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CIX指数和αAlE常被用于评价源区化学风化强度,但利用以上化学风化指标评价化学风化强度时要考虑不同指标的控制因素,否则会导致风化评价结果失真。文章认为以最常用化学风化指标探究源区化学风化过程时,应在了解源区地质信息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的细粒物质或悬浮物作为样品减弱粒度的控制作用,通过酸处理去除杂质,再利用Sc/Th-CIA 判别图反映物源信息,Th/Sc-Zr/Sc判别图进一步判别沉积分异和沉积再旋回的控制作用,进而选取ICV>1的样品排除再旋回作用的干扰,用A-CN-K图或Panahi(2000)提出的公式进行钾交代作用的校正,最终通过CIA计算得出源岩化学风化强度。为确保准确反映源区风化情况,利用SPSS进行CIA受控因子分析,进而构建研究区的特征风化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
    毛景文,谢桂青,郭春丽,袁顺达,程彦博,陈毓川
    J4   
    摘要3565)      PDF (5028KB)(5487)    收藏
    以广泛地质调查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 Ma)、中晚侏罗世(170~150 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 Ma)。晚三叠世矿化组合为钨锡铌钽;中晚侏罗世的矿化组合进一步分为170~160 Ma斑岩-矽卡岩铜矿和160~150 Ma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白垩纪矿化虽然持续了54 Ma,但主要峰期在100~90 Ma,主要矿化组合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和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钨锡铌钽矿化成因上与过铝质二云母花岗岩有关,是华北、华南和印支三大板块后碰撞过程的成岩成矿响应。在180 Ma左右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于170~160 Ma期间可能由于俯冲板片局部多处撕裂而形成Ⅰ型或埃达克质岩石和有关的的斑岩铜矿,紧接着在南岭地区于160~150 Ma期间俯冲板块开天窗,软流圈物质直接涌入上地壳,形成了一种壳幔混合型高分异花岗质岩石及其钨锡多金属矿床。在135 Ma左右由于俯冲板块改变了运动方向,由斜向俯冲调整到几乎平行大陆边缘沿NE方向走滑,造成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而形成了大量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花岗质岩浆侵位及其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化系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化系统和热液型铀矿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05)
    6. 埃达克质岩的金属成矿作用
    王 强,唐功建,贾小辉,资 锋,姜子琦,许继峰,赵振华
    J4   
    摘要2017)      PDF (1260KB)(5469)    收藏
    介绍了“埃达克质岩”的术语、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成矿背景,讨论了埃达克质岩有利于成矿的控制因素。“埃达克质岩”是指那些具有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如SiO2≥56%,Al2O3≥15%,亏损Y(≤18×10-6)和重稀土元素(如Yb≤1.9×10-6),高Sr(很少样品的Sr含量低于400×10-6),无-正Eu,Sr异常,贫高场强元素等,但可以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并可有不同成因的岩浆岩。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金属成矿意义,其有利成矿背景主要包括岛弧、大陆板内伸展和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世界上许多(包括三个最大的)斑岩铜矿都与埃达克质斑岩密切共生,因此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潜力巨大。在岛弧和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来自俯冲玄武质洋壳或洋壳沉积物或拆沉的大陆地壳产生的熔体或释放的超临界流体与地幔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能导致熔体被地幔橄榄岩混染,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高Fe2O3含量的熔体或超临界流体对地幔的交代作用,地幔氧逸度升高,地幔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解,有利于铜、金等的矿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8)
    7. 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期造山带
    舒良树
    J4   
    摘要2281)      PDF (501KB)(4832)    收藏
    在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框架中,华夏地块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华夏地块在国内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核心一是年龄,二是范围。根据出露在研究区的中-高级变质岩、韧滑流变形迹和近年大批高质量测年数据,认为华南曾经存在过一个前成冰纪的古老陆块,由元古代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组成,原岩为碎屑岩、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最老年龄达2 Ga,习称华夏地块,但范围比Grabau描述的要小。在8~9亿年间,伴随古华南洋的闭合,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碰撞聚合,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聚合不久,受成冰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原华夏地块被肢解成浙南-闽北、赣中-赣南和云开大山三个古陆残块,中间是裂谷或海槽。其裂解残块集中分布在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的地带内,结束了其完整古陆块的历史。震旦纪-早古生代,这些海槽被进一步扩张变宽,其内被巨厚的碎屑岩(含灰岩)、浊积岩层所充填,厚达1∽2万m,但缺少同期蛇绿岩和火山岩,暗示拉张强度没有深达上地幔,为一被动陆缘环境。