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9-20
    岩石·矿床·地球化学
    花岗岩体高温热年代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及计算实例
    章邦桐,凌洪飞,吴俊奇
    2013, 19(3):  385. 
    摘要 ( 1245 )   PDF (736KB) ( 22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内外花岗岩体723 对锆石U-Pb 年龄(t Zr)和全岩Rb-Sr 等时线年龄(t Rb)进行的相关分析, 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
    =0.997), 回归系数接近l 的线性回归方程(t Zr=1.0005×t Rb+0.493041)。 Δt Zr-Rbt Zr-t Rb)频数统计分析表明: Δt Zr-Rb呈对
    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 SK=0.193; 峰度系数C KU=6.722), 其均值为0.624 Ma, 众数值为1.0 Ma。这表明花岗岩体锆石U-Pb 定
    年的测定结果与全岩Rb-Sr 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不存在花岗岩体锆石U-Pb 年龄必定大于全
    岩Rb-Sr 等时线年龄的规律表明,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只适用于研究花岗岩结晶固结后的低温热演化史。 前人根据锆石U-Pb
    年龄和全岩Rb-Sr 等时线年龄差值及相应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研究的10 个花岗岩体的冷却速率(CR Zr-Rb)表明,它们与岩
    体体积尺度不相关,这有悖于“热物体的体积(质量)愈大,则在相同热物理条件下其冷却速率愈小”的热物理学基本定律。
    根据热传导理论及本文作者(2010)提出的侵位结晶时差概念我们得出“在相同热物理学条件下,体积尺度是决定花岗岩
    体冷却速率最主要因素”的结论。以上述10 个花岗岩体为例,本文计算得出它们在结晶固结前高温阶段的冷却速率(CR ECTD
    并拟合出冷却速率与岩体体积尺度呈幂函数关系:CR ECTD=7544.7×D -2.1686, 计算结果符合热物理学基本定律。

    河南鱼池岭钼矿有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对成矿时代的制约
    程知言,胡 建,蒋少涌,张遵忠,戴宝章,肖 娥,王艳芬
    2013, 19(3):  403. 
    摘要 ( 1032 )   PDF (1782KB) ( 14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合峪花岗岩基西北部,对其赋矿母岩——花岗斑岩及其围岩——合峪花岗
    岩基第三单元侵入体进行锆石LA-ICP-MS U-Pb 定年,获得年龄分别为(135.2±2.4)Ma 和(138.2±2.3)Ma,均为早白垩
    世中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表明鱼池岭钼矿床的形成时代约为135 Ma。鱼池岭含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
    素示踪结果显示,这二类岩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前者176Hf/177Hf比值变化范围在0.281364~0.282420,εHf(t)=-9.6 ~-46.9,
    而后者则在0.281774~0.282337 之间分布,εHf(t)=-12.5~-32.8,表明它们在结晶过程中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岩浆混合作用,
    其成熟度较高的端元很可能是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太华群基底,而成熟度较低的端元则为燕山期上涌并底侵于地壳底部的
    幔源物质或是之前遭受幔源物质改造的下地壳组分。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在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全面叠置、破坏并改造
    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背景下形成,强烈的地壳减薄作用诱发了基性玄武质岩浆底侵或内侵,使得该地区具高钼地球化学背
    景的古老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不同程度混染有少量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物质。这样一个富钼的岩浆体系经高程度分
    异演化后上升至较浅层次侵位,形成花岗斑岩体。由于围岩为花岗岩,斑岩体的外接触带裂隙较少,因而自身发生不同程
    度钼矿化,表现出全岩矿化的特点。

    与内蒙哈达特陶勒盖铅锌矿有关的花岗岩成因探讨
    陈进全,徐兆文,雷菲,陈伟,王浩,王少华
    2013, 19(3):  415. 
    摘要 ( 869 )   PDF (3532KB) ( 15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达特陶勒盖铅锌矿床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交汇部位,是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多金属成矿带中新发现
    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区内与Pb-Zn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为隐伏岩体,LA-ICP-MS 锆石U-Pb 定年显示,花岗岩侵入时间为
    (125±4.3)Ma,属于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大部分Na<K)、贫铁、弱过
    铝质的特征(A/CNK=0.99~1.08) ;稀土配分模式图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Eu 强烈亏损;大离子
    亲石元素(Rb,K)和Nd,Ta 等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i)和Ba,Sr 等元素亏损。研究结果揭示该花岗岩应属于碱
    性A 型花岗岩。Nd-Pb同位素显示该碱性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则指示该碱性
    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的拉张构造环境。

