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 剑, 张卫雄, 陈爱兵, 翟向华, 张 元, 姜 鑫, 胡 杨, 李永恒. 甘肃早子沟金矿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J]. 高校地质学报, 2025, 31(03): 346-362. |
[2] |
贺婉慧, 汪 伟, 尹宏伟, 刘绍文, 朱继田, 熊小峰.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构造演化及东西段构造差异对比[J]. 高校地质学报, 2022, 28(5): 644-654. |
[3] |
孙圣思, 董云鹏. 《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野外教学设计[J]. 高校地质学报, 2022, 28(3): 368-377. |
[4] |
孟元库, 袁昊岐, 魏友卿, 张书凯, 刘金庆. 藏南冈底斯岩浆带研究进展与展望[J]. 高校地质学报, 2022, 28(1): 1-31. |
[5] |
许箭琪, 陈有斌, 庞保成, 李学森, 陈 涛, 刘 旺, 尹本纯, 黎家龙, 周业泉, 卢光辉, 徐海棚, 廉吕型, 王 泽. 桂西地区二叠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对沉积型铝土矿成矿的制约[J]. 高校地质学报, 2021, 27(4): 422-431. |
[6] |
孔令武,张树林,韩文明,赵红岩,赵佳奇,喻英梅. 走滑—拉分盆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成因模式探讨:以中非多赛奥盆地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9, 25(5): 722-. |
[7] |
张 强,吴智平,颜世永,刘一鸣,平明明,张 勐,胡 林,张 毅.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 24(6): 787-. |
[8] |
叶春林,黄柏鑫,王燚,侯云岭,贾小川,杨学俊,王国光,吕志伟. 西藏中冈底斯扎布耶茶卡北部晚侏罗世则弄群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成因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 24(4): 525-. |
[9] |
胡阳,吴智平,何敏,王光增.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构造特征与演化[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 24(3): 433-. |
[10] |
孙耀庭,徐守余,刘静,李玉兰,李辉. 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 J4, 2016, 22(4): 670-. |
[11] |
刘超,李伟,吴智平,张晓庆,陈兴鹏,李春锐. 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盆地演化[J]. J4, 2016, 22(2): 317-. |
[12] |
李江海,张华添*,李洪林,刘仲兰. 热点作用背景下的洋中脊跃迁和扩展作用:印度洋盆地张开过程探讨[J]. J4, 2016, 22(1): 74-. |
[13] |
徐长贵,任健*,吴智平,李伟,张婧,张晓庆. 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构造演化[J]. J4, 2015, 21(2): 215-. |
[14] |
刘寅,胡凯*,韩善楚,孙泽航.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J]. J4, 2015, 21(1): 1-. |
[15] |
商 琳,戴俊生,杨学君,夏瑞杰. 柴北缘东段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构造演化模式探讨[J]. J4, 2014, 20(2): 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