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 贵, 杨斌. 1999.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J]. 海相油气地质, 4 (1): 1-6.
陈泉 霖. 2003. 龙永煤田煤的变质特征及作用类型分析[J]. 煤质技术,
3: 60-61. 冯乔 , 汤锡元. 1997. 岩浆活动对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影响[J]. 地质科技情报, 16 (4) : 59-65.胡兆
曦. 2003 .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2 (4): 36-38. 李坤 英, 沈加林, 王小平. 1989.
中国浙闽赣坳陷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J]. 地层学杂志, 13 (1): 1-13.马力 , 陈焕疆,甘克文,等.
2004.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76-283 .马立 桥, 董庸, 屠小龙, 等. 2007. 中
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前景[J]. 石油学报, 28 (3): 1-7.任纪 舜, 姜春发, 张正坤. 1980.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05-116.孙淑 静, 宋立军. 2007. 我国煤的Rmax与
Vdaf数据之间的关系[J]. 煤, 16 (7): 3-6.
孙永 革, 傅家谟, 刘德汉, 等. 1995. 火山活动对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辽河盆地东部
凹陷为例[J]. 科学通报, 40 (11): 1019-1022.
王德 滋, 周金城, 邱检生, 等. 2000.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J]. 高校地质学报,
6 (4): 487-498.
王有 孝, 范璞, 程学惠, 等. 1990. 异常地热对沉积有机质生烃过程的影响——以辉绿岩体侵入为例[J]. 石油与
天然气地质, 11 (1) : 73-77.
邢光 福, 陈荣, 杨祝良, 等. 2009.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J]. 岩石学报, 25 (1):
77-91.许靖 华, 孙枢, 李继亮. 1987.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 中国科学(D 辑) , 10: 1081-1089.杨
起 , 吴冲龙, 汤达祯, 等. 1996. 中国煤变质作用[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19-149.赵宗 举, 朱琰, 李大
成. 2004.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J].天然气工业, 78 (5): 710-720.周江 羽, 吴
冲龙, 张琼岩, 等. 1997. 福建省东部及邻区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及热变质作用[J]. 福建地质, 16(1): 32-39.周
新 民, 李武显. 2000.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 岩石圈消减和玄武岩底侵相结合模式[J]. 自然科学进展
, 10 (3): 240-247.周珍 琦. 2005. 闽西南二叠系童子岩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J]. 石油实验地质, 27(6):
597-600.朱德 寿, 胡耀华, 石关根, 等. 1995. 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J]. 地层学杂志, 19 (4): 282-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