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质学报 ›› 2025, Vol. 31 ›› Issue (02): 200-212.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24007
郭 望1, 2, 3,陈 刚1*,李玉宏2, 3,张云鹏2, 3,李永红4,党洪量5
GUO Wang1, 2, 3,CHEN Gang1*,LI Yuhong2, 3,ZHANG Yunpeng2, 3,LI Yonghong4,DANG Hongliang5
摘要: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世晚期气候逐渐干热条件下页岩的有机质富集机制,文章通过对鱼卡地区多口钻井大煤沟组七段页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及矿物组成测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古气候纵、横向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供给和保存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下部灰黑色页岩相比,上部灰褐色页岩整体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及偏腐泥型的有机质类型;偏高的碳酸盐矿物含量、Sr/Cu及整体偏小但变化范围较大的古气候指数C值反映高频波动的逐渐干热化气候演化特征;横向上,灰褐色页岩差异显著的C值反映同一时期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不稳定性;较低的Al与Ti含量指示较弱的陆源碎屑输入;较高的P/Ti与Ba/Al指示较高的古生产力;较低的Pr/Ph和较高的黄铁矿含量指示偏还原的水体条件;较高的Sr/Ba和多数偏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反映水体偏咸化且在大部分区域形成了水体分层。综合参数特征可得,一定程度的气候干热化会导致陆源物质输入减少、古生产力提高、水体还原性增强及盐度增加、大部分区域水体出现分层等,为偏腐泥型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