    矽卡岩成因模式研究进展:兼论新疆雅满苏铁矿的成因
    黎广荣,吴昌志
    2013, 19(3):  425. 
    摘要 ( 1145 )   PDF (2702KB) ( 2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矽卡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其研究历史超过一百年。然而,矽卡岩的定义却相对模糊。直到近年来,具有特征性矽
    卡岩矿物组合被认为是确认矽卡岩的关键。对于矽卡岩的成因亦长期缺乏统一认识。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交代成因拓展
    到基性- 超基性岩与碳酸盐岩接触成因,再到其岩浆成因,反映出矽卡岩所包含的地质过程和意义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对
    矽卡岩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和岩浆混染实验等为矽卡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铁矿床是与矽卡岩相关度最大的一类
    矿床,单个矿床储量可达5000 Mt(平均品位约45%)。与矽卡岩有关的铁矿床通常与基性- 超基性岩有关,流体盐度高,
    且碱交代发育,相对IOCG 具很低的金含量。本文结合作者实际研究资料,阐明新疆哈密地区雅满苏矽卡岩型铁矿的矽卡岩
    化过程。

    橄榄石腐蚀像立体模型构建及其岩石组构研究之启示
    王 蓉,赵珊茸
    2013, 19(3):  437. 
    摘要 ( 1090 )   PDF (2381KB) ( 17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 浓度的氢氟酸(HF)对橄榄石晶体不同方向之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以期建立三维立体构型。在晶体上选
    取垂直任一结晶轴的单形,如(100),(010),(001)等平行双面,(110),(011),(101)等菱方柱和(111)菱方双锥进
    行了腐蚀实验,由原子力显微镜记录各个切面腐蚀像。结果显示,相同切面上的腐蚀像具有固定的几何形状及角度,且在
    晶面上的结晶学方向固定。各腐蚀像形状具有共性,即长轴为[010] 方向,短轴为[100] 方向。由不同切面腐蚀像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橄榄石腐蚀像三维立体模型。相同腐蚀剂对不同晶面腐蚀的容易程度差异巨大,以蚀坑在DIC200× 下能清晰观察到
    腐蚀像形态为标准,橄榄石各切面的腐蚀速率为v(010)>v(110)>v(100)>v(111)>v(101)>v(001)>v(011)。由橄榄石晶体腐蚀像的唯一
    性及其结晶学定向,在橄榄岩切片中将橄榄石颗粒切面指数化,并获得其结晶学定向及结晶优选方向。由此,在大别山碧
    溪岭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中推断橄榄石[100] 主极密垂直面理面,[010] 主极密平行于线理面。腐蚀像所确定的晶体结晶优选
    性为当地构造动力提供了一定有价值资料,开拓了腐蚀像的地质应用意义。

    超临界水压力-体积-温度(PVT )新数据的评价
    郭 涛,胡家文,毛世德
    2013, 19(3):  447. 
    摘要 ( 1152 )   PDF (1139KB) ( 17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 年以来,超临界水的PVT 实验数据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数据已延伸到很高的温度和压力。文中详细评价了这些数
    据的质量。国际水和水蒸汽性质学会所推出的1995 年版的水的状态方程(IAPWS95)被选作评价的可靠基础,同时辅以
    其适当的外延。分析结果表明,Zhang and Duan (2005)的模拟数据和Abramson and Brown (2004)通过声速实验值反演
    得到的PVT 数据与目前最精确的水的PVT 数据吻合得很好,但后者有较小的系统偏差。其它几组数据都有较大的系统偏差
    或不确定度。其中,Belonoshko and Saxena (1991)的模拟数据P -T 范围很宽,但不确定度很大,而且有显著的系统偏差。
    Brdoholt and Wood (1993)的模拟数据也有显著的系统偏差。随着压力的增加,这两组模拟数据的体积偏差都有由正转负
    的趋势,其中后者尤为显著,而且在高压下离散性很弱,因而易于校正。Withers et al. (2000),Brodholt and Wood (1994)
    和Frost and Wood (1997)的实验数据都有明显的正偏差,其中前一组的偏差较小,后两组的偏差较大,原则上均可近似地
    校正。Larrieu and Ayers (1997)的数据总体不确度较大,其中偏差较小的数据仅限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其它数据的偏差
    没有明显的规律。这些结果应当有助于上述新数据的正确使用和进一步优化。