最新年代学结果表明,原定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和火山岩均为前震旦纪的年龄,8∽9亿年居多,原先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需要再研究。到志留纪,华南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导致震旦纪-早古生代海槽关闭,巨厚沉积物褶皱隆升,在元古代变质基底上形成了加里东期褶皱造山带。其造山的驱动力目前尚不清楚。此期褶皱变形、韧滑流变非常普遍,有推覆与走滑两种,变形峰期在420∽400Ma。同时,还发生了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岩浆峰期为430∽400 Ma,但绝大多数是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I型花岗岩少见。之后,晚泥盆世砂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地覆盖在整个华南前泥盆纪岩层之上;至此,研究区和江南等邻区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才得以真正统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张岳桥,廖昌珍,施炜,胡博
    J4   
    摘要2520)      PDF (2747KB)(4679)    收藏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对其中青一段与青二、三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与垂向演化规律做了较深入的探讨.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湖泊相包括2种亚相与4种微相,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和2种微相.青一段以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为特征,青二、三段以浅湖相与三角洲相砂泥岩互层为特征.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储层砂体,分别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其中浅湖砂体是最好的含油砂体,浅湖砂体发育的优势区也即浅湖沉积亚相发育区是区内最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0)
    9. 钨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马东升
    J4   
    摘要2686)      PDF (789KB)(4458)    收藏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自本世纪以来,我国钨的年产量稳居全球80%以上。钨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近20年来,钨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综述,包括钨在太阳系、行星地球及其各种主要内生、表生产物中的分布,钨在岩浆-热液过程和表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钨的生物效应和环境影响等。值得指出的是,近十年来,最值得关注的是有关钨的生物效应和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我国作为世界产钨大国,对钨在生物地球化学和环境化学及其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亟需尽快开展这方面的数据积累和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
    10. 硅藻细胞壁硅化过程中有机质-矿物的相互作用
    史家远, 姚奇志, 周根陶
    J4    2011, 17 (1): 76-85.  
    摘要2356)      PDF (791KB)(4312)    收藏

    :生物成因二氧化硅,更为确切地说是无定形水合二氧化硅,是第二大类生物成因矿物,在丰度和分布上仅次于生物
    成因碳酸盐矿物。硅藻是海洋生物成因二氧化硅的主要贡献者,其复杂和多级结构的硅质细胞壁已经引起多学科研究的兴趣。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硅藻生物成因的二氧化硅是一种复合材料,除了无机的非晶质二氧化硅以外,还含有生物矿化过程中
    普遍存在的有机组分,例如多糖、蛋白质和长链聚胺等。对这些组分的功能研究显示,它们在诱导二氧化硅沉淀以及形成
    物种特异性纳米图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硅藻和硅藻细胞壁组成和结构,同时着重介绍了硅化过程中
    的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生物功能、提取于生物二氧化硅中矿化相关的有机分子参与的体外(in vitro)实验以及模型有机添加
    剂存在下的仿生矿化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硅藻调控的生物成因二氧化硅形成机制的深入了解,将可能从机理上把全球硅
    循环和碳循环联系起来;而对硅藻体内成分的鉴定和分类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石油的物质来源和硅藻的进化历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11. 电气石红外光谱和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
    李雯雯, 吴瑞华, 董 颖
    J4   
    摘要2324)      PDF (570KB)(4205)    收藏
    精确测试和研究了不同种属电气石的红外光谱特征及不同种属、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电气石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本质在于其晶体结构中的分子振动具红外活性;铁、镁电气石红外发射率相近,且都大于锂电气石的红外发射率;电气石热处理的温度与红外发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热处理的温度的增加,红外发射率减小,当温度增大到800℃红外发射率达到最大值,超过900℃,电气石开始分解,红外发射率开始下降;电气石在室温下最大单色辐出度相应的波长为9~10μm 与绝对黑体9.72 μm 吻合较好,为良好的红外吸收与发射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积岩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冯进来, 胡凯, 曹剑, 陈琰, 王龙刚, 张英, 王牧, 赵健
    J4    2011, 17 (2): 297-307.  
