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新闻公告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文章目录
北美西部内陆海盆Niobrara组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意义——Ⅰ: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分带
刘怀宝,D.K.Watkins
2004, 10(1): 1-25.
摘要
(
1604
)
PDF
(5088KB) (
9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美西部内陆海盆上白垩统Niobrara组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十分丰富,且多保存良好,呈现典型的晚白垩世远洋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经系统鉴定,计有60属100余种和亚种。为适应不同的环境,Kansas西部和South Dakota东部的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稍有不同。经与白垩纪颗石藻化石带对比,可将Kansas西部的Niobrara组划分为6个化石带(CC13~CC18)和8个亚带,其中,根据本文研究地区的化石序列,CC15和CC16带被进一步划分。根据与同一剖面所建立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带对比,钙质超微化石CC17带的时代被重新厘定,即该带应始于中Santonian的晚期,结束于晚Santonian的早期,并据此将Santoniatr/Campanian的界线划在CC18带之内。
北美西部内陆海盆Niobrara组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意义——Ⅱ:古环境研究
刘怀宝, D.K.Watkins
2004, 10(1): 26-38.
摘要
(
1722
)
PDF
(3308KB) (
1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积于北美西部白垩纪内陆海盆的Niobrara组,是一套以白垩,白垩质灰岩,以及钙质页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其中自垩的主要组分为颗石藻及其它钙质超微化石。通过对Kansas州西部和South Dakota州东部四条剖面中Niobrara组的岩性,沉积物厚度,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证明北美西部内陆海盆的沉积环境及水体温度在Niobrara组沉积时期因地而异。在Niobrara组沉积初期,海盆内的水体温度为北冷南暖,其后,至少在位于Kansas西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呈与时逐渐降低趋势。钙质超微化石有关属种在盆地内的分布差异,进一步说明海水变冷的直接原因源自北极海域水体的缓慢南浸。
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运动的物理模拟
戈红星, BrunoC.Vendeville, MartinP.A.Jackson
2004, 10(1): 39-49.
摘要
(
2416
)
PDF
(2621KB) (
1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尺度物理实验用干石英砂和聚合硅树脂为实验材料,模拟了前陆褶皱冲断带厚皮缩短盐构造,并与薄皮缩短盐构造及无盐层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由于塑性盐层的存在,厚皮缩短盐构造呈3层式结构模式。盐上层主要形成敞开褶皱、箱状褶皱、前冲和背冲断层以及冲垒构造,盐下层形成逆冲断层及冲垒构造,断层通常都终止于盐层中。尽管盐层局部变薄或增厚,但不形成刺穿型盐构造。褶皱冲断带不具构造指向特征,其楔形库仑锥剖面呈平台与斜坡两段式形态。模型对比表明,厚皮缩短与薄皮缩短所产生的盐上层构造形态相似,不易区分;但二者的库仑锥剖面有所不同。厚皮前陆褶皱冲断盐构造与无盐层的褶皱冲断构造无论是其几何形态、还是库仑锥剖面都有极大的差别,极易区分:实验结果对解释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和寻找盐下油气圈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生代酒西盆地沉积特征及其与祁连山隆升关系的研究
陆洁民, 郭召杰, 赵泽辉, 张志诚
2004, 10(1): 50-61.
摘要
(
2038
)
PDF
(3078KB) (
16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西盆地普遍缺失上白垩统-始新统,在渐新世晚期开始接受沉积,并形成厚约3.9km的中下第三系一第四系河流相沉积约,不整合覆盖于下白垩统上。渐新统火烧沟组仅在盆地北部出露,往盆地南部尖灭,古流向向南,其物源区应在北部,可能和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白杨河组全盆均有分布,北祁连山中也有沉积。山中-盆内沉积相由山麓相转变为河湖相,变化明显;古流向大致向北,说明当时祁连山开始隆升,成为白杨河组的物源区。对酒西盆地中、新生界的重矿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白杨河组重矿物绝对含量的脉动增加明显,显示白杨河组沉积物源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北祁连山开始隆升,酒西盆地的沉积物源由北转向南侧的祁连山。重矿物的相对含量以及ATi,GZi和ZTR特征值也指示了白杨河组时期矿物成熟度低,构造活动强烈,可能对应着北祁连山的开始隆升。
苏鲁造山带南缘虎山多期次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研究
潘明宝 , 陈火根, 解国爱, 张庆龙, 卢华复, 陈守矩
2004, 10(1): 62-69.
摘要
(
2299
)
PDF
(2186KB) (
8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变形机制、力学性质和变质变形矿物世代研究入手,对江苏东北部苏鲁造山带南缘东海虎山多期叠加剪切带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三期韧性剪切变形,第一期为滑脱拆离变形,长英质糜棱岩中形成长石拉伸线理,榴辉岩中形成绿辉石、石榴石分异成分层;第二期变形为韧性逆冲,形成蓝晶石、多硅白云母、黝帘石拉伸线理,在榴辉岩中形成石榴石眼球体;第三期变形为韧脆性逆冲构造,形成长英质S—C糜棱岩,具S—C面理和丝带状石英条带,该结论为建立区域构造变形序列提供了依据。
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二维广角地震初探
胡中平 , 顾连兴, 王良书, 胡文瑄, 邬达理
2004, 10(1): 70-77.
摘要
(
1728
)
PDF
(2143KB) (
10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汉油田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发育,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很难得到高速玄武岩下的地震反射。分析研究表明,广角地震有利于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通过综合正演和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广角地震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江陵凹陷北部高速玄武岩下的反射地震信息。在开展广角地震波场的识别和利用研究过程中,从正演模型出发,探讨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速层对地震波场的影响,并针对靶区资料讨论了如何识别广角地震信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做精细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完成了高速玄武岩下地震资料的成像。
用线性自由能关系预测金属络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徐惠芳, 王益锋
2004, 10(1): 78-87.
