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矿床、岩石及地球化学
    新余良山铁矿床磁铁矿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孟楚洁,吴昌志,秦 欢,迟 哲, 杨 姿,雷如雄,楼法生,解国爱
    2017, 23(2):  181. 
    摘要 ( 820 )   PDF (10779KB) ( 1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余式”铁矿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重要新元古界铁建造,矿体和围岩在形成后经历了强烈变质和变形作用,
    部分矿区的矿体还受到了后期花岗岩体的强烈热液叠加作用。本文在对“新余式”铁矿的代表性矿床—良山铁矿进行野外
    考察和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远离和靠近花岗岩体的矿石样品,开展磁铁矿微区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虽然
    两种矿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和热液叠加作用,但前者仍然保留了大量沉积变质期的赤铁矿,后者中的赤铁矿全
    部转变为磁铁矿。良山矿石中磁铁矿相对富集Ti、V、Mn、Co,贫Cr,与沉积变质铁矿的分配特征一致,其中靠近花岗岩
    体的样品相对富集Ti、V、Ni、Zn和Cu,显示中高温热液叠加特征。本文提出了新余良山铁矿的三阶段成矿模型,即深海
    硅铁质沉积、埋藏变质变形和花岗热液叠加。
    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变异函数分析
    张洪培,陈欣彬,高建国
    2017, 23(2):  194. 
    摘要 ( 444 )   PDF (2034KB) ( 7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异函数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和基本工具。它既能描述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性变化,又能描述其随机性变化,变
    异函数分析是许多其它地质统计学计算的基础。文章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分别构建白羊—穿心
    洞矿段和对门山—阿尾矿段Pb、Zn元素品位变异函数模型。其中,二种主成矿元素的连续性在走向上最好,倾向次之,
    厚度方向最差。根据变异函数的变程,确定了不同矿段的最佳勘查网度,建议白羊—穿心洞矿段勘查网度为50m×30m,
    对门山—阿尾矿段因变化性较小,勘查网度可采用80m×75m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剖析
    陈金勇,范洪海,王生云,顾大钊
    2017, 23(2):  202. 
    摘要 ( 497 )   PDF (14124KB) ( 10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的铀矿物学、成矿期次、主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等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白岗岩型铀矿受到构造、岩性、地层、基性岩脉和后期热液活动等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主要产于褶
    皱的拐弯处、穹窿边缘及构造变异(转折、膨大)部位,这些构造为铀矿化提供了充足的赋存空间;同时千岁兰区域性断
    裂为铀的活化迁移提供了通道;在岩性方面,矿化白岗岩具有专属性,只有D、E型白岗岩成矿,其他类型白岗岩不成矿,
    而且矿化白岗岩主要侵入于卡里毕比组和卡塞布组;后期流体也对铀成矿具有叠加改造作用,该期铀矿化与侏罗纪基性岩
    浆的侵入密切相关。另外经研究发现,白岗岩型铀矿主成矿期铀来源于富铀的前达马拉基底,热液叠加改造期的铀可能来
    自于原生铀矿物本身,据此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四阶段三期的“四维”成矿模式。
    磁铁矿中硅的赋存状态研究进展:兼论新疆雅满苏铁矿床中磁铁矿晶体化学特征
    董斌斌,黎广荣,郭福生,王 哲,金腾瑞
    2017, 23(2):  213. 
    摘要 ( 500 )   PDF (7449KB) ( 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铁矿广泛出现于各种类型的岩石中,具有反尖晶石结构。Si与Fe无论是从离子半径还是从电子的获取能力上均存
    在较大区别,然而无论是利用电子探针分析还是湿化学法,很多研究均表明:磁铁矿晶体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硅。目前,硅
    是否类似于Al、Mg、Ti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进入磁铁矿晶格目前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Si在磁铁矿中的含量对
    磁铁矿的生成环境(成矿环境)有较大的指示意义:热液环境中生成的磁铁矿晶体的SiO2的含量可达619wt%,而在一
    些正岩浆型的磁铁矿中,SiO2的含量常常低于电子探针的检出限。结合实际研究资料,尝试阐明新疆哈密地区雅满苏矽卡
    岩型矿床磁铁矿晶体中硅的可能赋存状态。研究表明,新疆雅满苏矽卡岩型磁铁矿矿床中的磁铁矿中SiO2 的含量相对较
    高,而且Si的含量与Fe3+含量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穆斯堡尔谱结果亦指示Si替换了四面体上Fe3+的位置,并且在
    八面体位置上四极分裂愈大,类质同象替代愈加广泛。
    皖南谭山岩体成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高 冉,闫 峻,李全忠,刘晓强,王思诺
    2017, 23(2):  227. 
