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0
    岩石·地球化学
    巨型花岗岩带与大陆聚合—裂解作用成因联系研究进展
    舒良树,王博
    2019, 25(2):  161. 
    摘要 ( 305 )   PDF (1347KB) ( 27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绕巨型花岗岩带与大地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回顾了人们对全球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作用的研究进程,总结了古元
    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原冈瓦纳大陆以及晚古生代—中生代潘吉亚超
    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结合收集自中国华南、塔里木、华北、青藏等构造单元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四期大陆聚
    合作用与裂解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发生时间的不等时性,及其对巨型花岗岩带形成与分布以及矿产资源的制约关系,明确了
    超大陆演化对巨型花岗岩带及其矿产资源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中的若干薄弱环节,对今后可能实现的
    创新与突破进行了展望。
    大别山花凉亭-弥陀剪切带与超高压变质岩片的斜向差异折返
    徐翔,王勤
    2019, 25(2):  182. 
    摘要 ( 382 )   PDF (4944KB) ( 7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是陆陆碰撞边界演化的关键问题。南倾的花凉亭-弥陀剪切带位于南大别低温-超高压变质
    带和中大别中温-超高压变质带之间,矿物拉伸线理倾伏向为SE,逆冲和走滑分量大致相等。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表明:
    花凉亭-弥陀剪切带大多数样品的石英组构记录了上盘向NW的剪切变形,反映了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向SE的快速折返,
    而部分样品的石英具有上盘向SE的剪切指向,与早白垩世花岗岩穹隆发育导致的区域伸展有关。对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
    成果进行总结,发现大别山进变质和超高压变质峰期/退变质的锆石U-Pb年龄从南往北逐渐变新,南大别和中大别在215~
    225 Ma同时经历了高压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在191~195 Ma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白云母和黑云母的
    40Ar/39Ar年龄靠近郯庐断裂时偏年轻,可能受到郯庐断裂活动的影响。南大别和中大别变质峰期温压的等值线与花凉亭-弥
    陀剪切带的走向斜交,反映了超高压变质岩的斜向折返。因此,南大别低温-超高压变质带在~236 Ma最先开始折返,之后
    中大别和北大别依次发生快速折返,具有不同折返速率和折返角度的构造岩片通过韧性剪切带调节相对运动。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马尚伟,陈春勇,罗静兰,魏丽,刘勇,代静静,汪冲
    2019, 25(2):  197. 
    摘要 ( 330 )   PDF (3511KB) ( 5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结合成
    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孔隙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
    火山岩的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距石炭系不整合面之下0~50 m、70~115 m 及130~155 m 区域内,有利储层的分布受火山岩
    的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岩性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取决于火山岩的喷发强度及岩相类型、岩石的矿物成分
    和结构构造以及力学性质;风化淋滤作用主要控制了不整合面之下0~50 m 范围内安山岩和英安岩次生孔隙及有利储层的形
    成;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对不整合之下70~115 m、130~155 m 区域内的火山角砾岩有利储层的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火山
    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不同成岩阶段对孔隙的演化具有不同
    的影响。
    白乃庙岛弧东段早古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杨泽黎,刘洋,滕飞,王文龙,王树庆,胡晓佳,郭硕,何鹏
    2019, 25(2):  206. 
    摘要 ( 559 )   PDF (4025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乃庙群岛弧火山岩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但以往工
    作多集中在西段而较少关注其东延部分。本文对白乃庙岛弧带东段新识别出的早古生代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完善对
    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演化的认识。白乃庙岛弧东段火山岩包括中—基性及酸性两种岩石类型,火山岩均富Cs,Rb,Th,U,
    亏损Nb,Ta 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富集,具有变化的Eu 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中—基性火山岩来源于俯冲板片熔体交
    代的地幔熔融,并可能有大洋沉积物的加入,而酸性岩浆则来源于流体交代的下地壳。锆石LA-ICP-MS U-Pb 定年表明,
    酸性及中—基性火山岩形成年代分别为430.5 Ma 和417.6 Ma,前者产出于俯冲岛弧环境,后者则可能为造山后环境下形成
    的滞后型弧岩浆岩。年龄数据对比显示东段火山岩的形成年代晚于西段的白乃庙群地层,同时构造变质程度也更低,两者
    的这种差异反映了东西两侧地质演化历史的不同,即早古生代古亚洲洋自西向东逐渐关闭。
    内蒙古因格井坳陷湖相白云质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向龙,刘晓东,刘平辉,戴朝成
    2019, 25(2):  221. 
