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矿物结构可以有效的识别开放性体系内的各种岩浆过程,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全新世喷发的Ruapehu火山 Whakapapa组安山岩内的辉石斑晶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所研究样品中辉石斑晶以普通辉石及顽火辉石为主,具多样 结构与形态,根据其结构和成分特征可分为3类:(1)骸晶状的辉石(SP型),具有破碎的、筛孔状外形,核部具有异常高 的FeOT含量,可能为壳源捕掳晶;(2)具均一结构及成分的辉石(HP型),其内部未显示明显的熔融结构,形成于岩浆房 的内部,基本未受基性岩浆混合的影响;(3)具核-幔-边结构的 “绿核”辉石(GCP型),其幔部相比核部及边部具有更 高的En、Mg#、CaO、MgO和Cr2O3含量以及更低的FeOT、TiO2含量。且GCP辉石边部相比核部更加富CaO、MgO而贫 FeOT、TiO2。GCP型辉石幔部(边部)与核部形成明显的反环带结构,两者界线清晰,成分上存在突变,是偏基性岩浆注 入岩浆房边界层时,岩浆发生大规模扩散、混合之前形成于脉状岩浆“通道”内;而GCP辉石边部则结晶于混合后的岩浆 之中。辉石的结构及岩相学特征暗示,安山岩在喷发前经历了岩浆混合及地壳物质的混染,混合过程主要发生于地壳浅部 岩浆房的边界层及粥状层内,且这种混合过程可能是诱发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