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新闻公告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文章目录
吕梁地区18亿年的后造山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和地球化学制约
耿元生, 杨崇辉, 宋彪 , 万渝生
2004, 10(4): 477-487.
摘要
(
2039
)
PDF
(2936KB) (
1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吕梁地区的芦芽山辉石石英二长岩和云中山花岗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锆石SHRIMP的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明,芦芽山辉石石英二长岩和云中山花岗岩在Y+Nb对Rb和Y对Nb图解中均位于板内花岗岩区,在花岗岩的R1—R2图解上,芦芽山含辉石石英二长岩位于后碰撞隆升(post-collision uplift)花岗岩区,云中山花岗岩位于晚造山(late orogenic)花岗岩区,它们都属于后造山花岗岩。芦芽山辉石石英二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94±13Ma,云中山花岗岩的年龄为1801±11Ma。18亿年后造山花岗岩的确定,为确定古元古代末造山运动结束的时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三江造山带后碰撞断裂构造带的结构与演化:以新生代剑川—兰坪盆地为例
刘俊来, 王安建, 曹殿华, 修群业
2004, 10(4): 488-499.
摘要
(
2935
)
PDF
(3768KB) (
13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造山带作为调节印度一欧亚板块间的碰撞及后碰撞过程的重要构造带,具有长期多阶段复杂演化过程。在剑川—兰坪新生代盆地发育的澜沧江断裂带、中轴断裂带和乔后断裂带是三江造山带不同时期演化的具体体现。它们在产状、组成和特点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构造分析表明,澜沧江断裂带与印度—欧亚岩石圈板块间的早期碰撞过程密切相关,它制约着剑川—兰坪盆地的发育;乔后断裂带和中轴断裂带对于剑川—兰坪盆地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是后碰撞调解过程的结果。三江造山带对于印度—欧亚板块间碰撞的调解过程,包括了水平侧向逃逸与垂向物质蠕散。在剑川—兰坪地区,前者表现为乔后断裂早期阶段右行走滑作用产生了大约90km的走向错移,而后者形成了广布于中轴断裂内遍布的小型逆冲构造和乔后断裂西部的大量逆冲和推覆体构造。
山西吕梁山中段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于津海, 王德滋, 王赐银, 王丽娟
2004, 10(4): 500-513.
摘要
(
1744
)
PDF
(3680KB) (
12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分别形成于2063Ma和1806Ma;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低SiO2,MgO,Y和Yb,高Al2O3,Na2O,Sr,Ba和Sr/Y比值,没有明显的Eu异常;后期二长花岗岩则具高SiO2,Rb,Nb,Y,Yb和低Na20,Al2O3,Sr的特点,并具低的Sr/Y比值和明显的Eu负异常。结合同位素特征,道仁沟石英二长岩被解释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在地幔深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并与地幔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而宽坪花岗岩则由石榴子石麻粒岩在地壳深度分解熔融产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形成于同碰撞和造山后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吕梁群主变质作用与第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它们具有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t轨迹,表明它们经历了快速抬升的变质过程。这一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与华北地块许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发生,暗示从这个时间开始华北地块处于拉张构造背景。
河北平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锆石SHRIMP年代学
杨崇辉, 杜利林, 万渝生, 刘增校
2004, 10(4): 514-522.
摘要
(
1711
)
PDF
(2239KB) (
1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山板桥沟地区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常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铝、高钠和低钾的特点,稀土元素显示强烈分异,具有较高的(La/Yb)。值(34),同时具有明显的Nb,Ta,Ti和P负异常,与太古宙TTG的特征完全一致。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研究表明,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锆石具有密集震荡环带和较高的Th/U值,表现典型岩浆锆石的特点,但其外侧都有一高亮度(CL)的狭窄变质增生边。SHRIMP测试结果表明TTG的形成年龄为2536.5±9.8Ma,变质年龄为1802±43Ma。推测2500Ga西部块体向东部陆块俯冲形成了TTG,并导致五台陆块与太行山陆块拼合,使华北克拉通化,1.8Ga则为陆内的另一次构造事件。
差应力对石英—柯石英转化压力的影响
周永胜, 何昌荣, 马胜利, 马瑾
2004, 10(4): 523-527.
