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3-20
    岩石·矿床·地球化学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刘寅,胡凯*,韩善楚,孙泽航
    2015, 21(1):  1.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1410 )   PDF (3638KB) ( 19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
    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
    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
    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
    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
    (D2
    1 ),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
    2 -T2),晚三叠世
    —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 K2
    1 ) 和早白垩世晚期—古
    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
    1 -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
    境密切相关。

    长江中下游溧水盆地火山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少琴,王丽娟,杨颍鹤
    2015, 21(1):  15.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1294 )   PDF (10702KB) ( 8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溧水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与庐枞、宁芜等火山岩盆地相似,发育中生代火山岩。为了探讨溧水盆地不
    同旋回火山岩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铁铜成矿关系等问题,本次研究选取溧水盆地广泛出
    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生代龙王山旋回和大王山旋回火山岩进行了锆石精确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
    析。研究表明溧水盆地岩浆活动起始时间为~135 Ma,峰期时间为135~124 Ma。龙王山、大王山旋回火山岩Hf同位素特征
    相似,εHf(t)值范围大多在-6~-11之间,暗示其源区可能相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龙王山—大王山旋回岩浆由中基性向
    中酸性过渡,并向高钾富碱方向演化,空间上从北西-南东方向演变,与盆地内铁铜金锶矿的形成有关。龙王山旋回火山
    岩明显Sr正异常,推测龙王山旋回可能是Sr矿的矿源层。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岩浆源区为可能为富集地
    幔,在喷发早期受到了少量陆壳物质的混染。溧水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其它火山岩盆地形成时代相似,可能受同一构造背景
    控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在~135 Ma为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转折点,即俯冲作用减弱,俯冲板块发生后撤,形成区
    域性拉张环境,从而形成的一系列火山岩盆地。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岩浆岩地质特征及研究意义
    赖杨,周清,秦建华,夏祥标,吴建阳,李应栩
    2015, 21(1):  31.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1025 )   PDF (14887KB) ( 2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
    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相对较少,而前人研究表明该成矿带内的诸多矿床成因与岩浆岩关
    系密切。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近期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初
    步研究表明这些岩体具有酸性岩或基性岩的特征,缺失中性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这些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今
    后探讨勘查区内乃至整个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进而为准确地建立
    区内新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供了初始的基础地质资料。

    常见含水流体包裹体体系pH值的程序计算
    张月沙,毛世德*
    2015, 21(1):  43.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1402 )   PDF (735KB) ( 1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见成矿流体可以近似为CO2-H2O-NaCl体系及其子体系,在成矿过程中一旦被矿物捕获和封存,就会形成流体包裹
    体。基于对流体包裹体的热力学研究,可以获得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等物理化学参数。虽然pH值是一个重要的物
    理化学参数,但是对于含水流体包裹体pH值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者实验测定了CO2-H2O-NaCl体
    系的pH值,部分研究者建立了热力学模型来计算该体系的pH值。本文结合前人工作,对重要的流体包裹体系(H2O、
    NaCl-H2O和CO2-H2O-NaCl) 的pH值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归纳,并给出相关体系精确的计算程序。这些体系的执行程序代码
    可以从论文出单位或通讯作者获得。

    云南大红山铜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李俊,肖斌*,范玉华,杨光树,戚金栋,孙明书,覃龙江,武贤文,赵应班
    2015, 21(1):  50.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1116 )   PDF (808KB) ( 1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中主要选取大红山铜铁矿床典型穿脉进行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编录,系统取样并对样品稀土元素进行化验分析。
    研究表明:(1) 该矿区内各类岩(矿石) 从矿化构造岩→矿石→未矿化构造岩的稀土总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出
    成矿流体与不同构造岩的水岩反应程度上的差异。(2) 从(La∕Yb)N 看,该矿区内同类断裂构造岩的轻稀土分异程度较大,
    但不同断裂构造岩间的分异性却较为均一,从该区围岩、矿石、构造断裂岩的LREE∕HREE与(La∕Yb)N比值特征中可以看
    出,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间的分异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成矿流体对地层岩石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却又具
    有一定的阶段演化性特征。(3) 从地层岩石→未矿化断裂构造岩→矿化断裂构造岩→块状、条带状矿石,LREE∕HREE
    (5.66~13.27) 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出在断裂构造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迁移;该矿区内各类岩(矿) 石的δEu
    均大于1,δCe弱负异常,显示出大红山铜铁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进行。