    摘要3180)      PDF (3126KB)(4146)    收藏

    :根据混积岩的分类命名、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等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石油地质领域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得出:有利
    于混合沉积的沉积相主要是滨海相、滨浅湖相,其次是浅海陆棚、陆表海、三角洲相等;对其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滨海
    相混积岩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潮汐作用、相对比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以及有利于低等生物发育的浅海环境,控制滨浅湖相混积
    岩发育的因素是频繁的湖平面和气候的变化;因此认为深入探讨混积岩的沉积微相及其环境因素,对于完善和统一混积岩
    独立的分类方案和命名体系是一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古近系和新近系中深层湖相混积岩的研究实例,初
    步提出了湖相和海相的混合沉积综合模式示意图;根据与混积岩相关的烃源岩和油气储层的研究资料认为,滨、浅海相和
    滨、浅湖等海(湖)陆过渡地带的混合沉积,也可成为优质储层和烃源岩的勘探靶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13. 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讨论
    邓晋福,肖庆辉,苏尚国,刘 翠,赵国春,吴宗絮,刘 勇,
    J4   
    摘要3992)      PDF (962KB)(4135)    收藏
    讨论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的火成岩组合:(1)洋中脊扩张,(2)洋岛,(3)岛弧,(4)MORS型和SSZ型蛇绿岩,(5)活动大陆边缘弧,(6)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成岩弧的组成极性,(7)大陆碰撞,(8)大陆裂谷,(9)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等环境的火成岩组合。强调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参数坐标定义的拉斑玄武岩系列(TH),钙碱性系列(CA)和碱性系列(A)等学术含义的差别,指出不要因为在语言书写上的相同混淆了它们在学术含义上的差别,而造成有关构造环境识别的误解。探讨了识别洋中脊扩张型(MORS)和洋俯冲带上面(SSZ)蛇绿岩(套)在火成岩组合上的差别。基于高温高压实验成果,提出定义高镁安山岩(HMA)时,对应于w ( SiO2 ) 的w ( MgO ) 的最低值(表2)。讨论了镁安山岩—英安岩(MAD)和埃达克岩(adakite)的术语,建议采用Kay(1978)的镁安山岩—英安岩来定义(而不是用adakite来定义)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产生的岩浆,认为具高Sr/Y,低FeO/MgO,高MgO ,高Ni,Cr的镁安山岩—英安岩才能满足板片熔浆(slab-melt)特征的要求,而不是只强调高Sr/Y这个指标。根据有关大陆碰撞造山的不同分类方案及其术语的确切含义,强调了后造山与大陆裂谷环境的A型/r的识别在于前者与CA/r共生,后者则无CA/r共生,A与CA的学术含义是Peacock钙碱指数的分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焦 堃,姚素平,吴 浩,李苗春,汤中一
    J4    2014, 20 (1): 151-.  