摘要
(
1576
)
PDF
(1246KB) (
1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差应力条件下出现柯石英的压力远小于静压条件下柯石英稳定存在的压力,这表明差应力对石英—柯石英转化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柯石英形成条件,石英—柯石英相变边界向低压方向迁移有两种不同物理机制;发生在低温半脆性域的相变机制是差应力产生的剪切变形引起应力不稳定,而发生在高温塑性域的相变机制是在差应力环境下石英强烈变形产生的高位错密度引起应变不稳定。
阿尔金山巴什考供地区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Ar同位素特征
张志诚, 郭召杰
2004, 10(4): 528-534.
摘要
(
1545
)
PDF
(1468KB) (
10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金山地区巴什考供以北、阿尔金山北缘断裂以南为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质成分,具有拉班玄武岩的特点。斜长角闪岩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185±130(2σ)Ma,其INd=0.51140,εNd(f)=+5.8±0.6,表明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源自亏损地幔。斜长角闪岩中角闪石柏^40Ar—^39Ar同位素分析显示变质作用发生在612±5.8Ma之前,进一步表明其原岩应该形成于前寒武纪。这些年龄的确定,为探讨阿尔金山地区中晚元古代的古构造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海底硫化物黑烟囱典型结构构造及其成因意义
牛向龙, 李江海, 冯军
2004, 10(4): 535-544.
摘要
(
1422
)
PDF
(3017KB) (
10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发现的现代海底黑烟囱中基本都发育分带性构造、通道构造、胶状构造、多孔和填充构造、交代构造、枝状构造等,这些构造为硫化物烟囱的典型构造,它们记录了硫化物烟囱的形成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是鉴别硫化物烟囱构造的重要特征。不同类型烟囱的形成除了与其围岩相关外,也与烟囱演化的成熟度相关。弥散式喷射作用(diffuser)是与烟囱构造相似的常在丘体中发育的另一重要构造,与烟囱构造不同的是弥散式喷射缺乏象烟囱那样的轴向中央通道,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有严格的范围。烟囱与弥散式喷射作用是丘体上部形成的主要机制。在现代陆上保存的地史时期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陆续找到了遗留下来的烟囱构造或烟囱残片(如乌拉尔、皮尔巴拉、爱尔兰、高板河等),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黑烟囱形成机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下二叠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赵泽辉, 郭召杰, 张志诚, 史宏宇, 田杰
2004, 10(4): 545-553.
摘要
(
1942
)
PDF
(1822KB) (
1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柳河地区下二叠统拉斑玄武岩,主要表现为低Mg和全碱(Na2O+K2O)以及高Fe和Ti的特征,微量元素Rb,K,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La/Yb=10.61—16.87,Th/Ta=1.03—1.99,Fe/Ti=5.30—6.39,Ti/P=5.61—7.30,Ti/Zr=38.83~46.30;Zr=(254~328)×10^-6,Zr/Y=5—10,Y/Nb=1.52—2.45。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主要为板内玄武岩,其岩浆主要源于亏损地幔(DM)和富集地幔(EM)组分的混合,其中富集地幔(EM)为主要端元,且部分熔融程度低,受很低的地壳混染作用。
准噶尔盆地中生代演化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证据
方世虎 , 郭召杰, 张志诚, 徐怀民, 刘楼军
2004, 10(4): 554-561.
摘要
(
2075
)
PDF
(2754KB) (
10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构成的盆地。根据盆地中生界地层发育特征、地震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的沉积特征、沉积范围、沉积中心迁移特征及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将中生代准噶尔盆地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断—拗盆地和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两个发育阶段,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可能是盆地由张性背景向挤压背景转化的重要时期。
冀东高板河中元古代硫铁矿叠层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
冯军, 李江海, 牛向龙, 郑金武, 任昊佳
2004, 10(4): 562-568.
摘要
(
1474
)
PDF
(2345KB) (
10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冀东高板河中元古代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呈层状和透镜状与容矿岩石整合产出,其中发育大量各种类型的硫铁矿叠层石,呈中、小型丘堆状分布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及显微结构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高板河硫铁矿叠层石的形成环境明显不同于普通藻叠层石的生长环境,形成于局部强封闭还原的半深海环境中,远离透光带,是海底黑烟囱周围嗜热微生物周期性生长形成的原生微生物沉积构造。硫铁矿叠层石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嗜热微生物对于黄铁矿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酒西盆地南缘旱峡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王晓丰, 张志诚,郭召杰, 张臣
2004, 10(4): 569-577.