    羌塘角木日地区中二叠统龙格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黄静,李琦*,胡俊杰,杨强强,葛东升,陈若瑜
    2015, 21(1):  59.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1224 )   PDF (962KB) ( 14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积岩物源分析对揭示盆地物质组成、储集岩性质及古环境恢复等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文中对藏北羌塘盆地角
    木日地区中二叠统龙格组的钙质泥岩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比值及稀
    土元素配分方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格组钙质泥岩样品具有中等轻稀土元素分异((La/Sm)N =2.50~5.41),重稀土元素比较
    平坦((Gd/Yb)N=1.32~2.47),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Sr/Ba,V/Cr,Ni/Co,Ceanom及δEu等相关参数综合显示,研究区中二
    叠纪时期整体表现为海相氧化环境;样品Rb/Sr比值及La/Th-Hf,La/Sc-Co/ Th,Th/Sc-Zr/Sc关系图解综合说明龙格组钙质
    泥岩物源区风化作用较弱,源岩主要为安山岩;通过对沉积岩La/Sc-Ti/Zr,La-Th-Sc和Th-Sc-Zr/10等构造环境判别图
    解分析,综合表明区钙质泥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洋岛弧型。

    贵州锦屏地区新元古代下江群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
    牟军,罗香建*,王安华,张厚松,覃永军,刘天强,吴滔
    2015, 21(1):  68.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1116 )   PDF (1010KB) ( 1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贵州锦屏新元古代下江群地层剖面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下江群地层常量元素具有中等
    SiO2含量,介于57.54%~88.91%之间,平均68.32%,较低的CaO含量(一般<1%),较高的K2O/Na2O,Al2O3/TiO2比值及较低
    的TFe2O3+MgO含量。稀土总量ΣREE介于46.5×10-6~306.3×10-6之间,平均值为152.5×10-6,ΣLREE/ΣHREE为8.73~21.6,
    平均12.96,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下江群各组段δEu在0.7~0.8之间,为弱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总体
    为右倾,而轻稀土分馏中等,重稀土分馏较低,表现在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斜率较大,重稀土趋于平坦。通过各组段地
    球化学特征参数与参数投点可得:番召组与清水江组、平略组与隆里组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构造环境相似且呈
    过渡变化,初步认为番召组与清水江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沉积,而平略组与隆里组为大陆边缘的边缘海沉积。

    沉积学与古生物学
    城口-鄂西海槽西侧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发育新认识
    杨巍 , 张廷山* ,魏国齐 ,杨威 ,刘满仓 ,刘治成
    2015, 21(1):  79.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912 )   PDF (9804KB) ( 9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地区详细的露头调查、钻井资料分析,结合古生物、古生态以及地层对比,对研究区晚二
    叠世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详细解剖,得出区内台地边缘骨架礁-凝块石灰泥丘生态-沉积演化对碳酸
    盐台地边缘构筑具有积极作用的认识。研究表明区内长兴期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碳酸盐
    台地边缘坡折带尚未形成,台地边缘礁滩欠发育,且台地前缘斜坡坡度较缓;第二阶段,碳酸盐台地镶边开始形成,发育
    骨架礁及滩相沉积,垂向上构成进积-加积组合序列,台地前缘斜坡变陡;第三阶段,微生物逐渐占据后生造礁生物生态
    空间,发育台地边缘凝块石灰泥丘,与上覆台地边缘滩构成垂向加积组合序列,促进了台地边缘正向地貌的发育,使区内
    台地边缘更加陡峭,台地前缘斜坡发育滑塌角砾岩。造礁生物生态演替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影响并控制长兴期碳酸盐台
    地边缘构筑过程。

    异重流沉积过程和沉积特征研究
    谈明轩,朱筱敏*,朱世发
    2015, 21(1):  94.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1009 )   PDF (1115KB) ( 1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重流是一种与河口相连、密度大于周围水体(湖泊或海洋) 沿水底流动的流体,通常在干热气候、少植被的地区
    洪水期产生,也是一种持续型浊流。综合资料表明,异重流在流动过程中流量振荡频繁,但整体表现为先增强、后衰减的
    特点。由异重流形成的沉积岩被称为异重岩,其识别标志包括其垂向上为复合韵律,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砂砾岩的交替出
    现,层面富含有机质和陆源植物碎屑以及内部冲刷面发育等。异重流沉积垂向叠加厚度达数十米,平面主要表现为以具有
    水道、舌状体和堤岸沉积单元的点物源富砂型或富泥型海(湖) 底扇为特征。由于异重岩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良好条件,
    因而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可以作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槭属叶片和翅果研究
    王云峰,邵洋,李斌科,刘珂男,解三平*
    2015, 21(1):  105.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897 )   PDF (1936KB) ( 19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是研究我国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演化及被子植物迁徙路线的有利场所。文中鉴定并描述了采自云南临
    沧上中新统邦卖组的槭属(Acer) 8块叶片和17块翅果化石,共鉴定为4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个相似种,分别
    为Acer lincangense sp. nov. 和Acer cf. jingdongense。槭属化石在云南邦卖组的出现,证明了该植物群具有北温带和古热带的混
    生特征,反映了当时植物区系类型的多样化构成了云南现代植物多样性的基础。另外,通过对Acer 全球大化石记录以及现
    生种的统计,总结得出槭属的地史演化具有3个发展高峰期:依次为始新世、中新世和全新世,从古至今呈现一种螺旋式
    递增趋势。