    摘要1258)      PDF (1956KB)(3941)    收藏
    页岩气是以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赋存于暗色泥页岩中的天然气,页岩的孔隙特征是决定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 素。页岩孔隙结构复杂,一般以纳米孔隙占优势,用常规储层孔隙的表征方法难以解释美国的高产页岩气系统。因此,页 岩纳米孔隙的表征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因素。在综述目前国际上对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 析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页岩储层孔隙的主要表征方法有3种:(1)以微区分析为主的图像分析技术;(2)以压 汞法和气体等温吸附为主的流体注入技术;(3)以核磁共振、中子小角散射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为代表的非流体注入技术。 图像分析能够直观、方便、快捷地获取孔隙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流体注入法在表征微孔隙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方面具 有独到优势;非流体注入技术由于其原位、无损分析及粒子高穿透力的特点,使研究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孔隙特性成为可能。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明确各种表征技术的优势与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孔隙研究流程,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能在不同的尺度下有效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8)
    15. 南岭地区钨锡铌钽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陈 骏,陆建军,陈卫锋,王汝成,马东升,朱金初,张文兰,季峻峰
    J4   
    摘要3100)      PDF (3275KB)(3897)    收藏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铝过饱和,低Ba+Sr 和TiO2,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富Y 和Rb,Rb/Sr 比值高,分异强烈。含锡钨花岗岩总体特征表现为TiO2 含量高,准铝质—弱过铝质,轻重稀土比值和CaO/(K2O+Na2O)比值高,富高场强元素、稀土、Ba+Sr 和Rb,低Rb/Sr 比值,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含钽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TiO2 含量和CaO/(K2O+Na2O)比值低,Al2O3/TiO2 和Rb/Sr 比值明显偏高,强过铝质,贫Ba+Sr、稀土和高场强元素,铕亏损强烈,明显富Rb 和Nb,高度分异演化。三类含矿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成矿作用与它们的演化密切相关。黑云母花岗岩主要与锡成矿作用有关,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主要产生钨矿化或锡钨共生矿化,钠长石花岗岩主要与钽铌或锡(钨)钽铌矿化有关。总结了南岭锡钨钽铌矿床的重要类型,提出了绿泥石化花岗岩型锡矿新类型,指出南岭地区要特别注意在含锡钨花岗岩中寻找此类锡矿和云英岩- 石英脉型锡钨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硅酸盐风化与全球碳循 环研究回顾及新进展
    吴卫华,郑洪波,杨杰东,罗 超
    J4    2012, 18 (2): 215-.  
    摘要2163)      PDF (436KB)(3884)    收藏

    硅酸盐风化是大气CO2 的一个主要汇,直接影响到全球碳循环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自Walker 等(1981)进行的开创
    工作以来,有关“硅酸盐风化- 碳循环- 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从计算机模型到河流水化学研究,从流域面积
    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河到数十数百平方公里的单岩性小河流,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从全球尺度上看,硅酸盐风化每
    年所消耗的大气CO2 量为0.138~0.169 Gt,相比现在大气碳库中碳的含量(约800 Gt),乍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硅酸盐
    风化消耗CO2 并将其作为碳酸盐矿物埋藏在海洋,它的存留时间超过了百万年。因此,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风化是
    调节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机制。对小流域进行的研究发现,热带地区流经玄武岩/蛇绿岩的小流域有着最高的硅酸盐风化
    和大气CO2 消耗速率,热带区域火山岩化学风化消耗的大气CO2 占全球硅酸盐风化所消耗量的10%,而流域面积不到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7. 美国Spruce Pine与新疆阿尔泰地区高纯石英伟晶岩的对比研究
    张晔,陈培荣
    J4    2010, 16 (4): 426-435.  
    摘要3019)      PDF (2093KB)(3842)    收藏

         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Spruce Pine 地区白岗岩 / 伟晶岩和新疆阿尔泰白云母花岗岩 / 伟晶岩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两个地区的伟晶岩可能是过铝质花岗岩浆通过熔体 - 蒸汽分异作用的产物。美国产高纯石英的伟晶岩发育在片岩、片麻岩的背景之上,主要造岩矿物中富含斜长石,Na 大于 K,大离子亲石元素 Sr 和 Ba 含量高,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低,Eu 正异常,石英中杂质元素含量低。这些特征可作为高纯石英伟晶岩的判别标志。我国阿尔泰地区的伟晶岩脉十分发育,所研究的样品中,有些样品已经具有这些特点,阿尔泰伟晶岩区具有产高纯石英的成矿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18. 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岩浆演化与喷发机制探讨
    樊祺诚,隋建立,王团华,李 霓,孙 谦
    J4   