    摘要 ( 610 )   PDF (6900KB) ( 1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岩浆岩,可以划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年龄分别为152~136Ma和136~122Ma。谭山岩体
    是其中一个出露面积较大的复式岩体,主要发育两个侵入期次,分别以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主。LA-ICPMS锆石U
    -Pb定年获得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285±17~1267±17Ma,而钾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82±16Ma,均为晚阶段
    岩浆活动的产物。谭山岩体两种类型的岩性均表现出富碱、富铁、高Ga/Al比值、强烈亏损Ba、Sr,并具显著的Eu负异
    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两类岩石中锆石具有相似的Hf-O同位素组成,εHf(t) 值变化范围介于-804~
    -247之间,δ18O值介于82‰~96‰之间,Hf-O同位素组成与下扬子广泛发育的新元古代地体中的锆石Hf-O同位素变
    化范围基本一致,指示谭山岩体的岩浆起源于高温低压环境,主体为下扬子中元古代增生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并有少量
    地幔物质的混合,指示本地区在燕山期晚阶段岩浆作用期间处在强烈拉张的构造背景。
    基于CO2封存的盐酸浸取超贫钒钛磁铁矿尾矿实验研究
    季馨婷,赵 良,刘连文,季峻峰,陈 骏
    2017, 23(2):  244. 
    摘要 ( 485 )   PDF (2259KB) ( 9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技术进步,超贫钒钛磁铁矿被广泛开采,产生大量富含镁钙的尾矿,该尾矿可用于封存CO2。本文选取承德超
    贫钒钛磁铁矿尾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物相鉴定、常量元素分析、粒径分析及盐酸浸取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尾矿主
    要含角闪石及辉石,其钙镁含量较高,为30%左右,颗粒较细,平均粒径小于50μm。钙镁浸出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85℃时镁钙浸出率达到265%和270%。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可知,反应速率受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尾矿活化能约为
    43kJ/mol。按目前的水平,开采河北承德超贫钒钛磁铁矿将产生约250×108t尾矿,根据本实验最高钙镁浸出率计算,CO2
    封存量可达20×108t。
    新西兰陶波火山区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廖 晴,王 博,胡文瑄
    2017, 23(2):  252. 
    摘要 ( 474 )   PDF (2980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波火山区以流纹质岩浆活动为特征,发育闻名于世的地热田。通过采集新西兰陶波火山区的火山喷泉热水、地表
    水等不同类型的水样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探讨罗托鲁阿怀欧塔普地热公园内的地热水起源、汤加里罗火山公园内的
    苏打泉瀑布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怀欧塔普地热公园出露的地热水存在原生高砷的污染问题,其来源为变质水。苏打泉
    瀑布水样的氢氧同位素指标在新西兰大气降水线分布范围内,说明该瀑布水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新西兰陶波火
    山区地热水和地表水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能源地质学
    黑龙江东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构造演化与煤层气勘探评价
    邵陶阳,章凤奇,杨树锋,邓 彬,蒙启安,陈汉林
    2017, 23(2):  259. 
    摘要 ( 506 )   PDF (16935KB) ( 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新获取的地震、测井、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构造解析和演化史研究认为三江盆地主要表现
    为中生代构造残留盆地与新生代伸展盆地的叠合,先后经历了晚侏罗世的断陷、早白垩世中—晚期的断陷和坳陷以及新生
    代的断陷-坳陷等4期成盆演化以及侏罗纪末和晚白垩世2期构造挤压改造。下白垩统含煤地层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是绥滨
    凹陷中生界的主体。本文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煤层气生气潜力和储气潜力两大项,考虑了煤类、
    煤厚、含气量、沉积相和构造地质条件等因素,对该区煤层气有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提出绥滨坳陷东南部是煤层气勘探
    的最有利区域。
    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要素与富集模式研究
    王 勇,刘惠民,宋国奇,姜秀芳,朱德顺,朱德燕,杨万芹,银 燕,丁桔红
    2017, 23(2):  268. 