摘要
(
1835
)
PDF
(2072KB) (
16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西盆地旱峡和红柳峡等地有基性火山岩产出,它们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产物。旱峡火山岩作为夹层产于早白垩世新民堡群下沟组地层中,火山岩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局部发育枕状构造,具明显的水下喷发特征。旱峡火山岩SiO2相对较低,K2O+Na2O不高,但钾相对较高。稀土总量为(211.875~237.454)×10^-6,轻稀土富集,(La/Yb)N为12.47—13.79;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平滑,Ce为弱的负有异常,无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各元素均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最高.有Nb,Ta槽,但相对于原始地幔不亏损;曲线表现为整体上隆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富集地幔。旱峡火山岩与红柳峡粗玄质熔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的配分模式几乎完全相同,表明它们同源同期:运用多个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最终确定洒西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这与酒西盆地及其周围地区(酒泉盆地群)下白垩统构造特征和盆地群热演化特征一致。对酒西盆地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的研究,对于深化酒西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及其在新疆东天山变质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党青宁, 刘树文, 舒桂明, 李秋根
2004, 10(4): 578-585.
摘要
(
1387
)
PDF
(1539KB) (
13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化学法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的原理以及前人改良过的年龄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全微分和最大误差原理,确定了年龄误差计算新方法。并用Visual C语言在Windows平台下编制出了计算年龄和年龄误差的计算机程序。运用此程序对前人公开发表的分析资料和计算的年龄以及年龄误差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验证了给出的误差公式的可靠性。同时,利用JXA—8100电子探针仪对新疆东天山变质沉积岩的两个样品(KM2127—5,DK2107—2)中的独居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U—Th—Pb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DK2107—2记录了两期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分别是341.0±3.9Ma和255.2±3.3Ma,其中最主要的变质峰期年龄为341.0±3.9Ma,该期的矿物组合为Ky+St+Bt+Pl+Q+/-Or;而255.2±3.3Ma和样品KM2127-5记录的变质峰期年龄262.3±4.4Ma为次要变质峰期年龄,该期矿物组合是Cord+Bt+Pl+Or+Q。分析结果与前人用^40Ar—^39Ar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表明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测年方法。
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八号中新世含深源捕虏体富钾橄榄玄武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陈燕, 吴泰然, 许绚, 张双涛
2004, 10(4): 586-593.
摘要
(
1611
)
PDF
(1942KB) (
1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八号地区最近发现含有深源捕虏体的富钾橄榄玄武岩。玄武岩为灰黑色致密块状,以富碱(K2O+Na2O5.91%~6.47%)、高钾(K2O2.82%~3.12%)和较高的钛(TiO2 2.22%—2.36%)为特征,属钾玄岩系列,全岩K—Ar年龄为21.9±1.7Ma。捕虏体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等。根据矿物平衡温压计算表明:捕虏体形成温度为1100—1250℃,压力为1.7—2.0GPa,应源自于岩石圈地幔。四子王旗橄榄玄武岩较高的TiO2和K2O,暗示其岩浆可能源于幔柱作用。推测华北板块北缘自中生代开始可能受到来自深部的幔柱作用,大量上升的岩浆因受到阻挡而保留在岩石圈底部,底侵作用和部分继续上升的岩浆,将岩石圈地幔的捕虏体携出地表。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历史在合肥盆地的记录
朱光,王道轩, 徐春华, 李学田, 王勇生, 刘国生, 牛漫兰
2004, 10(4): 594-605.
摘要
(
2011
)
PDF
(3391KB) (
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合肥盆地,其中的沉积是造山带剥露历史的重要记录。自生伊利石K—Ar测年,证实了合肥盆地中部安参1井自上而下钻遇了下白垩统,上、中、下侏罗统,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下伏为奥陶系。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表明其源区为大别造山带。安参1井内下二叠统砂岩不含造山带来源的碎屑多硅白云母。自下侏罗统至下白垩统,钻遇的砂岩中连续出现了丰富的碎屑多硅白云母(Si>3.3)。这不但指示大别造山带是合肥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也限定了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早侏罗世早期就已经剥露地表.继而连续出露。
论震源辐射问题
陈胜早
2004, 10(4): 606-614.