    摘要2590)      PDF (1004KB)(3830)    收藏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7 ~2.12 Ma)。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属于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从早更新世(~2 Ma)持续到全新世。图们江火山岩为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望天鹅火山、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母岩浆都是钾质粗面玄武岩,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天池火山和望天鹅火山都经历了钾质粗面玄武岩造盾、粗面岩造锥和晚期碱性酸性岩浆(碱流岩和碱性流纹岩)的喷发;龙岗火山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则未经演化和混染直接喷出地表。图们江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等。天池火山造盾之后,地壳岩浆房和地幔岩浆房具互动式喷发特点,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一方面在天池火山锥体内外形成诸多小火山渣锥,另一方面持续补给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混合作用,分别导致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和触发千年大喷发。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长白山东(图们江火山、望天鹅火山和天池火山)、西(龙岗火山)两区显示地幔非均一性,东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特征,西区岩浆源区具有相对亏损的较原始地幔特征。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北亚大陆弧后引张是长白山火山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莫宣学,罗照华,邓晋福,喻学惠,刘成东,谌宏伟,袁万明,刘云华
    J4   
    摘要2467)      PDF (978KB)(3745)    收藏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或称华力西—印支旋回)、特别是三叠纪的花岗岩最为发育。东昆仑造山带基底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其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序列与北祁连造山带可以对比,属祁连—东昆仑加里东造山系统的一部分。到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东昆仑卷入古特提斯构造体制,属于古特提斯造山系统的北缘。华力西—印支是一个完整的造山旋回,与西南“三江”古特提斯的演化历史相似。昆南缝合带是当时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构造分界线。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使东昆仑造山带又卷入了青藏大陆碰撞造山系统,但对东昆仑的影响是一种远程效应。 东昆仑造山带大陆地壳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但在显生宙还有新生地壳 (juvenile crust) 产生,与兴蒙、冈底斯、安第斯等造山带相似。东昆仑花岗岩带中丰富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与壳-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以及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成份(87Sr/ 86Sr初始值多数小于0.710;εNd(t )值变化于-9.2和+3.6之间),说明 地幔物质的注入及其与地壳物质的混合,对显生宙地壳的形成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是显生宙东昆仑地壳生长的重要方式。根据花岗质寄主岩、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MME)及底侵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东昆仑造山带在显生宙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一次在早-中泥盆世(394~403 Ma),另一次在中三叠世(239~242 Ma),分别相当于加里东旋回、华力西-印支旋回的俯冲结束/碰撞开始阶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几种乳腺疾病矿化特征初步研究
    王长秋, 赵文雯, 鲁安怀, 熊翠娥, 梅 放, 柳剑英
    J4    2011, 17 (1): 29-38.  
    摘要2010)      PDF (12309KB)(3739)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红外光谱对乳腺恶性肿瘤、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炎
    症四类医学病理诊断中常见并且矿化多发的乳腺疾病进行了矿化灶特征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矿化形成位置、结构以
    及钙化性状的综合比较表明,乳腺浸润性癌和原位癌中导管内陈旧性坏死易发生矿化;在乳腺纤维腺瘤中胶原纤维上会形
    成大量类似砂粒体的矿化小体;乳腺增生症中矿化灶位于粗大的胶原纤维之间,胶原纤维上沉淀大量矿化小球,矿化灶内
    部呈纤维状结构,束状构造,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部分钙化灶Ca/P(原子分数)比高于磷酸钙系列矿物的理论比值,说明存
    在磷酸钙以外的其他钙盐,如草酸钙沉积;脂肪坏死组织中的矿化灶无特殊发生位置,矿化灶内部呈粗纤维结构。不同类
    型乳腺疾病中矿化灶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胶原纤维、上皮细胞与矿化作用的发生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21. 海南地幔柱与南海形成演化
    鄢全树, ,石学法
    J4   
    摘要2611)      PDF (771KB)(3734)    收藏