    摘要 ( 621 )   PDF (6518KB) ( 1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数理统计、典型解剖,结合模拟实验,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要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要
    素主要包括岩相、可动性、微裂缝和压力,其中富有机质纹层状岩相是页岩油富集的基础,可动性是页岩油有利产出的先
    决条件,微裂缝是页岩油富集产出的关键,异常高压是页岩油富集产出的重要条件;依据出油井段页岩油富集要素演化及
    组合规律,结合页岩油富集产出特征,建立了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有机网络-微裂缝体系富集模式,主要包括生烃增压、
    应力调整和油气富集3个阶段,认为页岩油在生烃高压驱动下沿着有机网络体系和微裂缝网络体系向高压区中的相对低压
    区富集,预示着成熟度较高微裂缝发育的优质烃源岩才可能具有产能,页岩油主要富集在有效烃源岩初次运移通道附近,
    暗示着非常规页岩油气与常规油气富集过程的统一性;该成果为研究区下一步页岩油井位的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阿姆河盆地东北部查尔朱基底断裂演化及其对盐下油气运聚的控制
    聂明龙,何登发,刘群明,徐树宝,吴 蕾,赵星林
    2017, 23(2):  277. 
    摘要 ( 397 )   PDF (11170KB) ( 6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姆河盆地东北部油气资源丰富,基底断裂发育,在盐膏岩影响下断裂成因复杂。根据最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岩心
    和岩屑样品,通过地震构造解释、平衡剖面、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查尔朱基底断裂演化及其对盐
    下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查尔朱断裂为基底同沉积断裂,控制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沉积,查尔朱基底断裂
    表现为西段走滑、中段正断裂、东段反转的特征,是在二叠系—三叠系伸展和新近系挤压两种近乎垂直的应力体制下形成
    的,同时受巨厚盐膏岩滑脱层的影响,伸展期正断裂在挤压构造运动中重新活化,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一致的基底断裂走
    滑,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垂直的基底断裂反转,断裂控藏作用表现在:早期正断裂控制了烃源岩发育,断裂晚期活化为油
    气垂向运移通道,形成了盐下“阶梯状”运移系统,晚期反转断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圈闭条件。
    页岩气解析规律及赋存方式探讨
    高和群,丁安徐,陈云燕
    2017, 23(2):  285. 
    摘要 ( 440 )   PDF (4658KB) ( 1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川盆地南部(川南地区)三口页岩气井自然解析数据为基础,对页岩气的解析规律及其赋存方式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以微雨状、串珠状及线状从页岩层理、孔裂缝及岩性变化处持续稳定解析;解析曲线出现了急剧
    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即出现了所谓的拐点;页岩气甲烷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变化亦表现了类似的规律。分析认为,第一
    拐点与页岩本身的岩性结构有关,是气体状态变化的界线,在该点之前,页岩气的解析气量大,解析速率曲线波动剧烈,
    页岩解析以游离气为主,此点之后,解析稳定而持久,吸附气占据主要部分。含气量相关性程度分析、理论推导及页岩气
    井实际产能曲线均印证了该规律的存在。最后,对海、陆相页岩吸附气所占比重进行了计算,其含量在2655%~8747%,
    平均4629%,沉积构造及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赋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毛细管力的初次运移及成藏作用有效性分析
    包友书,张林晔,张守春,徐大庆,王宇蓉,张 蕾,吴连波
    2017, 23(2):  296. 
    摘要 ( 687 )   PDF (2342KB) ( 8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细管压力差通常被认为是油气初次运移及源内成藏的重要动力,但毛细管力驱动油由小孔向大孔迁移的前提是岩
    石孔隙表面亲水。文章结合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成熟烃源岩内砂体含油概率较低,且原油多非来自成熟源岩围岩情况,对
    砂岩及页岩的润湿性进行了探讨。东营凹陷部分砂岩存在润湿性反转,与较高的非烃及沥青质含量的原油接触,是砂岩润
    湿性反转的主要原因;而泥页岩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演化过程中,其整体润湿性也表现为中间润湿甚至亲油性。润湿性改变
    导致毛细管压力方向改变,初次运移及源内油藏成藏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是沙三中亚段成熟源岩内砂体含油概率低的主要
    原因。据此认为,对于高丰度的生烃早期阶段的泥页岩烃源岩,毛细管力作为初次运移及源内油藏成藏动力的作用可能是
    有限的。
    渤海海域烃源岩的生气潜力与天然气成因分析
    王 奇,邹华耀,周心怀,田德瑞,滕长宇,贾小军,刘金钟
    2017, 23(2):  304. 
