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龙1 2, 徐义刚1, 何斌1
XIAO Lon1 2, XU Ying1, HE Bin1
摘要: 蛾眉山玄武岩总体具有较高的^87Sr/^86Sr比值和较低的εNd(t)值,并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的特点。而低钛玄武岩(LT)与高钛玄武岩(HT)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即早期低钛玄武岩(LTl)的^87Sr/^86Sr比值最高(0.7063—0.7078),而其εNd(t)最低(—6.74-—0.34):晚期高钛玄武岩(HT)具有最低的^87Sr/^86Sr比值(0.7049—0.7064)和最高的εNd(t)值(—0.71—1.5)。蛾眉山低钛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氧同位素变化范围为6.2‰-7.86‰,高于洋岛拉斑玄武岩的平均值5.4‰。研究样品较地幔岩石偏高的δ^18O值说明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参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壳源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富集的扬子西缘次大陆岩石圈地幔。地幔柱—岩石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系统变化,即早期西岩区形成含大量壳源组分的低钛玄武岩,晚期为壳源组分相对较少的高钛玄武岩。空间上低钛玄武岩仅分布在西岩区,而中、东岩区皆为高钛玄武岩。壳源组分随着时间演化逐渐减少,在空间上由西而东也逐渐减少。表明蛾眉山火成岩省形成早(主)期地幔柱头卷入并熔融了较多交代富集的次大陆岩石圈物质,晚期则有较少的壳源物质参与。建立了蛾眉地幔柱与大陆岩石圈作用的工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