    摘要 ( 419 )   PDF (932KB) ( 6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因格井坳陷下白垩统音戈壁组上段湖相白云质泥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据此探讨了其
    对构造背景、源岩属性及古沉积环境重建的意义。研究表明:白云质泥岩具有富Ca,Na,Sr,U,V 元素,贫K,P,Ba,
    Rb,Sc,Th,Zr 元素的特点;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大(59.29×10-6~283.80×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δEu 为中等偏
    强的负异常(平均值0.62),δCe 无异常(平均值1.01)。构造判别图解及δEu 异常特征共同指示白云质泥岩源岩具有大陆岛
    弧和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稀土配分模式及源岩属性判别图解指示白云质泥岩源岩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为主。垂向上巴
    音戈壁组上段整体为干旱、厌氧、偏强还原的咸湖环境。古气候、古盐度及氧化还原指标在巴音戈壁组上段中部和下部界
    面变化明显。在下部(K1b2-1) 干热环境下出现过相对湿冷的沉积过程,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也均与干热—冷湿演化具有
    耦合性,即在厌氧的、偏强还原的咸湖沉积环境下存在短暂的氧化环境。
    塔河油田古近系陆相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远距离成藏模式
    韩强,蒲仁海,俞仁连,郭瑞,吴礼明
    2019, 25(2):  232. 
    摘要 ( 415 )   PDF (2532KB) ( 6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塔河油田古近系油气藏油气物理性质、饱和烃色谱、分子标志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塔河
    古近系油气藏油气均表现出陆相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塔河油田海相油气特征形成鲜明对比。结合前人对塔北地区烃源岩研
    究成果分析,认为塔河古近系油气来源于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库车坳陷充足的油气源是塔河油田古近系油气成
    藏的物质基础。喜马拉雅期塔河中新生界区域北倾构成了油气由北向南运移的构造背景,库车坳陷烃源岩在新近纪康村组沉
    积晚期—库车组沉积早期达到高成熟期,其所生油气沿南翼斜坡的输导系统向南运移至古近系圈闭成藏。塔北地区古近系与
    白垩系之间的不整合是北部陆相油气远距离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向南侧向运移直线距离超过100 km。塔北地区古近系泥
    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多种成藏要素相互配合造就了塔河古近系远距离油气聚集模式,该模式较为合理的解释了塔河地区古近
    系油气藏分布特征,丰富了对塔河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有助于塔河地区新生界碎屑岩油气勘探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郝玄文,郑刘根,刘梦,张维翔,陈业禹
    2019, 25(2):  242. 
    摘要 ( 524 )   PDF (985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淮南煤田深部A 组煤为研究对象,全层刻槽采集了煤、夹矸和顶底板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ICP-MS) 测试分析了样品中13 种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合Tessier 五步形态提取法和相关性分
    析探讨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1) 与中国上陆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值相比,淮南深部A 组煤中
    B,As,Se,Mo,Cd,Pb,Hg 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在A 组煤中表现为富集;A 组煤中B,As,Se,Cd 的含量均高于淮南煤
    田上部B 组煤、华北煤以及中国煤中的含量均值;(2) 相关性分析和逐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A 组煤中微量元素主要以残
    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两者质量分数之和达到55%~98%,其中Ni,Mo,Cd,Hg,Cu,Pb 和Zn 主要赋存于硫化物
    矿物中,Mn 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矿物中,V,Cr,Se,B 和As 主要赋存于硅铝酸盐等黏土矿物中。(3) B 元素示踪物源及沉
    积环境结果显示,淮南煤田深部A 组煤成煤环境为海相咸水沉积环境,稳定的咸水沉积环境以及受海水影响等因素导致A
    组煤中微量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
    构造地质学与能源地质学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洋中脊构造地貌解译中的应用
    宋珏琛,李江海,雷雨婷,洛怡
    2019, 25(2):  251. 
