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新闻公告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文章目录
勘探异常压力天然气藏的新思路:探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关键要素
Ronald C.Surdam, 焦尊生, Yuri Ganshin
2003, 9(3): 307-338.
摘要
(
1864
)
PDF
(11970KB) (
1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常压力天然气藏(Anomalously Pressured Gas,APG)主要指“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BCGS)中,天然气含量丰富,但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天然气资源。例如,美国怀俄明州Wind River盆地的面积约为8500mi^2,其USGS异常压力天然气资源量估计是900Tcf,但目前产气量累积不足1Tcf。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与开发程度的不平衡在所有“盆地中心”异常压力天然气藏中是很典型的。因此,对于蕴藏在BCGS中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尚待更为有效的开发。过去,开发APG资源困难且昂贵,但最近怀俄明州Greater Green River和Wind River盆地的开发成功,以及早些时候阿尔伯达、Denver—Julesburg和San Juan盆地的成功开发均表明,更为有效的开发是做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当异常压力天然气藏的开发取得成功的时候,财政上的回报是显著的。为了更充分地开发盆地中心APG资源,大幅度提高天然气资源转换为能源储量的比率和数量,则需要新的和更富有创新性的开发策略、技术和判断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天然气新技术开发公司(IDT)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一系列高效勘探和开发异常压力天然气藏的新的有效方法。应用IDT技术可以在钻井之前为开发者提供下列必要的信息:(1)天然气饱和的岩石/流体系统的空间分布,包括压力封存箱边界;(2)区域压力界面或正常和异常压力(或超压,或欠压)的流体之间界线的位置和性质;(3)流体中天然气和水含量的确定;(4)微裂缝群的识别和空间分布;(5)断层的方位和时序;(6)储层属性特征。借助由IDT技术所提供的油气系统的信息,可以使开发者设计并应用最优化钻井方案,从而避免当前与含气异常压力地层开发有关的许多灾难性的陷阱。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秦勇
2003, 9(3): 339-358.
摘要
(
1394
)
PDF
(6276KB) (
19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国内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的研究分析,从煤层气生成演化与运移效应、煤储层特性及其预测理论、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及数值模拟、煤层气成藏类型及区域聚集规律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层气基础地质近年来研究进展,并指出煤层气超临界吸附效应、煤层气能量平衡系统与聚散机制、煤层气有效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煤储层渗透率构造-采动控制效应、含煤层气系统有效失衡叠加场效应等是我国煤层气地质近期研究的发展趋势。
高渗透性煤储层分布的构造预测
张建博 , 秦勇, 王红岩, 陈金刚
2003, 9(3): 359-364.
摘要
(
1811
)
PDF
(1540KB) (
1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我国山西沁水盆地为例,采用现代构造应力场和构造曲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构造对煤储层高渗透性区发育特征的控制规律及其地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主煤储层试井渗透率与现代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差之间具有指数正相关关系,煤储层构造裂隙在构造主曲率大于O.1×10^4/m的地段可能相对发育;高构造曲率与高最大主应力差相匹配的地段在盆地中-南部呈NNW向展布,是较高渗透性煤储层发育的地带;构造应力实质上是通过对天然裂隙开合程度的控制而对煤储层渗透率施加影响。
准噶尔和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层气储集特征
桑树勋, 秦勇, 郭晓波, 陈玉华
2003, 9(3): 365-372.
摘要
(
2086
)
PDF
(2062KB) (
1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北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层气藏勘探开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层气成藏机制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煤层气储集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过程。研究表明:准噶尔、土哈两个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具有高孔容、高孔比表面积、高游离气储集潜力和低原位吸附气体能力的特征,深部煤储层储集气量显著高于浅部煤储层;浅部煤储层中基本上为吸附气,深部煤储层中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共存,游离气的重要性随埋深增加而增大;构造高点和构造圈闭对深部煤层气成藏具有重大影响,煤层气与常规气兼探与共采在理论上可行。深部煤层气藏可能较浅部煤层气藏更具开发价值。
高煤级煤基质力学效应与煤储层渗透率耦合关系分析
傅雪海, 秦勇, 张万红
2003, 9(3): 373-377.
摘要
(
2455
)
PDF
(1155KB) (
14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吸附膨胀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瘦煤至无烟煤阶段煤基质的自调节特征,分别探讨了煤层气排采过程煤基质收缩和有效应力变化对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构建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与煤储层渗透率之间耦合的数学模型,揭示出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递减变化规律,并讨论了这一发现的地质意义。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方爱民, 侯泉林, 雷家锦, 李继亮, 杨陆武, 胡爱梅
2003, 9(3): 378-384.
