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分享到:

栏目文章信息

    构造岩石地球化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热点作用背景下的洋中脊跃迁和扩展作用:印度洋盆地张开过程探讨
    李江海,张华添*,李洪林,刘仲兰
    J4    2016, 22 (1): 74-.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406)      PDF (2220KB)(1555)    收藏

    在《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盆构造格局和洋盆演化重大事件序列,并从印度洋盆初始裂解
    机制、扩张中心跃迁与热点作用、洋中脊扩展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印度洋盆的张开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 现今印度
    洋洋中脊可分为两个系统:东南印度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卡斯伯格洋脊系统(东支) 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系统(西支),
    前者是太平洋洋中脊扩展作用的产物,后者是太平洋-东南印度洋中脊与大西洋中脊之间构造调节的产物;(2) 印度洋盆
    最初裂解受地幔柱垂向挤压-水平伸展作用控制,沿前寒武造山带等地壳薄弱带发育;(3) 印度洋盆经历两次扩张中心的
    跃迁,其趋向性跃迁方向与热点相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显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4) 大西洋和太平洋洋中脊在
    印度洋交汇,于古近纪连通,末端伴随陆块持续发生碎裂化、裂解化,可称为鱼尾构造模式,表明印度洋盆衔接和调节了
    三大洋盆的发育和演化过程,具有全球洋盆枢纽的关键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西藏冈底斯中段桑桑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的制约
    王睿强,邱检生*,喻思斌,赵姣龙
    J4    2016, 22 (1): 81-.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405)      PDF (2394KB)(1016)    收藏

    以西藏冈底斯中段西侧桑桑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
    此阐明了岩体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9~54 Ma。化
    学组成上,岩体具有亚碱、准铝、贫磷的特征(A/NKC<1.10,P2O5<0.2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体富Cs、Rb、Ba、
    Th、U、K、Pb和轻稀土,贫Nb、Ta、P与Ti,表现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的锆石ε Hf(t)值变化较大,散布于正值
    与负值之间(=-4.24~+5.49),指示其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起源于初生地壳的部
    分熔融,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组分的参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笔者认为这一古老地壳组分最可能来自印亚碰撞过
    程中俯冲下插的印度地壳,由此说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应早于54 M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 桂北平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世涛,马东升*,陆建军,章荣清,蔡杨,丁超超
    J4    2016, 22 (1): 92-.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239)      PDF (2206KB)(1185)    收藏

    通过对桂北平英花岗质岩体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论证了岩体的形
    成时代、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及其与宝坛锡矿的成矿关系。该岩体中心相-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
    定年表明,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34.2±5.1 Ma,属新元古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平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强过
    铝质的特征,岩石富集Cs、Rb、U、Ta而亏损Ba、Sr、Ti等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形和强烈的Eu负异
    常(Eu/Eu*=0.05~0.31)。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介于-12.6~-1.6之间,峰值在-4.8~-3.0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 C
    DM(Hf)在
    1.83~2.51 Ga之间,峰值在1.9~2.0 Ga之间。这些特征表明平英岩体形成于该区古元古代富硼基底的部分熔融作用,并经历
    了高度的分异演化过程。桂北九万大山—元宝山地区的新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良好的锡成矿潜力,是华南多时代花岗
    岩演化及锡多金属成矿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4. 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宁芜盆地中段为例
    赵增玉, 陈火根,潘懋,贾根,李向前,徐士银,郭刚,张祥云
    J4    2016, 22 (1): 105-.  
    摘要1121)      PDF (1967KB)(1660)    收藏

    文中探讨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宁芜盆地中段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首先,结合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
    提取地质体、构造、围岩蚀变三大类证据因子;其次,分析各证据因子与铜矿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认为姑山旋回、娘娘山
    旋回火山机构控制了本区火山岩型铜矿的空间分布,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与火山岩型铜矿密切相关的龙王山组、姑山组地
    层,姑山旋回粗面斑岩、娘娘山旋回二长斑岩、NW向构造1.5 km缓冲区、NE向构造1.3 km缓冲区、EW向构造4.5 km缓
    冲区、硅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作为模型自变量;最后采用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成矿概率计算,并结合成矿地质
    背景,圈定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P1、P2、P3、P4,其中P1、P2、P3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娘娘山和姑山火山机构控
    制,P4为东西向分布,主要受龙王山火山机构控制,在这些预测区中,均存在已发现的铜矿体,说明预测可信度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青海刚察泉吉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特征及其意义
    张国栋,徐争启,龚骏,奉军,韩亚彪,张建旺,周洋,黄泽森
    J4    2016, 22 (1): 113-.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
    摘要1288)      PDF (5971KB)(1019)    收藏

    青海刚察泉吉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为了进一步查明侵入岩的特征、侵入时代和形成环境,对其进行了地质学、
    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酸性侵入岩侵位年龄主要集中在430~455 Ma,指
    示岩体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指示两个期次岩浆产物,侵位于巴龙贡噶尔组的花岗闪长岩测年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U值
    为444±11 Ma,指示该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属晚奥陶世,因此限定了巴龙贡噶尔组(Sb) 时代上限应该早于晚奥陶
    世。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来看,花岗岩类表现为富钾、准铝—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 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i和P,具弱铕负异常;闪长岩类表现为富钾、准铝质、铕负异常特征不明显。从形成环境来看,研究区中酸性侵入
    岩均具有大陆碰撞环境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及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侵入岩是俯冲—碰撞环境下晚奥陶世-早
    志留世的加里东期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6. aaaaaaaaaaaaa
    J4    0, (): 1-.  
    摘要50)      PDF (9065KB)(43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