    摘要 ( 315 )   PDF (4477KB) ( 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国际上是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对国内外多波束
    地形数据的广泛调研,对洋中脊附近洋底构造地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文中利用不同扩张速率洋中脊附近的50 m分辨率的多
    波束地形数据,基于数字地形空间分析方法,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和阈值自动识别来提取洋中脊附近地形面的最大、最小曲率
    以及坡度,并以此对洋中脊进行构造解译。对中大西洋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隆两个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基于地形曲面
    曲率和坡度的洋中脊构造解译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为洋中脊构造样式解译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相比之下,
    基于地震与非地震联合约束下复杂冲断带构造建模:以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为例
    吴鸿翔,邹乐君,张欲清,李春阳,杨少梅,程晓敢,章凤奇
    2019, 25(2):  259. 
    摘要 ( 252 )   PDF (19359KB) ( 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柯东构造带是揭示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变形过程的关键区之一,也是当前油气勘探重要的目标区。由于该区构造变形
    强、地层速度变化快以及地表条件复杂等因素,导致当前勘探面临着地震勘探资料品质差,构造建模多解性强等问题。文
    章利用R型因子降维分析方法,通过对柯东构造带甫沙地区的重、磁、电反演成果进行降维分析,结果表明甫沙地区深部
    发育断块构造,不存在地震剖面上显示的背斜构造;同时联合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认为现今的甫沙地区发育的断块构造
    是早期的完整背斜受早更新世山前右旋走滑断裂改造的结果。在柯东构造带的综合建模实践表明,通过地震与非地震方法
    的联合约束可以为认识复杂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提供有效的手段。
    断层相关褶皱在塔里木盆地玛东地区的应用
    王斌,汪伟,朱礼春,尹宏伟,屈洋,贾东,李长圣
    2019, 25(2):  268. 
    摘要 ( 404 )   PDF (6833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玛东褶皱-冲断带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古生代褶皱冲断带之一,也是塔里木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褶皱—冲
    断带浅部构造由于遭受强烈剥蚀,为玛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定
    量化建立了断层形态和褶皱形态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利用断层形态来推测褶皱形态的方法,为恢复玛东
    地区被剥蚀区域的构造形态提供了可能。文中详细介绍了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将其应
    用于玛东地区的典型构造中,建立2 种玛东地区构造变形模式。最后结合工业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认为玛东地区的主要
    构造样式是断层转折褶皱, 并分析了构造样式对油气圈闭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奥陶系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
    冯建伟,孙致学,王焰东,佘姣凤
    2019, 25(2):  276. 
    摘要 ( 303 )   PDF (6587KB) ( 5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气藏产能和气井见水的影响,选取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奥陶系钻井岩心,
    开展了应力敏感性研究,结合实验结果及数学推导建立了裂缝开度和有效应力之间的力学关系模型,最终借助有限元方
    法,对持续开发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开度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开度的变化随围压或有效
    应力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围压或有效应力的升高,裂缝开度不断减小,0~0.8 MPa之间减小速度快,岩样应力敏感性
    强,到2.6 MPa或5.4 MPa后变化趋于稳定,说明高应力环境下,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减弱,塑性变形特征明显;随着围压的
    逐渐降低,裂缝开度不断增大,但不能恢复至初始情况;未来若干年内随着快速开采,和田河气田有效应力增大,裂缝闭
    合,产能下降;随着生产井关闭或开采速度放缓,气水界面之上有效应力仍然降低,裂缝闭合,界面之下有效应力增大,
    裂缝开启,底水上升,破坏气藏生产。建议在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开展裂缝分布精细研
    究,分析裂缝应力敏感性主控因素,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开采速度,确保气藏稳产、高产。
    准噶尔盆地玛18井区百口泉组基准面旋回及其对砂体的控制
    卢志远,马世忠,张景,朱健,周恒,王黎,张方,朱越
    2019, 25(2):  287. 