    东南亚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表明,海南岛周围之下存在地幔柱,近垂直的低波速柱体位于海南岛及南海之下,从浅部向下穿越660 km的不连续面处(上下地幔的分界面)并一直延伸到1 900 km。南海及周边地区包括雷琼半岛、海南岛、北部湾盆地、广西北海涠洲岛、以及中南半岛等地,分布有一定量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它们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出OIB的特点并具有DUPAL异常,表明其源区较深。此外,由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流体平衡所推导的南海底地幔潜在温度( 1 661℃)位于夏威夷(1 688℃)与冰岛热点(1 637℃)相应值之间,为海南岛地幔柱的存在提供了岩石学及矿物化学方面的约束。基于以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及矿物化学方面的证据,结合数字模拟实验资料,表明在海南岛及邻近区域之下存在地幔柱。建立了一个南海形成演化的初步模型:(1)50~32 Ma,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及其所导致的太平洋板块后退的综合效应为南海地区提供了一个伸展环境,进而为地幔柱物质的上升提供了通道;(2)32~21 Ma,当地幔柱柱头到达软流圈时, 由于侧向物质流与扩张中心发生相互作用,促进了南海的扩张,并在26~24 Ma期间发生了洋脊重新就位,使扩张中心从原来的18°N附近(即现今西北海盆的中心)调整到15.5°N附近(即现今的东部亚盆);(3)21~15.5 Ma, 随着地幔柱效应的逐渐增强,热点-洋脊相互作用越来越强烈,在大约21 Ma发生了洋脊的再次重新就位事件,诱发了西南海盆的扩张;(4)15.5 Ma~现在,由于印澳板块前缘与巽他大陆碰撞,使得南海大约在15.5 Ma停止扩张,并沿着南沙海槽及吕宋海沟向菲律宾岛弧及巴拉望地块之下俯冲,而南海热点继续活动,直到第四纪还有碱性玄武岩喷出 地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9)
    22. 试论大火成岩省与成矿作用
    肖 龙,Franco Pirajno,何 琦
    J4   
    摘要2092)      PDF (773KB)(3701)    收藏
    根据组成大火成岩省的岩浆类型不同,大火成岩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基性火成岩为主的镁铁质大火成岩省(MLIPs),二是以酸性火成岩为主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SLIPs)。它们都是由于在异常高的地幔热流参与下导致地幔或地壳大规模熔融形成的。大火成岩省独特的巨量岩浆活动是引起多层次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 所。成矿物质的聚集导致成矿作用和矿床的形成是必然的,因此大火成岩省本身就是一个大成矿系统。在这个成矿系统中,由于物源、成分、温度、压力、流体和氧逸度等条件的差异性,形成不同种类的矿化和矿床,并构成一定的成矿系列。镁铁质大火成岩省中形成的矿床类型有岩浆硫化物型Cr-Cu-Ni-PGE矿床和Ti-Fe 氧化物型V-Ti-Fe 矿床,热液型的Cu-Pb-Zn-Au-Ag矿床,以及远程低温热液矿床等。长英质大火成岩省形成的矿床类型为岩浆和交代型、热液型Cu-Pb-Zn-Au-Ag,W-Sn,U-Th-REE矿床,以及Sb-As矿床等。加强对大火成岩省及其成矿机理的研究,有望形成新的成矿理论和加速超大型矿床的发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23. 花岗岩构造岩浆组合
    王德滋,舒良树
    J4   
    摘要2003)      PDF (3934KB)(3685)    收藏
    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主要反映花岗岩的岩浆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成因联系。从全球范围来看,结合中国的地质实际,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可以区分为5种主要类型:(1) 洋壳俯冲消减型,如太平洋两岸的大陆边缘;(2)陆—陆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冈底斯碰撞造山带;(3)陆缘伸展型,如中国东南部伸展型大陆边缘、北美西部盆岭省;(4)陆内断裂拗陷型,如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钱塘江—信江断裂拗陷;(5)裂谷型,如东非裂谷、攀西裂谷。通过钙碱指数(CA)和铝饱和指数(ASI)的计算,可以大体获知花岗岩的岩浆类型。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俯冲型→碰撞型→伸展型。亦可表述为:前碰撞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后碰撞花岗岩。但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在对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之后,才能对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作出判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9)
    24. 华北克拉通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与三个超大陆裂解及深部地球动力学
    阎国翰,蔡剑辉,任康绪,何国琦,牟保磊,许保良,李凤棠,杨 斌
    J4   
    摘要2215)      PDF (830KB)(3550)    收藏
    对华北克拉通碱性岩等板内拉张背景岩浆岩进行了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及空间分布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主要集中在3个时段,即古元古代末—中元古代早期(1 850~1 600 Ma)新元古代中–晚期(900~600 Ma)、和古生代末—新生代(250 Ma~现今)。这3个时段的拉张性岩浆作用,由老到新依次称之为第一拉张作用阶段、第二拉张作用阶段和第三拉张作用阶段岩浆作用,3个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出现的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广度均有明显差别。第三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出现的频率强度最大,空间分布也最广;第一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次之;而第二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出现的频率强度最弱,并且空间分布也很局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三个阶段拉张性岩浆作用在时间上分别与哥伦比亚(Columbia)、罗迪尼亚(Rodinia)及潘基亚(Pangaea)三个超级大陆的拉张裂解时间基本一致。这可能说明华北克拉通对三个超级大陆的拉张裂解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对于导致超级大陆拉张裂解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动力学,一般认为是超级热地幔柱活动。推测华北克拉通距导致三个超级大陆拉张裂解的超级热地幔柱活动中心,在第三拉张阶段时可能最近,第一拉张阶段时也较近,但在第二拉张阶段时相对较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宁芜盆地浅成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胡劲平, 蒋少涌
    J4    2010, 16 (3): 294-308.  