摘要
(
1752
)
PDF
(1754KB) (
1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震源辐射过程是现代地震学中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课题,而震源谱的研究则是认识震源辐射的重要一环。地震波由震源传播至地球表面,经历了一系列诸如路径衰减、地壳表层放大和场地效应等物理作用。其中震波衰减效应包括几何扩散、非弹性衰减(YQ(f))和近地表高频衰减。地壳放大作用主要发生于表层或浅层波阻抗梯度带。为了更确切地描述和理解震源辐射谱,必须从观测到的地面运动记录中把地震源谱分离出来,从而消除传播路径和地表场地效应。强震运动记录是研究震源谱的基本资料。采用频率域方法,以傅里叶变换为工具,可使时间域的卷积问题简化为频率域的乘积运算。研究区域含日本、墨西哥、土尔其、加利福尼亚、加拿大西部(British Columbia)和北美东部(ENA)等典型构造区。结果表明,在适当消除路径和场地效应之后,震源谱的基本特征只随震级变化,而与研究地区无直接关系,亦即震源谱基本独立于构造区域、震源距和震源深度。这对于未来强震运动预测和地震灾害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此同时,高频衰减因子(Kappa)与构造环境有关:低Kappa工资值相应于较稳定的板内构造环境下的硬岩场地(如北美东部),而相对较高的Kappa值则相应于比较活跃的构造环境下的场地条件,如日本、墨西哥、加拿大西海岸、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和土耳其的转换构造带。强震运动水平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RH/V(f)作为频率的函数可近似描述为地壳放大和场地高频衰减的综合效应:即RH/V(f)=A(f)^-πkf。其中,A(f)是地壳表层放大函数,k是Kappa因子。通过震源谱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震级转换公式。
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无机成因CO2气藏控制作用的研究
丁巍伟 , 戴金星 , 陈汉林, 杨池银 ,
2004, 10(4): 615-623.
摘要
(
1853
)
PDF
(1897KB) (
9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黄骅坳陷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对黄骅坳陷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黄骅坳陷无机成因CO2成藏与断裂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新生代的NE—NEE向的伸展断裂为幔源型二氧化碳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尤其是在这些NE—NEE向伸展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汇处,有利于二氧化碳的运移和聚集;同时这些伸展断裂往往是地热较高的区域,有利于热变质成因二氧化碳的生成;岩浆作用不仅可以直接释放来自幔源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且岩浆作用带来的地热也可以促进碳酸盐岩的热变质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同时,黄骅坳陷新生代断裂和岩浆活动的迁移性特点形成了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藏地域分布特征。
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特征
饶孟余, 钟建华, 郭泽清, 杨和山, 刘金友
2004, 10(4): 624-633.
摘要
(
1675
)
PDF
(2604KB) (
8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三角洲前缘的浊积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砂质浊积岩体和细粒浊积岩体两种浊流沉积物。其中砂质浊积岩体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和构造均反映了砂体具有滑塌再沉积的特点,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常发育CDE,BCD,ABCD型浊流组合。砂质浊积岩体可进一步划为有根式和无根式两类。有根式砂体常呈扇形,可分为内扇槽道、中扇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外扇无水道五种微相;无根式砂体常呈片状、舌状,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相带。细粒浊积岩属于低密度流的产物,不能用Bouma序列来解释,主要发育递变纹层泥岩和不均匀的块状泥岩两种细粒浊积岩。根据两类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区三角洲一浊积岩体综合沉积模式。论述了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川西同德和沙坝麻粒岩及其退变质岩石之间的元素迁移
于航波, 徐士进, 王汝成, 孙海婷, 刘文中, 方中
2004, 10(4): 634-648.
摘要
(
1417
)
PDF
(3786KB) (
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川西麻粒岩的全岩化学组成与岩石中特征矿物的化学性质,研究了麻粒岩退变质作用的元素迁移。对紫苏辉石、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随着麻粒岩退变质作用程度的加深,矿物的化学组成与全岩的元素迁移同步变化。由于矿物组合和岩相的转变以及地壳流体的作用,同德二辉麻粒岩在退变质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过程中,K,Rb,Cs,K/Na,Fe^3+和Fe3+/Fe^2+增加,Fe^2+,V,Co,Ba,Sr和Pb降低;在沙坝二辉麻粒岩退变质为含绿帘石角闪斜长片麻岩过程中,Na,Ca,Fe^3+,Zr,Hf,Nb,Ta,Rb,U,Th,REE和Fe^3+/Fe^2+增加,Fe^2+,Mg,K,Co,Zn,Cs,Pb和K/Na降低。麻粒岩退变质过程中制约不同元素迁移的主要矿物相是普通角闪石等退变质新生矿物。同德和沙坝两个麻粒岩块退变质作用中,个别元素迁移性状并不相同,这可能与原岩的性质和变质流体的成分等环境地质条件有关。
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大学
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
中国科学D辑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Earth-Science Reviews
Geology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中国地质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