    摘要 ( 319 )   PDF (2480KB) ( 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叠系百口泉组是新疆油田的主要储集层之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依据4 口井的岩芯资
    料、122 口井的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玛18 井区百口泉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将百口泉组划分为1 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3 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8 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百口泉组下部发
    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上部发育前扇三角洲亚相。基准面旋回内砂体特征研究表明:百口泉组底部,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
    与沉积物供给通量的比值远远小于1 (A/S≤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大面积连片展布,主要以进积的切叠式为主;百口泉组
    中部,随着基准面上升,A/S 增加,砂体以接触式分布;百口泉组上部,河水动力减弱,河道砂体进一步向后退积,发育
    远砂坝砂体,砂体以孤立式分布为特征。长期旋回的早中期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形成了主要的岩性储集砂体;末期湖侵
    作用形成的湖泛泥岩为油气圈闭提供了良好的盖层。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勘探方向
    陶俊杰,申建,王金月,李叶朋,李超
    2019, 25(2):  295. 
    摘要 ( 543 )   PDF (1441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煤阶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判识是勘探选区重要基础。通过解剖煤层气井气、水组成及其碳、氢同位素特
    征,探讨了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气成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中甲烷占93.41%,重烃及二氧化碳含量低,为典
    型干气;甲烷碳同位素(δ13C)值介于-62.5‰~-60.1‰之间、氢同位素(δD)值介于-275.1‰~-270.2‰之间、二氧化碳碳的同位
    素(δ13C)值介于5.1‰~6.2‰之间,反映其为生物成因气。煤层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呈弱碱性、较低矿化度。煤层气井气、水
    氢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97%左右生物成因气形成于二氧化碳还原机制。生物气藏是吉尔嘎朗图凹陷重要煤层气勘探方
    向,适宜地下水环境是勘探选区关键因素。
    其他学科
    掺砂率对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回填材料收缩特性的影响
    李胜杰,唐朝生,张琦,王东伟,施斌
    2019, 25(2):  302. 
    摘要 ( 243 )   PDF (597KB) ( 2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冲/回填材料的收缩特性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以高庙子(GMZ) 膨润土-砂混
    合物缓冲/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了0~50%掺砂率下,试样蒸发失水过程中的收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 试样的水
    分蒸发过程可分为常速率阶段、减速率阶段和残余阶段,且掺砂率对各阶段水分蒸发过程均有显著影响;(2) 掺砂率对试
    样缩限值基本没有影响,但收缩应变却随着掺砂率的增大而减小;试样收缩系数在掺砂率为30%时达到最大,之后随掺砂
    率的增大而减小;(3) 在不同掺砂率下,试样收缩均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4) 掺砂率越高,试样进气点对应的含水率
    越大,最终孔隙比也越大。
    江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岩石地层格架和地质时代
    巫建华,韦昌袭,郭恒飞,郭国林,刘帅
    2019, 25(2):  309. 
    摘要 ( 782 )   PDF (1203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岩石组合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全南、龙南、定南) —寻乌深断裂为界,可将江
    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层分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
    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群、火把山群和龟峰群;中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
    群、武夷群、罗塘群和龟峰群;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余田群、武夷群、兴宁群和南雄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
    石地层单位与沉积岩相或火山岩相组合相对应为原则,林山群可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菖蒲
    组和翰岗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兴宁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
    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龟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南雄群划
    分为大凤组、主田组和浈水组。根据火山岩锆石U-Pb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和林山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早侏
    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武夷群属早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中期,罗塘群属早白垩世晚期,兴宁群属早白垩世晚
    期—晚白垩世早期,龟峰群和南雄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通过岩性岩相对比,结合火山岩锆石U-Pb
    年龄数据,鹰潭冷水坑矿区的火山岩系属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广东始兴—江西全南原武夷群火山岩系属晚奥陶世—早志
    留世早期龙头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