    摘要4131)      PDF (4325KB)(3499)    收藏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以产出玢岩型铁矿而著称。盆地内的岩浆活动产物可
    分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4个旋回火山岩及相关浅成侵入岩。本文对该盆地中凹山铁矿的成矿母岩——
    辉长闪长玢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测定。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3±1) Ma,(127±3)
    Ma和(125±2)Ma。前人已对该盆地中火山岩开展过较多的定年工作,获得大王山组的锆石U-Pb年龄为127~131 Ma。 因此,
    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闪长玢岩与第二旋回大王山组火山岩同期,形成年龄相近或略晚于火山岩。辉长闪长玢岩中锆石εHf
    (t) 值为-6.3~-8.6, 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数据,该岩石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地幔上涌、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并与地壳物质
    混合有关,这一过程发生于华南约125 Ma时岩石圈强烈伸展时期。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与盆地内火山岩相比,宁芜浅成
    侵入岩形成过程中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5)
    26. 西峰剖面高分辨记录指标研究及古气候重建
    孙玉兵,陈天虎,谢巧勤
    J4   
    摘要2061)      PDF (1195KB)(3493)    收藏
    对甘肃省西峰黄土- 红粘土剖面的夏季风替代性指标作了全面、系统的测试,包括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的测定,并通过碳酸盐和磁化率值来初步恢复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频率磁化率、有机质、游离铁和磁化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碳酸盐变化与磁化率呈负相关,它们都可以很好地作为夏季风替代性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认为整个第四纪古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0~1.1 Ma BP,1.1~1.9 Ma BP和1.9~2.6 Ma BP。从0.1 Ma 以来,降水量和年均温都有降低趋势,说明气候向着越来越干冷的方向演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TTG岩类的识别:讨论与建议
    冯艳芳, 邓晋福, 肖庆辉, 邢光福, 苏尚国, 崔显岳, 公凡影
    J4    2011, 17 (3): 406-.  