    能源地质学
    柴北缘中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
    原园,姜振学,喻宸,郭天旭,申玉山,赵若彤
    2015, 21(1):  117.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998 )   PDF (2384KB) ( 1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X 射线衍射技术,对柴北缘中侏罗统46块岩心泥页岩样品和15块露头泥页岩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区泥页岩矿物成分中黏土矿物含量最高,介于33%~79.7%之间,平均54.3%;其次为石英,含量介于14.5%~
    57.8%之间,平均35.4%;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少,总量一般介于0~13%之间,个别样品大于15%,露头样品与岩心样品矿物
    成分有差别。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反映出研究区进入中成岩阶段,对应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具有适宜页岩油气形成的成
    熟度条件。扫描电镜显示,研究区泥页岩发育3种孔隙类型。与海相页岩相比,柴北缘中侏罗统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但
    敏感性矿物含量低,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偏低但达到湖相泥页岩开发标准,脆性指数平均为42.6%,整体上具有较
    好的脆性和可压性,有利于该区湖相页岩的压裂改造。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原油形成过程及勘探意义
    吴红烛,黄志龙,张成林,涂小仙,罗权生,孔宏伟,范谭广,张新顺
    2015, 21(1):  124.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962 )   PDF (1985KB) ( 10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带马25井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中发现了原油和固体沥青共存,通过储层多级分离
    抽提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这些原油(或固体沥青) 的形成过程与其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和沥青
    可能主要来自下石炭统烃源岩,具有较低姥植比和伽玛蜡烷含量、高丰度三环萜、高Ts/Tm比值和重族组分碳同位素
    (δ13C>-28.0‰) 特征;现今油藏原油富含生物降解标志物(25-降藿烷),同时却无明显其它生物降解特征(正构烷烃、甾
    藿烷等保存完整),反映多期充注特征,即二叠纪中晚期成藏后遭受生物降解,白垩纪后期又再次充注形成;下石炭系有效
    烃源岩的存在预示着本区具有深部下石炭统源岩贡献的油气藏勘探前景。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移研究
    陈顺勇,俞昊,林春明*,张霞,曲长伟,张妮,倪培,丁俊英
    2015, 21(1):  131.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31
    摘要 ( 1306 )   PDF (4597KB) ( 1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肥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勘探潜力,但研究薄弱。根据盆地中部安参1井石炭系—二叠系储层中流体
    包裹体的岩相学分析及显微测温,主要讨论了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石英微裂隙及次生加大边中与油气包裹
    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145.2~150.2℃,155.6~160℃及169.9~177.9℃等三个温度区间。结合储层埋藏史-热
    史,发现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流体充注,时间在162.1~157.2 Ma之间(晚侏罗世)。通过包裹体冰点的测定,得到每一
    期流体的盐度特征,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发育背景,推测油气主要是在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内部运移,同时也可能
    有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等深部的热液通过深大断裂运移到石炭系—二叠系,参与了油气的运聚,这在研究区今后的油
    气成藏研究中需要注意。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因素
    沈卫兵,庞雄奇*,张宝收,霍志鹏,王贵,王阳洋
    2015, 21(1):  138.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1238 )   PDF (1757KB) ( 1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55口探井的岩心观察及200多张铸体薄片的鉴定,分析了92口探井的孔渗、岩石压汞及
    测井解释成果,及其石炭系—志留系碎屑岩储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之间物性特征的差异,结合地质背景讨论了造成这
    些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岩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中孔中渗,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
    渗,两类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三个物性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完全不同。原始沉积作用是两类储层物性差异
    形成的基础,宏观上体现在储层沉积相带的不同,微观上体现在储层矿物组分、结构的差异;后期成岩作用,包括压实、
    溶蚀、胶结及构造裂缝改造是两类储层物性差异形成的关键,相对于碎屑岩储层物性参数大小的改变,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受溶蚀、胶结、构造裂缝改造的影响较大,相对而言受压实作用的影响较小。两类储层物性差异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表明
    碎屑岩储层应侧重于优质沉积相带中原生孔隙油气勘探;碳酸盐岩储层应侧重于次生孔隙油气勘探。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任自强,彭 涛,沈书豪,张海潮,徐胜平,吴基文