摘要
(
2722
)
PDF
(2055KB) (
1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煤变质作用与煤层气形成、赋存和富集关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类型及煤变质作用程度与煤层气的生成、吸附量、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形成发育及煤层特性的相互关系,认为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煤储层孔隙一裂隙系统形成发育过程的控制上。并以沁水盆地为例,探讨了高阶煤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富集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对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煤层气井排采历史地质分析
何伟钢, 叶建平
2003, 9(3): 385-389.
摘要
(
2279
)
PDF
(1345KB) (
1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晋城、潞安、焦作、铁法4个矿区25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排采资料,从煤储层渗透性和含气饱和度、生产压降条件、地下水系统、储层能量系统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将排采曲线归纳为4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认为煤储层渗透率0.5mD以上、临储压力比0.6以上以及含气饱和度80%以上,是获得高产煤层气井的必要储层条件。同时,煤储层和围岩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生产状况。
煤层气多煤层扩散逸失地质历史模型及数值模拟
韦重韬, 周荣福
2003, 9(3): 390-395.
摘要
(
1821
)
PDF
(1472KB) (
1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建模分析和实际模拟,研究了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在成藏史中扩散逸失的地质历史。提出了将煤系中多煤层按照上下边界煤层、主煤层和中间煤层进行合并的煤层气扩散逸失体系简化原则。给出了煤层合并后根据岩性变化和组合特征对扩散系数的校正公式。讨论了将相邻煤层作为内部煤层边界的边界条件设置方法。探讨了模拟煤系上、下部存在烃源岩或其他煤系时顶底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煤层煤层气扩散逸失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而就沁水盆地进行了实例研究
煤相分析在煤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王生维, 陈钟惠, 张明, 段连秀, 罗善国
2003, 9(3): 396-401.
摘要
(
2185
)
PDF
(1621KB) (
1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储层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孔裂隙系统发育特征、渗透性及其空间不均一性特征。煤储层的孔裂隙特征决定煤储层的渗透性,而煤储层的孔裂隙特征主要取决于煤岩成分和煤级。对一个特定的煤层气田而言,煤级变化不大或者规律明显。煤岩成分往往成为控制煤储层渗透率分布不均性的主导因素。煤岩成分,包括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质均受控于煤相。可以通过系统的煤相分析认识煤储层中煤岩成分、结构、层序等的空间展布特征,为科学预测煤储层的渗透率莫定基础。煤相分析在注重横向变化的同时,更强调垂向层序分析。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贾东, 陈竹新,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张惬, 魏东涛, 沈扬
2003, 9(3): 402-410.
摘要
(
2612
)
PDF
(3296KB) (
20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张顺 , 林春明, 吴朝东, 杨建国
2003, 9(3): 411-419.
摘要
(
2043
)
PDF
(2466KB) (
12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漠河盆地盖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白垩系火山岩,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量在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白垩世,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处于拉张环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中部和东部拉张断陷构造特点。
山东招远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杜松金 , 李洪喜, 张庆龙, 杜菊民, 解国爱
2003, 9(3): 420-426.
摘要
(
1690
)
PDF
(1816KB) (
1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玲珑金矿主要受北北东向、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主要矿体均分布于两组断裂的复合部位,两组断裂的形成及其运动性质与郯庐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在中生代早期,北北东向的玲珑断裂主要为左行平移运动,北东向的破头青断裂则为压性兼具有左行平移性质;早白垩世晚期,北北东向断裂作右行运动,而北东向断裂则作左行运动,反映了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断裂构造岩的特征显示控矿断裂经历了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两个阶段,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主裂面的下盘。上盘一般无工业矿体赋存。
南盘江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兼论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变过程
梅冥相, 马永生, 邓军, 孟庆芬, 易定红, 李东海
2003, 9(3): 427-439.
摘要
(
1530
)
PDF
(3421KB) (
1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从而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即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应的古地理特征,代表了统一的南盘江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晚三叠世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南盘江盆地的消亡过程。
贵州东部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及台地演化
王贤 , 张秀莲, 孙宇, 林勋, 覃天, 曲伟
2003, 9(3): 440-449.