    摘要3709)      PDF (667KB)(3475)    收藏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际上通用的两种TTG岩类分类命名方案及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QAP实际矿物定量分
    类,应用时必须使用精确的矿物定量数据,而不是用目估或半定量方法估算的矿物含量;(2) O’Connor (1965)An-Ab-Or标
    准矿物分类,应用于石英标准分子(Q-norm)>10%的长英质岩石。在此基础上,对两种分类命名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
    无论是实际矿物定量分类,还是标准矿物分类,两种分类方案(或者说,双重分类法)对TTG岩类的分类命名总体上是相
    符合的,但二者在使用时却存在差异:采用实际矿物定量分类的QAP图解,不能直接区分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还必
    须进一步根据暗色矿物(M)含量大于(>)或小于(<)10%区分是英云闪长岩,还是归属于浅色英云闪长岩的奥长花岗
    岩。而采用标准矿物分类An-Ab-Or图解,可直接区分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在应用上更为方便和快捷。在回顾和讨
    论了国内某些有关TTG岩类分类命名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与国际分类命名方案对比,结合工作实例提出如下建议:(1)在
    识别TTG岩类时,应按照数据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类命名方法。当具有精确的实际矿物定量统计时,采用国际地科联提出的
    QAP分类,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对区5的英云闪长岩基本名称再进一步区分为英云闪长岩(狭义)和奥长花岗岩;当不
    具有精确的实际矿物定量统计,但有主元素化学分析数据时,则采用O’Connor (1965)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如果
    两种数据均有,则可以同时使用,以便互相校对,获得更正确的TTG岩类名称。(2)鉴于O’Connor (1965) An-Ab-Or标准
    矿物分类命名方案在太古宙灰色片麻岩区和花岗-绿岩带广泛使用,对于显生宙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类的研究亦可
    使用,建议对我国造山带中花岗岩类更多地使用O’Connor (1965)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可能对TTG岩类的识别会
    起到积极作用。(3)构筑统一平台,对于区域火成岩对比和综合研究非常重要,由于主元素化学分析数据比较容易得到,
    采用O’Conner (1965)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方案比较现实,可操作性强。(4) O’Connor (1965) An-Ab-Or

    标准矿物分类实质上是一种化学分类,它可实现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侵入岩与对应的火山岩的对比研究;同时,这种化学分类有利于火
    成岩与实验熔体之间的对比,这对讨论火成岩的起源、形成的温压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TTG岩类识别
    的两个步骤:首先,应用侵入岩TAS图解判别花岗岩类;然后,应用O’Conner (1965)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命名识别TTG
    岩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组成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
    陈剑锋,张 辉
    J4    2011, 17 (1): 125-135.  
    摘要2914)      PDF (649KB)(3425)    收藏

    相对其它造岩矿物,石英因其成分和结构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携带”有更多的成岩成矿信息。
    由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差异,造成岩浆-热液演化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地质背景
    下形成的石英结构及其晶格中微量元素种类、含量显著不同。因此,利用阴极发光和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石英的结构以及
    晶格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总结影响微量元素通过类质同象形式进入石英晶格的因素,找出特定环境下灵敏度高的
    元素或元素组合,可以对不同来源的石英进行源区示踪,并可获取成岩成矿中有用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此外,石英晶
    格中的Al,Ti含量与石英形成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作为地质温度计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29. 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问题
    徐夕生
    J4   
    摘要2573)      PDF (1729KB)(3396)    收藏
    华南花岗岩-火山岩具幕式多期次产出的特点,成因类型和形成过程错综复杂。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是有鲜明特色的。近半个世纪的研究,逐步认识了华南花岗岩-火山岩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架,初步认识到其多样性受控于不同的地壳基底物质成分、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不同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等因素。但由于华南地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少具体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空间和构造背景,甚至基础地质理论问题有待解析。华南深部地质及围绕华南的构造边界条件对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的制约是目前的研究薄弱环节。本文提出了与中-新生代地质有关的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包括:(1)三条低Nd模式年龄带及A型花岗岩;(2)四条火山岩带及壳幔相互作用;(3)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示踪;(4)花岗岩构造地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0)
    30. 熔体再富集作用对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影响
    孙 晶,刘传周,吴福元
    J4    2012, 18 (1): 52-61.  
    摘要2452)      PDF (1386KB)(3382)    收藏

             二辉橄榄岩通常被认为是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但熔体再富集作用为其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熔体再富集作
    用通常是指软流圈来源的玄武质熔体加入到难熔的方辉橄榄岩或纯橄岩形成更为饱满的二辉橄榄岩的过程。除了使主量元
    素富集之外,熔体再富集作用还可以使微量元素与Sr-Nd 同位素从方辉橄榄岩中的富集特征转变为二辉橄榄岩所呈现的亏
    损特征。对于熔体再富集作用是否改变橄榄岩的Os 同位素组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它主要取决于加入熔体的比例,熔体中
    硫的饱和程度以及熔体再富集作用发生的时间等因素。对于以低熔/岩比例为主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来说,熔体再富集作用对
    橄榄岩的Os 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除了化学成分上的影响之外,熔体的加入也会改变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物理特
    征。这一过程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渗透率增大和黏滞度降低,从而会破坏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稳定性。虽然熔体再富集作用可
    以影响和改变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但它是否导致克拉通地幔的减薄以及克拉通破坏尚有疑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