摘要
(
1510
)
PDF
(1814KB) (
1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erjensky与Molling提出的线性自由能关系是根据金属阳离子的热力学性质来预测等结构系列中固体相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本文研究结果证实,水溶液中金属络合物与简单金属阳离子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关关系,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差异通常小于1.5kcal/mol或小于一个log单位,这一线性自由能关系对于预测自然环境中重金属的水溶物种的配分、迁移和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及幔源捕掳晶的矿物化学: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裴福萍, 许文良, 王清海, 王冬艳, 林景仟
2004, 10(1): 88-97.
摘要
(
1986
)
PDF
(2223KB) (
1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形成于119Ma,为碱性玄武岩。该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幔源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橄榄石捕掳晶具有环状裂纹,其Mg^#值介于90.0~93.0之间,平均为91.5;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具有特征的反应边,斜方辉石的Mg^#值介于88.0~93.5之间,平均为90.4;单斜辉石的Mg^#值介于86.0~91.7之间,平均为88.4。捕掳晶的矿物化学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的矿物成分特征,这暗示捕掳晶应为寄主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地幔橄榄岩物质,并且反映了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费县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具有地幔原生岩浆的特征,其高,Isr、低εNd(t)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应与断离的俯冲板片(苏鲁造山带中的榴辉岩)与软流圈物质的混熔有关。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纳米尺度研究——反应机理和表面积变化
陈天虎, 徐惠芳,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2004, 10(1): 98-105.
摘要
(
2010
)
PDF
(2208KB) (
1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从而使N2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四面体片失去支撑,结构塌陷,内孔孔道消失,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埃达克岩、富铌玄武岩组合:古亚洲洋板块南向俯冲的证据
张海祥, 年贺才, Hiroaki Sato, 单强, 于学元, Jun'ichi Ito, 张旗
2004, 10(1): 106-113.
摘要
(
2787
)
PDF
(2100KB) (
1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富蕴县境内的晚古生代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的安山质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Sr含量以及Sr/Y比值;明显亏损重稀土和Y,它们的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Sr正异常,同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埃达克岩共生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则与富铌玄武岩一致,表现为Si过饱和及富Na的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Nb,TiO2和P2O5含量,并富集高场强元素。由于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岩的形成均与板块俯冲有关,因此,它们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在早-中泥盆世向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了一次洋壳俯冲作用。
新疆哈密黄山地区多金属矿床遥感地质信息提取与找矿模式研究
吴昀昭 , 田庆久, 陈骏, 季峻峰, 张敏
2004, 10(1): 114-120.
摘要
(
1616
)
PDF
(1870KB) (
1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天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远景区,蕴藏着金、铜、镍、钼等矿种,其独特的地理特点非常有利于遥感找矿研究。在分析黄山地区多金属矿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ETM影像进行遥感找矿研究,拟建立适合该区的遥感找矿模式,实现该区快速、节省资源勘探目标。研究的方法步骤为:首先对影像进行滤波处理提取区域构造信息,确定找矿远景区;进而利用与金属矿化有关的蚀变岩的ETM双峰波谱特性,采用比值主成分变换技术对已确定的成矿远景区进行蚀变信息提取,从而缩小勘探范围,确定勘探靶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区多金属矿床资源勘查的遥感找矿模式。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成熟度曲线及其在剥蚀量计算中的运用
宋明水
2004, 10(1): 121-127.
摘要
(
2291
)
PDF
(1756KB) (
1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温场的作用下,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与埋深呈指数关系。依据大量的分析测试数据,拟合了济阳坳陷新生代成熟度曲线关系式,并根据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古地温梯度、古地表温度的差异性,推算出中生代成熟度曲线关系式,为该地区分析、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史演化与构造升降的对应关系,介绍了利用镜质体反射率资料推算地层剥蚀量的两种具体方法,并就济阳坳陷中生界与古生界不整合面的地层剥蚀量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发生于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造成了济阳坳陷区3000余米的地层剥蚀,剥蚀掉的地层包括早、中三叠世沉积的全部地层及石炭系顶部的部分地层,从而得出济阳坳陷区三叠纪地层的缺失不是沉积缺失,而是剥蚀缺失的认识。
GIS在边坡有限元数值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
王宝军, 施斌, 周汇光, 蔡奕
2004, 10(1): 128-133.
摘要
(
1626
)
PDF
(1525KB) (
12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限元数值分析是边坡稳定性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但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工作通常比较繁琐,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GIS软件实现了从计算剖面确定、计算剖面自动绘制到网格自动剖分的全部前处理过程。有效提高了边坡有限元计算的前处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计算剖面图的科学性和边坡评价的准确性。
浅覆盖区第四系三维立体透视方法研究——以太湖西北地区为例
张祥云 , 张庆龙, 邵家骥
2004, 10(1): 134-144.
摘要
(
1750
)
PDF
(2325KB) (
9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剖析图法从三维透视角度研究了太湖西北地区浅覆盖区第四系。该剖析图较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新近纪、第四纪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沉积结构特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并可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及阶地上的岩性分布,同时显示了基底(前新近系)的起伏变化特征,为该区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区域地层的对比以及建立该区沉积结构模型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较全面的基础地质资料。在简要介绍了剖析图方法的同时,着重强调要通过柱状地层对比,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多重划分,确定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
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大学
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
中国科学D辑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Earth-Science Reviews
Geology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中国地质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