    熔融SiO2中原子自扩散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孙义程,周会群,尹 坤,黄 倩,徐士进
    2013, 19(3):  456. 
    摘要 ( 1310 )   PDF (762KB) ( 2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地幔熔体中元素的扩散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其影响着元素的交换和分馏过程。SiO2 作为地幔组成的重要组
    分之一,其物理化学行为对于地幔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SiO2 熔体中元素的扩散机制和自扩散系数与
    压力的关系,采用Morse stretch 势场对含有4500 个原子的熔融SiO2 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硅氧自扩散系数在
    3000 K 温度下随压力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0.0001~40 GPa的压力区间,硅氧元素的自扩散系数均先上升后下降,在
    17.5 GPa 时达到最大值,O 原子的扩散速率略高于Si 原子。硅氧元素的扩散方式为缺陷控制运移机制,其中硅原子的五配位
    结构的形成是关键,为导致扩散系数随压力增大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扩散系数的最大值意味着SiO2 熔体中5 配位硅形成机
    制的改变。本文也计算了单位[SiO2]的平均体积和压力的关系,结果与实验很吻合。

    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学
    渤海海域渤东地区断裂体系与盆地结构
    吴智平,薛 雁,颜世永,宿 雯,王 昕,徐长贵,周心怀
    2013, 19(3):  463. 
    摘要 ( 937 )   PDF (3459KB) ( 17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渤东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文中将剖面特征分析与水平相干切片特征分析相结合,在对断
    裂体系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断裂的结构模式,分析了断裂的展布特征,并就断裂体系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
    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东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吻合于郯庐断裂新生代右旋应力场,表现为以NNE 向走滑断
    裂为主枝、以NE向拉张断裂为侧枝、近EW 向断裂为细脉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走滑断裂、拉张- 走滑断裂、走滑- 拉张断
    裂和拉张断裂四种基本类型,受断裂性质和活动强度的影响,不同类型断裂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受郯庐断裂左旋到
    右旋的转变、拉张作用与走滑作用强弱的转变、地幔上涌水平拉张到热沉降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断裂体系存
    在明显差异,依据断裂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可将新生代盆地发育划分为左旋- 右旋转换、走滑- 拉张断陷、拉张- 走滑
    断陷和走滑- 拗陷4 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明确断裂的时空差异性对于渤东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兴安岭红山子盆地火山岩系岩石地层对比
    巫建华,武 王君,祝洪涛,郭国林,吴仁贵,刘 帅,余达淦
    2013, 19(3):  472. 
    摘要 ( 1220 )   PDF (1350KB) ( 1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兴安岭南部中生代火山岩系岩石地层单位存在的时间跨度大、不同岩石地层单位时代重叠的问题,选择红山
    子盆地火山岩进行SHRIMP 锆石U-Pb 测年,并结合其它地区已有的锆石U-Pb 年龄数据和岩石组合特征对比火山岩系岩石
    地层。红山子盆地2 个碱性流纹岩样品(HS505 和HS102)和1 个高钾钙碱性流纹岩样品(HS601)所含锆石均具有明显的
    振荡环带,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SHRIMP 锆石U-Pb 测年结果表明,样品HS601 的10 个分析点的206Pb/238U
    年龄变化范围为150~160 Ma,加权平均值为(156.5±1.6)Ma,MSWD=1.11;样品HS102 的11 个分析点的206Pb/238U 年龄范
    围为153~159 Ma,加权平均值为(154.7±1.7)Ma,MSWD=0.77;样品HS505 的14 个分析点的206Pb/238U 年龄变化范围为
    151~160 Ma,加权平均值为(156.5±1.4)Ma,MSWD=1.16。可见,红山子盆地火山岩的年龄范围为157~155 Ma,属晚侏
    罗世早期。红山子盆地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流纹岩- 碱性流纹岩组合为特征,与新民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且层位
    相当,应归入新民组。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原划归满克头鄂博组和玛尼吐组、但地质时代属晚侏罗世的长英质火山岩组合应
    改归新民组,修正后的新民组与冀北—辽西髫髻山组或蓝旗组和大兴安岭北部塔木兰沟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的地质时代一
    致,显示出中国东北部晚侏罗世火山岩组合具有南北分带性。

