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文杰, 杜卓然, 尹子悦, 孙媛媛, 祝晓彬, 吴剑锋. 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过程:来自反应运移模拟与同位素的启示[J]. 高校地质学报, 2025, 31(01): 1-13. |
[2] |
谢 奎, 赵 良, 朱 辰, 冯鹤男, 孙佳佳, 周伊杨. pH 摆动—钢渣矿化固碳工艺经济潜力评估[J]. 高校地质学报, 2024, 30(04): 476-484. |
[3] |
何洪涛, 谷一帆, 邢乐才, 王艳芳, 杨 阳, 蔡兴平, 何雨旸. 污染土壤中含锌矿物—溶液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J]. 高校地质学报, 2024, 30(03): 297-311. |
[4] |
李全坤, 赵万伏, 文宇博, 郭 超, 刘连文, 季峻峰. 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典型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分类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22, 28(6): 799-813. |
[5] |
雷倩萍. 湘西北寒武纪黔东世乔氏节头虫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 Bergeron 1899的再研究[J]. J4, 2016, 22(3): 494-. |
[6] |
邵文静,宋垠先,王成,李伟,季峻峰. 近30年来苏南耕地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J4, 2016, 22(2): 264-. |
[7] |
张月沙,毛世德*. 常见含水流体包裹体体系pH值的程序计算[J]. J4, 2015, 21(1): 43-. |
[8] |
刘 疆, 白志强. 广西横县六景吉维特期腕足类Rhynchospirifer和Stringocephalus的环境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生物效应[J]. J4, 2008, 14(4): 610-619. |
[9] |
叶瑛,季珊珊,邬黛黛,张维睿. 几种吸附剂吸附亚砷酸根离子过程中pH值的动态变化[J]. J4, 2006, 12(2): 228-233. |
[10] |
刘昌实, 陈小明, 王汝成, 张爱铖, 胡欢. 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燕山早期广东腊圃花岗岩成因[J]. J4, 2005, 11(3): 343-357. |
[11] |
吴宏海, 刘佩红, 张秋云, 何广平. 高岭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及其溶液的pH条件[J]. J4, 2005, 11(1): 85-91. |
[12] |
谢才富 , 朱金初, 赵子杰, 丁式江, 付太安, 李志宏, 张业明, 徐德明. 三亚石榴霓辉石正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海南岛海西一印支期构造演化的制约[J]. J4, 2005, 11(1): 47-57. |
[13] |
章邦桐, 陈培荣, 凌洪飞, 孔兴功. 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J]. J4, 2004, 10(2): 145-156. |
[14] |
卢晓英, 鲁安怀, 陈洁, 唐军利, 姚志健
. 单斜与六方磁黄铁矿处理含Cr(VI)废水过程中pH值变化规律[J]. J4, 2000, 6(2): 271-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