    2015, 21(1):  147.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942 )   PDF (896KB) ( 18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系统分析淮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 58 块岩石样品的热导 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的众值介于 2.50~ 3.50°C/hm 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 2.9°C/h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 31.87~83.9 mW/m2,平均热流值为 63.69 mW/m2,地温梯 度和热流值区均高于淮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其变化特征和地温梯度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中东部 高,西部其次,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分析揭示,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南京汤山温泉区地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邹鹏飞,邱 杨,王彩会
    2015, 21(1):  155.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1092 )   PDF (4013KB) ( 17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 90°C,岩溶热水与 岩溶冷水、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地热井深度越大,冷水混入相对较少,地热水 温度相对较高。经分析,该地热系统成因上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主要来自汤山山体 (宁镇山区) 及句容盆地东侧 茅山山脉,循环深度为 2.6~2.9 km,地热水通过汤山-东昌街断裂在浅部与区内 NW 向断裂、NE 向断裂交汇形成温泉水。
    研究短文
    四川茂县渭门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 测年及地质意义
    白富正,王一伟,罗绍强,吕 行,母永鸿
    2015, 21(1):  163.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860 )   PDF (747KB) ( 9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出露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四川茂县渭门一带的渭门组的形成时代一直令人关注,但迄今为止未见其形成年龄的报 道,在开展 1∶25 万绵阳幅区域地质调查 (修测) 时,在渭门组中上段发育近 100 m 厚的具地层意义的凝灰岩中采集高精度 SHRIMP 测年样品一件,获得 SHRIMP U-Pb 加权平均年龄为 530.1±4.3 Ma(MSWD=1.5)。样品中的锆石 Th/U 介于 0.36~ 1.09 Ma 之间,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渭门组形成于早寒武世,为准确地界定渭门组的时代 和层序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对正确认识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地层格架和构造濱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甲烷气实验的外加菌源 (沼液) 中厌氧菌群测定
    夏大平,王 振,苏现波,司 青
    2015, 21(1):  168.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0
    摘要 ( 1045 )   PDF (629KB) ( 10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到煤本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相对困难,且耗时较长,采用沼液作为外加菌源,并在进行生物甲烷气 实验之前,对所采集沼液中的主要厌氧菌群进行微生物特征及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沼液中的厌氧发酵菌(Anaerobic fermentative bacteria)、 厌 氧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Anaerobic cellulose-decomposing bacteria)、 硫 酸 盐 还 原 菌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和产甲烷菌 (Methanogens) 4 类厌氧菌群,均具有杆状、球状及链状等多种形态;染色后发现其中革兰氏阴性 菌占主要优势;经最大或然数(MPN)计数后表明,沼液中所含厌氧菌的数量足以进行后续的生物甲烷气的产出实验。
    学术讨论与争鸣
    淮北煤田煤中镧系元素和钇的地球化学—— “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的商榷
    陈 健,陈 萍,刘文中,胡友彪
    2015, 21(1):  172.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41
    摘要 ( 1098 )   PDF (451KB) ( 12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高校地质学报,2013,19(4):671-676 页) 和“岩浆侵入对袁 店二井煤矿 72 煤中稀土元素的影响”(煤炭工程,2014,46(5):119-122 页) 两文均表明“岩浆侵入致使煤中稀土元素含量 增加,使煤中稀土元素发生了二次迁移与富集,且岩浆组分对煤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经重新整 理原作者数据,并对其中镧系元素和钇 (REY) 的含量特征、上陆壳标准化分配模式的分析后,则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淮北煤田煤中 REY 平均 118 mg/kg,天然焦中 REY 平均 128 mg/kg,侵入岩中 REY 平均 326 mg/kg;煤层侵入岩 REY 含量高于 煤和天然焦,而煤和天然焦中 REY 含量无显著差别。煤层侵入岩上陆壳标准化的 REY 分配模式均显著富集 LREY,且明显 与煤和天然焦的 REY 分配模式不同,这表明岩浆侵入对煤中镧系元素和钇的影响甚微,且煤中的 HREY 较 LREY 和 MREY 富集。总结得出:对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须将钇元素一并分析,且将 REY 三分 (LREY,MREY 和 HREY) 便于更 细致的对比;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标准化的参考应该尽量选择与煤近似的地质体 (如北美页岩、上陆壳、中国煤等),不应均 以球粒陨石为标准,方可更准确地解析稀土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成煤及变质过程中的分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