    准噶尔盆地南缘泥火山活动及其伴生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李 梦,刘冬冬,郭召杰
    2013, 19(3):  484. 
    摘要 ( 1049 )   PDF (1504KB) ( 1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中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乌苏四棵树和独山子泥火山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天山北缘中新生
    代沉积层中地势高低造成的水压差和地层层间压力差,导致丰富的地下水沿着背斜顶端发育的断裂带上升,与通道周围的
    泥质岩石相遇,泥浆形成并喷出地表而成为泥火山。论文还对四棵树和独山子泥火山的伴生油苗进行了全油色谱和生物标
    记化合物研究,对比相关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有关研究成果,指出油样有机质均处于成熟阶段,油源可能是侏罗系
    与古近系烃源岩的混合产物。研究结果对探索该区泥火山的成因和油气成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北天山温泉群的地质特征、时代和构造意义
    李孔森,王 博,舒良树,王 飞,刘洪升
    2013, 19(3):  491. 
    摘要 ( 1087 )   PDF (3878KB) ( 19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天山温泉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最新的野外调查和锆石SHRIMP U-Pb 测年结果表明,温泉群可
    以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1)前早新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主要包括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
    黑云母片麻岩、大理岩等;(2)早新元古代混合岩和正片麻岩;(3)早古生代未变质变形的辉长岩和闪长岩。上述三种岩
    石组合类型均被后期二云母花岗岩(脉)所侵入。温泉县以南的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 年龄分别为
    926±12 Ma 和907±11 Ma,与天山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前人对花岗片麻岩Nd 同位素组成
    的研究,花岗片麻岩应为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同期的混合岩化作用则是新元古代地壳加厚和部分熔融的直接
    地质证据。辉长岩和闪长岩侵入到温泉群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其中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452±7 Ma,
    并含有1.1 Ga 和1.4 Ga 的继承锆石。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区早古生代辉长岩和闪长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可能与准噶尔—巴尔喀什洋的俯冲作用有关,这一俯冲增生作用最终导致伊犁北部与哈萨克斯坦陆块在志留纪拼贴造山,
    并使温泉群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侵入岩发生变质变形作用。

    利用背景噪声反演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缘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陈强森,鲍学伟,徐树斌,王良书,徐鸣洁
    2013, 19(3):  504. 
    摘要 ( 1039 )   PDF (3028KB) ( 23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中利用分布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南部周缘地区的53 个宽频带地震固定台站的连续波形记录,采用双台互相关计算
    方法由背景噪声提取瑞利波格林函数,经时频分析获得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分别计算了汾渭地堑、秦岭北缘、鄂
    尔多斯块体内部和六盘山地区4 个不同构造区的平均频散曲线,进而反演了各构造区的地壳上地幔一维横波速度结构。结
    果显示:地壳厚度在汾渭地堑为34 km,在秦岭北缘地区和鄂尔多斯块体均为40 km,在六盘山地区最厚,达49~50 km;相
    应的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分别为4.20,4.2,4.30 和4.15 km/s;地壳内结构浅部特征差异最大,在地壳中部六盘山地区的速
    度较低,下部地壳不同地区的波速较一致。

