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12-20
    文章目录
    成矿系列的结构模型研究
    翟裕生, 彭润民, 王建平, 邓军
    2003, 9(4):  510-519. 
    摘要 ( 1440 )   PDF (2465KB) ( 1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单个矿床研究到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研究,是成矿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在成矿系列理论的探索中,成矿系列的结构尤需关注,因此将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概括为物质的、空间的和时间的三类。其中物质结构包括各矿种、矿床类型间的同源性、多样性、继承性和互补性;空间结构包括各矿种、矿床类型间的共生性、分带性、过渡性、集约性和重叠性;而成矿系列的时间结构含各矿种、矿床类型间的时限性、阶段性、渐进性和突发性,并举例论述了这些结构性质的形成条件,对深入认识成矿规律和指导找矿预测均有参考意义。
    华北陆块北缘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探讨
    陈毓川, 薛春纪, 王登红, 李华芹, 路远发
    2003, 9(4):  520-535. 
    摘要 ( 2201 )   PDF (3990KB) ( 13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指一个区域内地质构造环境演化过程中成矿作用的演化及时空结构。在华北陆块北缘划分出18个矿床成矿系列,讨论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华北陆块北缘区域矿床成矿谱系证实该区域经历四个主要的地壳演化及成矿时期,依次出现太古宙克拉通矿床、元古宙陆内-陆缘裂陷带矿床、古生代陆间增生褶皱系和陆内盖层矿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矿床,存在三个(3000~2500Ma,1900~1400Ma和180~140Ma)成矿作用高峰。成矿谱系指示了从太古宙进入元古宙时,海水和大气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升高的过程。成矿谱系研究意义重大。
    华南海相火山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研究简评——兼述徐克勤教授在该领域的重大贡献
    朱金初
    2003, 9(4):  536-544. 
    摘要 ( 1538 )   PDF (2463KB) ( 1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华南地区,发育着大量层状和层控铜、铅、锌、铁、金、银、锡、硫等矿产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般都认为这些矿床是热液或矽卡岩成因。徐克勤教授在70年代中期提出了断裂拗陷带构造背景条件下的火山喷流沉积一热液叠加成因机制,并在嗣后长久的岁月中,带领南京大学师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一成因认识,已经在国内科研人员中获得广泛的认同,并被大量地质找矿实践所支持。
    研究“钾质和钠质两个地幔富碱岩浆体系”的刍议
    王联魁, 夏斌, 张玉泉, 陈根文
    2003, 9(4):  545-555. 
    摘要 ( 1454 )   PDF (2877KB) ( 9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钾质富碱岩浆岩组成的岩带研究表明,这类岩石普遍富碱和CaO,高钾,富Rb,Sr,Ba和放射性元素Th,U等,Rb/Sr相对较低;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强烈富轻稀土,δEu较小;ISr多数介于0.705~0.706之间;INd较低,铅同位素较均一。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岩类岩石的岩浆来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岩浆很可能直接来源于钾质富碱地幔。钠质富碱岩浆岩带岩石具富碱、高钠(NazO>K20)的特点,同时富钛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相对富集:Nb,Ta,Zr以及Rb/Sr偏高等;ISr相对低,而,Nd稍高。这类岩石起源于钠质的富碱地幔源区。这些异常地幔源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有关。而超深大断裂作为岩浆上升的通道,是钾质和钠质地幔富碱岩系形成的重要条件。
    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
    周新民
    2003, 9(4):  556-565. 
    摘要 ( 1956 )   PDF (2896KB) ( 28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华南地质历史上四个时期花岗岩特点、成因模式与大地构造框架,从中折射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晋宁期花岗岩是扬子周边环形岛孤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分别与早古生代板内压扭性断裂熔融、早中生代板内伸展减压熔融和晚中生代活动陆缘伸展增生造山作用有关。华南四个地质时期的花岗岩的成因各异,模式不同,主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也不同。建立能解释多数地质事实的模式,是当前认知的需要。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沿着历史长河完整地描述19亿年以来的华南花岗岩地质演变与地壳演化,将华南地质的故事以三维图像形式演示于众。
    福建马面山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王鹤年, 凌洪飞, 周丽娅, 杨凤根, 王银喜
    2003, 9(4):  566-572. 
    摘要 ( 1681 )   PDF (1837KB) ( 14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对马面山群3个标准剖面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t=17.3~17.8亿年,εNd(t)=+7.6~+7.8。研究表明: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宙而非加里东时期;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为一长期存在、多阶段演化发展的构造单元。早期具克拉通上裂谷性质,为一发展不全的夭折裂谷。马面山群是华夏古陆上裂谷环境的产物。中元古宙(1.7~1.8Ga)高度亏损地幔(εNd(t)=+7.6~+7.8)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华夏古陆(大量古元古宙—新元古宙地壳)的存在。
    A型岩套的分类、判别标志和成因
    刘昌实, 陈小明, 陈培荣, 王汝成, 胡欢
    2003, 9(4):  573-591. 
