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玉 琪, 尹成明, 赵东升. 200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
纪沉积相 [J]. 古地理学报, 6(3): 297-305.
董桂 玉, 陈洪德, 何幼斌, 等. 2007b.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
究中的几点思考 [J]. 地球科学进展, 22(9): 931-939.
董桂 玉, 陈洪德, 李君文, 等. 2009. 环渤海湾盆地寒武系混合沉积研
究 [J]. 地质学报, 83(6): 800-811.
董桂 玉, 何幼斌, 陈洪德, 等. 2007a. 惠民凹陷沙一中湖相碳酸盐
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商河地区为例 [J]. 沉积学报,
25(3): 343-350.
董桂 玉, 何幼斌, 陈洪德, 等. 2008.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
三段混合沉积研究. 地质论评, 54(5): 594-601.
傅宁 , 邓运华, 张功成, 等. 2010. 南海北部叠合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及成藏贡献——以珠二坳陷白云凹陷为例 [J]. 石油学报,
21(4): 559-566.
郭书 元, 张广权, 陈舒薇. 2009. 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
沉积相研究—以鄂尔多斯东北部大牛地气田为例 [J]. 古地理学
报, 11(6): 611-627.
郭福 生. 2004.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
及其构造意义 [J]. 沉积学报, 22(1): 136-141.
江怀 友, 宋新民, 王元基, 等. 2008.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
现状与展望 [J]. 海洋石油,28(4): 6-13.
江茂 生, 沙庆安, 刘敏. 1996. 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
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张夏地区为例 [J]. 沉积学报, 14(增刊):
63-73.
李祥 辉. 2008. 层序地层中的混合沉积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J]. 高校地
质学报, 14(3): 395-404.
李祥 辉, 刘文均, 郑荣才. 1997.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碳酸盐与硅质碎
屑的混合沉积相及混合沉积机理 [J]. 岩相古地理, 17(3): 1-10.
刘宝 珺, 余光明, 王成善, 等. 1983. 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纪沉积环境
[J]. 沉积学报, 1(2): 1-16.
罗芳 , 牟中海, 罗晓兰, 等. 2009.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油砂山组混
积沉积相特征. 石油地质与工程,23(6): 5-11.
罗顺 社,刘魁元,何幼斌. 2004. 渤南洼陷沙四段陆源碎屑与碳酸
盐混合沉积特征与模式 [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6(4): 19-23.
马艳 萍, 刘立. 2003. 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
用特征 [J]. 沉积学报, 21(4): 607-613.
沙庆 安. 2001a. 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 [J]. 古地理学报, 3(3):
63-66.
沙庆 安. 2001b. 混积岩一例—滇东震旦系陡山沱组砂质砂屑白云岩
的成因 [J]. 古地理学报, 3(4): 56-61.
王国 忠. 2001. 南海北部大陆架现代礁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
沉积作用 [J].古地理学报, 3(2): 47-54.
王国 忠, 吕炳全, 全青松. 1987. 现代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
作用-涠洲岛珊瑚岸礁实例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8(1): 15-25.
徐希 坤, 刘树根, 时华星, 等. 2009. 中伊朗盆地Kashan地区油气地质
条件研究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1(3): 62-68.
杨朝 青, 沙庆安. 1990. 云南曲靖中泥盆统曲靖组的沉积环境:陆源
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 [J]. 沉积学报, 8(2): 60-63.
张金 亮, 司学强. 2007. 断陷湖盆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东
营凹陷金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为例 [J]. 地质论
评, 53(4): 448-453.
张锦 泉, 叶红专. 1989. 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 [J]. 成都地
质学院学报, 16(2): 87-92.张宁 生, 任晓娟, 魏金星, 等. 2006.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混积岩储层岩
石类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J].石油学报, 27(1): 42-46.
张雄 华. 2000. 混积岩的分类和成因 [J].地质科技情报, 19(4): 31-34.
赵加 凡, 陈小宏, 杜业波. 2004. 柴达木第三纪湖盆沉积演化史 [J]. 石
油勘探与开发, 31(3): 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