    沉积学·石油地质学
    黔西南贞丰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微相与沉积环境演化
    王建坡,程 龙,曾雄伟
    2013, 19(3):  513. 
    摘要 ( 1373 )   PDF (3221KB) ( 16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中- 晚三叠世扬子台地的淹没事件,分析了黔西南贞丰挽澜中- 上三叠统竹杆坡组的微相,并讨论了其沉积环境
    演变。采用Flügel 标准微相的判别方法共识别出九种微相,包括:纹层状粘结灰岩、微晶藻球粒灰岩、泥晶灰岩、含生物
    碎屑泥晶灰岩、棘皮泥晶灰岩、亮晶砂屑鲕粒生物碎屑灰岩、藻团块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P 和泥晶灰
    岩-P。九种微相的有序组合和分布位置显示它们形成于快速的潮坪—台地边缘转变过程和漫长的深水陆棚及盆地环境。海
    平面变化分析显示,黔西南中- 晚三叠世竹杆坡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不同于扬子台地主体,无论是二级旋回还是三级旋
    回都响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风暴沉积特征分析
    陆 鹿,李壮福,叶嗣暄,康 鹏,张 新
    2013, 19(3):  520. 
    摘要 ( 990 )   PDF (7420KB) ( 16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 段:鲕粒灰岩段、
    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 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
    正常沉积在垂向上互层叠置,整体具有向上频率变弱、规模变小的趋势。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
    冲刷- 充填构造、冲刷切削构造、砾屑灰岩层、生物礁丘截切现象等。文中划分出4 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说明每种序列类
    型指示的古地理和古环境意义,以及在剖面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依据剖面岩性与风暴沉积的分布组合规律,认为赵圩组由
    下至上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深,而后又变浅的沉积序列,沉积环境演化依次为浅滩—近岸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开阔台地—
    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深水斜坡—潮坪、泻湖,气候总体炎热干旱。风暴频发可能与沉积期本区所处的较低的古纬度有关。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初步研究:岩性与孔隙特征分析
    匡立春,胡文王宣,王绪龙,吴海光,王小林
    2013, 19(3):  529. 
    摘要 ( 946 )   PDF (4206KB) ( 23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观测,结合野外剖面及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
    储层岩性与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致密储层段由呈韵律互层产出的白云岩类/粉砂岩类与泥岩类构成,一般由3~5 个韵律组成,
    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以及泥晶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粉砂岩
    / 粉砂质白云岩分布最广,为芦草沟组上、下储层段(“甜点”)最主要储集岩,砂屑白云岩只分布于上储层段,泥晶白云岩
    以薄的夹层形式分布于上、下储层段。电子探针微区观测表明,储集空间以溶蚀型孔隙为主,孔径大小从几μm 到30 μm,
    可分为粒间/ 晶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部分裂缝型孔隙,发生溶蚀作用的矿物以钠长石为主,白云石次之。定量分析表明,
    白云质粉砂岩/ 粉砂质白云岩主要由钠长石、白云石以及少量钾长石等矿物组成,砂屑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钠长
    石等矿物组成,泥晶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石英、钠长石等矿物组成。

    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与砂体展布特征
    臧素华,花彩霞
    2013, 19(3):  536. 
    摘要 ( 904 )   PDF (1487KB) ( 1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芯及测井资料对金湖凹陷金南—腰滩地区戴南组一段
    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出1 个长期、2~3 个中期及4~7个短期
    旋回层序,短期、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深”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型为主,向上“变浅”型不发育,长期旋回
    层序则以向上“变深”复“变浅”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建立了研究区戴南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
    对各中期旋回层序砂体进行了等时追踪对比,发现MSC3 时期金南地区吕庄构造带及腰滩石港断裂上升盘沉积缺失,砂体
    主要沿金南工区西部及石港断裂下降盘呈条件状展布,地层超覆特征明显,此类砂体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地震相研究
    谢庆宾,刘明洁,陈菁萍,王 鹏,白鲁山
    2013, 19(3):  544. 
    摘要 ( 881 )   PDF (3151KB) ( 13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是辽河油田的外围探区,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陆东凹陷下白垩统的九
    佛堂组—沙海组划分成2 个地震层序,即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
    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等参数,在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内识别出平行席状、亚平行席状、楔状、前积、杂乱、透镜状共
    6 种地震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各种地震相平面分布具有差异性、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演化性。经过综合解释,建
    立地震相与单井沉积相之间的响应关系,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以湖泊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目的层各层序地震相—沉
    积相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以及湖泊等沉积相。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黄艳辉,高先志,刘 震,林社卿,罗家群,朱 颜
    2013, 19(3):  552. 
    摘要 ( 887 )   PDF (2300KB) ( 1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和原油地球化学资料,结合钻井地质和测试分析,对泌阳凹陷古城油田的油气来源、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南深凹区核三下、核三上亚段烃源岩沿着古城油田北西构造抬升方向顺层两期供油,
    其中廖庄组沉积末期是油气大规模充注成藏时期。核一段沉积末期,泌阳凹陷东南部深凹区核三下亚段烃源岩达到生排烃
    高峰,油气从深凹(高势区)沿古城三角洲砂体进入古城鼻状构造(低势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廖庄组末期构造抬
    升和断层活动,古油藏遭受一定破坏,同时核三上亚段烃源岩达到生排烃高峰,大规模成熟油气沿古城三角洲砂体横穿断
    层形成断阶式向上聚敛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