    摘要 ( 3445 )   PDF (4912KB) ( 1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近在粤北开展A型岩套研究所获得的新数据,结合国内外文献中已发表的数据(17个岩体,124件样品),讨论了A型岩套亚类型划分的必要性和亚类型之间的判别方法。将A型岩套分为两亚类型三组。A1类型主要以似长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和响岩为主(AS组),SiO2不饱和、准铝、过碱-碱性岩石,通常含似长石,如方钠石、霞石、白榴石和钠沸石等为特征。A2亚类型为SiO2过饱和、碱质-亚碱质岩石。该亚类型又包括铝质A型花岗岩(AU她组)(弱过铝质、亚碱质岩石)和碱性花岗岩(AAG组)(准铝质、碱质-亚碱质岩石);后者通常含少量钠钙质和钠质辉石和角闪石。在地球化学特征上,A1亚型具低SiO2,高ALK和NK/A值,相对富氯低氟,低R1和高R2,低Y/Nb比(具OIB源区特征),高Nb/Ta,Zr/Hf,Eu/Eu*,LREE/HREE和锆石饱和温度等。A2亚型中,以AAG组为例,其许多地球化学特征与Al亚型相悖,如高SiO2,较低ALK,相对贫氯富氟,高R1和低R2,高10^4Ga/Al和Y/Nb(具IAB源区特征),低Nb/Ta,Eu/Eu*和LREE/HREE,以及高的锆石饱和温度等。A2亚型中ALAG组除铝过饱和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很相似于.AAG组。利用R1-R2,Yb/Nb-Yb/Ta,Nb-Y-Ce,Nb/Ta-Nb等图解可有效地区分和判别A型岩套中Al和A2两种亚型。利用A1和A2亚型Sr,Nd同位素组成,以亏损地幔-全壳两端员混合模拟计算A2亚型花岗岩物质来源得出结论,其源区物质主要是以地幔端员占优势,地幔组分占68%~78%(7个岩体),只有Namibia的碱流岩为下地壳成因,其地幔组分仅占30%。A1亚型碱性正长岩(3个岩体)以亏损地幔-富集地幔两端员混合模拟计算表明,其源区物质中富集地幔端员所占比例较低,为4%~17%,表明A型岩套两亚型其源区物质组成有明显不同。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顾连兴, 胡文瑄, 倪培, 何金祥, 徐跃通, 陆建军, 林春明, 李伟强
    2003, 9(4):  592-608. 
    摘要 ( 1960 )   PDF (4740KB) ( 1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南海西-印支断裂拗陷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主要产于晚古生代海侵岩系底部附近碎屑岩向碳酸盐地层的过渡部位,含矿岩系中伴有少量双峰式火山岩和大量喷流岩,矿床中最基本的矿物共生关系是变质反应关系,金属元素和矿物相的分布往往显示地层学垂直分带和侧向分带,这种分带是同生沉积-成岩、活化转移和后期改造叠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层状矿体下盘可以存在着代表海底热液通道的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矿化,与之伴生的硅化、绢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等蚀变反映了大陆地壳及其沉积物的富硅、富钾特征。与块状硫化物呈相变关系的层状铁锰矿床下方可存在脉状铅锌和金矿床。南岭地区的断裂拗陷带形成于后加里东大陆内部,而长江中下游则处于向被动陆缘演化的环境。两个地区晚古生代MSD在成分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反映了成矿时基底陆壳成熟度的差异,而钨和锡则是成熟陆壳上MSD的特征元素。与国外苏利文型明显不同的是,华南地区矿床除了与确定无疑的火山岩伴生外,所含有用金属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往往受到后期花岗岩类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因此可称之为华南型矿床。并以此代表大陆地壳上MSD的成矿特征。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
    华仁民, 张文兰, 陈培荣, 王汝成
    2003, 9(4):  609-619. 
    摘要 ( 1824 )   PDF (2614KB) ( 13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江西南部大吉山和漂塘两个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不同的成矿作用特征主要是由于大吉山花岗岩比漂塘花岗岩的分异演化程度更高而造成的。对前人提出的含钨花岗岩、含钽铌花岗岩及花岗岩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等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讨论。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毛景文 , 李晓峰, 张作衡, 王义天, 李厚民, 胡华斌
    2003, 9(4):  620-637. 
    摘要 ( 2535 )   PDF (5032KB) ( 2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成矿围岩为火山岩类及同源花岗质岩石和周围地层。主要的蚀变组合为冰长石一玉髓一绢云母或明矾石一高岭石一石英(玉髓)。成矿年龄分布在180~188Ma,135~144Ma,127~115Ma和94~105Ma四个区间,前三组年龄分别响应于中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克拉通的造山碰撞后陆内造山的伸展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以及岩石圈大减薄,后一组为华南地区岩石圈再一次强烈伸展期间的产物。虽然这些矿床的形成时间有差异,但都是发育于大陆伸展环境中。
    西藏仁布蛇绿岩壳层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
    夏斌, 王冉, 陈根文
    2003, 9(4):  638-647. 