摘要
(
1915
)
PDF
(2612KB) (
1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贵州东部丹寨一三都中上寒武统两个碳酸盐岩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及8个体系域,并认为由于构造升降运动,两露头剖面的沉积环境发生变化,该区台地类型由中寒武统的缓坡型陆棚演变成上寒武统的镶嵌陆架型台地。研究表明,自中元古宙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由洋壳过渡到陆壳的演变过程,体现在该区自中寒武世至晚寒武世由广阔的坡缓底平的广海陆棚沉积,转为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环境。
济阳沾-车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的再认识
葛瑞全, 宋传春, 淳萍, 王如良, 张多文, 徐洪泽
2003, 9(3): 450-457.
摘要
(
1712
)
PDF
(2261KB) (
9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沾-车凹陷大量的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该区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到四段的不同层位中,沉积了丰度不等的原生海绿石矿物;同时在沾化凹陷东部沙河街组四段上部产丰富的枝管藻(Cladosiphonia)化石,并以此形成藻礁灰岩沉积;在此材料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相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沙河街组沉积期间,确实发生了海侵事件,从而为全面认识济阳坳陷盆地的沉积史提供了新的内容。
深盆气成藏平衡原理及数学描述
张金川, 张杰
2003, 9(3): 458-466.
摘要
(
1969
)
PDF
(2224KB) (
10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从底部向储层中的注入过程一般可分为两种典型特征,一种是具有通常意义的置换式运移和成藏,形成常规气藏;另一种是具有活塞式气水排驱特征的天然气运移和成藏,形成天然气聚集与气源岩紧密相连的深盆气(根缘气)藏。深盆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储层致密、源储相通,但当致密储层中有裂缝发育时,典型的深盆气成藏条件不再满足,气水的排驱过程表现为置换式和活塞式的同时存在和发生。对典型和复杂情况下的深盆气成藏条件进行了讨论,分别建立了成藏时相应的动力平衡方程,对所建立方程的应用也进行了相应讨论。结果表明,深盆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是气源丰富、储层致密、源储相通、储盖一体。除此之外,埋藏深度和时间变化是典型深盆气藏的重要影响因素。
电磁波层析成像在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李才明, 王良书, 钟锴
2003, 9(3): 467-473.
摘要
(
1286
)
PDF
(1948KB) (
1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桩基质量检测,特别是桩体完整性及损伤程度的评估,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常规物探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采用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EWCT)进行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是一个新的手段。该方法是通过分析桩体缺陷的二维图像分布,实现桩基质量检测。本文设计并测试了适合桩基质量检测应用的电磁波层析成像的观测系统、数据采集技术以及资料处理方法等问题,并结合一个成功的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在该工程中,作者将CT反演结果加以钻孔资料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EWCT)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当桩体存在多层各类缺陷时,该方法能有效、精确的反演出井间桩体的不均匀分布,成像层次清晰,异常分布明显直观,结合相关工程资料,可对桩体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与质量作出准确的评价。
润扬大桥南锚场区基坑涌水量及扬压力的数值模拟
郭飞, 刘建立, 朱学愚
2003, 9(3): 474-480.
摘要
(
1730
)
PDF
(1627KB) (
9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润扬大桥南锚工程为一大型深基坑工程。在钻探、物探、构造分析、抽水试验和压水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和概化了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方法求解。预测了施工时的地下水涌水量,计算当基坑开挖排水时作用于强风化带底部的扬压力及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南京直立人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张璐瑾
2003, 9(3): 481-483.
摘要
(
1590
)
PDF
(736KB) (
1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直立人的发现与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了南京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头骨的性质、性别、年龄、病理、环境、遗传基因和时代等一系列学术问题。对古人类在南京地区的发现、发展演化及其与国内外已知直立人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石油成藏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变化及控制因素的综合评述
张枝焕 , 邓祖佑, 吴水平, 常象春
2003, 9(3): 484-493.
摘要
(
1901
)
PDF
(2572KB) (
9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内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除了受源岩有机相、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制约外,还受到石油在成藏过程和成藏后所经历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分析了石油在成藏过程中,族组份、生物标志物组成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发生的地球化学变化,综合评述了生物降解作用和水洗作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包括地色层作用)、热化学硫还原作用、石油运移过程中的相控分馏作用、不同期次充注的原油的混合作用及浸析作用等因素对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南天山西段古生代火山岩Ar—Ar年龄新资料
龚福华, 李曰俊, 王清华, 胡世玲, 黄智斌, 罗俊成
2003, 9(3): 494-509.
摘要
(
1418
)
PDF
(1059KB) (
1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一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Ma;康克林组上部的英安岩角砾的坪年龄为288.16±0.40Ma,等时年龄为289.18±2.02Ma。测试结果为研究中国南天山(西段)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体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大学
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
中国科学D辑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Earth-Science Reviews
Geology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中国地质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