    摘要 ( 1921 )   PDF (2466KB) ( 12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仁布蛇绿岩壳层玄武岩基本上属高铝低钛的拉斑玄武岩,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Th、Ta、Nb、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具典型的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REE配分曲线,可以认为该蛇绿岩可能形成于伸展应力体制下的边缘洋盆的构造环境,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亡过程中的残片。
    过铝质岩浆体系中不相容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机理——元素对分异和稀土元素“四重效应”及其对流体作用过程的指示意义
    刘丛强, 张辉
    2003, 9(4):  648-660. 
    摘要 ( 1590 )   PDF (3144KB) ( 19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对新疆阿尔泰3号伟晶岩脉各结构带中磷灰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的系统研究,并综合了目前世界上对不同演化程度的酸性岩浆岩(I型和S型花岗岩、过铝质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研究成果,对通常具有相似离子半径和相同离子电价的元素对比值变化以及稀土元素“四重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元素对的分异和稀土元素“四重效应”的产生与富含挥发分流体相的存在密切相关,流体/熔体相作用的程度可能是制约元素对分异和稀土元素“四重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中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体系
    孙晓明 , 王敏, 薛婷, 马名扬, 李延河
    2003, 9(4):  661-666. 
    摘要 ( 2181 )   PDF (1646KB) ( 1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惰性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华南下寒武统具代表性的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中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组成,发现其^3He/^4He均较低,为0.43×10^-8~26.39×10^-8,R/Rα为0.003~0.189,而^40Ar/^36Ar为258~287,接近大气饱和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显示,该矿成矿流体主要由建造水(盆地热卤水)和大气饱和水(海水)组成,基本不含地幔流体或深源岩浆水。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的成矿可能与华南克拉通南缘加里东冒地槽的演化有关。在早寒武世,接受了巨厚沉积的加里东盆地中的建造水由于上覆沉积物的压力,顺层侧向迁移,并沿断裂上升与海水混合而成矿。
    南京直立人的U/Th和U/Pa年代
    程海, 艾思本, 汪永进
    2003, 9(4):  667-677. 
    摘要 ( 1615 )   PDF (3030KB) ( 17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直立人化石的准确定年对於研究人类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993~1994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个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和一枚牙化石被称为“南京直立人”。其中l号头盖骨化石之上的方解石钙板的U/Th年龄为53.3-1.2^+1.5万年;但考虑到定年的准确性,则为53.3-3.0^+3.5万年。其^231Pa/^235U活度比值为0.998±0.006。这表明“南京直立人”的年代应该大于50万年。与“南京直立人”伴生的动物牙化石U/Th年代为18.5~29.0万年;U/Pa年代为13.7~17.2万年。此外,对于同一颗牙化石,牙釉的年龄小于牙本质的年龄。同一样品的U/Pa年龄也显著小于其U/Th年龄。因此,牙化石的U摄取过程并不符合U早期摄取模式。多数牙化石分析点在^234U/^238U-^230Th/^238U图上落在位于U早期摄取和线性摄取模式曲线之间,指示牙化石的U摄取过程很可能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牙化石的U/Th和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则为其年代的上限。因为不受U摄取过程^234U/^238U变化的影响,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比U/Th较为可靠。最小的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为lMa,这是“南京直立人”上限年龄的估计。从定年结果看,“南京直立人”可能生活在海洋同位素(MIS)16阶段,但这不是最终结论。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两阶段成矿模式
    陆建军, 华仁民, 徐兆文, 高剑峰, 李娟
    2003, 9(4):  678-690. 
    摘要 ( 2138 )   PDF (3436KB) ( 12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冬瓜山铜金矿床包括层状硫化物矿体、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具层状形态和层控特征,矿石具块状、层纹状和揉皱状构造。燕山期岩浆岩及其岩浆流体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其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矿石成分,并在其上叠加蚀变和矿化。层状矿体中的铜是由含铜流体交代块状硫化物矿石形成的。冬瓜山铜金矿床经历了两次成矿作用:第一成矿阶段.在石炭纪中期,海底喷流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矿为主;第二成矿阶段。燕山期岩浆侵人,一方面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发生矽卡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另一方面岩浆流体对块状硫化物矿体进行叠加改造,致使块状硫化物矿体富集铜等成矿物质。
    大别山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初步研究
    倪培, 范建国, 周进, 丁俊英, 马东升, 华仁民, 凌洪飞, 蒋少涌
    2003, 9(4):  691-700. 
    摘要 ( 2364 )   PDF (2395KB) ( 15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流体是在应力作用下迁移演化的,把它们割裂开来研究是不可取的。流体包裹体面就是把地质流体与应力联系起来的好途径。通过对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可以揭示花岗岩在侵位冷却过程中经受的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受应力控制的流体运移和演化特征。统计了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中的主薄原、天柱山和司空山三个花岗岩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产状,并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数据显示,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特征相似,有NE和NWW两个优势方向,其中NWW向早于NE向,从NWW向到NE向均一温度、盐度降低,CO2含量下降;司空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明显不同,有SN和EW两个优势方向,EW向早于SN向。从早到晚流体的演化趋势为高温、高盐度、含CO2和CH4的流体演化为较低温度、低盐度、基本不含挥发组分的流体。司空山岩体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侵位于不同的区域应力场下,流体的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流体总的演化趋势一致:从高温、高盐度、富挥发分的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挥发分的方向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