    摘要 ( 482 )   PDF (3720KB) ( 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了黄金管的生烃模拟实验分析了渤海海域6个古近系的烃源岩样品的生烃特征并计算了各生烃凹陷的
    生气强度。研究表明,烃源岩初次裂解气阶段对应的Ro为06%~13%时,生气高峰对应Ro约为12%。Ro达13%时,
    大部分干酪根初次裂解气已生成,对应的产气率平均为12293mL/gTOC,达到好的气源岩标准;Ro>13%的高演化阶段
    则主要为油二次裂解气。Ro为10%与13%时烃源岩的气油比(累积生气量与累积生油量的比值) 分别约为022
    (1∶45)与039(1∶26),表明古近系三套烃源岩均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基于产气率图版计算的各凹陷的生气强度普遍
    大于20×108m3/km2,说明研究区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基于已发现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与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渤海海域现今已发现的天然气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热成因气,进一步可分为油型气与偏腐殖型气,而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
    气,天然气的成熟度对应的Ro值总体低于13%,这整体与热模拟实验结论相吻合。与辽东湾地区相比,渤中地区天然气
    主要为溶解气富集,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断裂活动强度大,不利于天然气保存。
    陇东地区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
    廖明光,肖雪薇,姚泾利,廖纪佳,南珺祥,林 丹
    2017, 23(2):  315. 
    摘要 ( 497 )   PDF (11076KB) ( 8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流体包裹体的赋存矿物类型、形态、均一温度、成分等参数进行研究,
    结合盆地埋藏史探讨研究区储层内流体包裹体捕获事件及烃类充注史。实验表明,包裹体赋存于3种矿物类型,有三种形
    态,研究区包裹体均一温度位于90~170℃,峰值在100~130℃,测定其组分为CH4和CO2。陇东地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
    世主要经过3次流体包裹体捕获事件。综合均一温度及埋藏史,认为该研究区主要有一期天然气充注,充注成藏时期主要
    是J3-K1,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藏类型与分布特征
    沈卫兵,庞雄奇,陈践发,杨海军,闫 斌,王阳洋,朱心健,赵正福
    2017, 23(2):  324. 
    摘要 ( 545 )   PDF (13312KB) ( 9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塔里木盆地中浅层油气勘探不断深入,深部油气勘探成为研究区必然选择。以塔里木盆地深部最新油气勘探开
    发资料为依据,揭示了盆地深部油气勘探现状,进一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盆地深部不同类型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因
    机制,划分了深部油气藏类型并阐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深部钻井数比例逐年增大,油气三级储量逐年递增,
    深部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根据油气藏储层特征、物性演化机制及源储接触关系,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藏可划分为常规油气
    藏、致密油气藏及改造型油气藏3种8类,常规油气藏包括背斜、断块及岩性-地层类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包括先成型、
    后成型致密油气藏,改造型油气藏包括流体改造型、构造改造型及综合改造型油气藏;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藏分布规律复
    杂,构造格局与演化控制了其平面分区分带富集,沉积成岩背景与演化控制了其纵向分层分段富集;综合研究表明,当今
    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勘探应注重储层控油气作用,立足多目的层共同勘探,以致密油气为主导,改造型油气藏为重点,兼
    顾常规油气,逐步向盆地斜坡、坳陷处紧邻源岩的部位拓展。
    其他学科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彭凌日,舒良树,张育炜
    2017, 23(2):  337. 
    摘要 ( 516 )   PDF (3295KB)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对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
    推覆-褶皱变形,伴有局部的左旋走滑,晚期为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与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的侵入,岩浆结晶年龄为
    131~135Ma。根据80多口煤田钻井和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将徐淮推覆-褶皱带划分为三个亚带,分别是:(1) 变质结晶基
    底:靠近郯庐断裂带,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零星出露古元古代片岩、片麻岩等; (2) 推覆-褶皱带:由中、新元古代—
    奥陶纪期间沉积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沉积的含煤碎屑岩组成,厚2600m;(3)推覆前缘带:为晚古
    生代大型煤田的赋存区。推覆-褶皱带底部以一个大型拆离断层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接触。所有前中生代岩层都被卷入了
    一个上地壳层次的强烈推覆和褶皱变形,属于脆性变形构造,构成徐淮推覆-褶皱带;其上被近水平展布的早白垩世陆源
    碎屑岩、火山岩和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不整合覆盖。本文鉴定出了6~7个不同规模的拆离断层,它们具有犁式形态,向
    下产状渐趋平缓,归并到一个主拆离断层上。几何学研究表明,主拆离断层的根部在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还鉴定出了
    6套非能干岩层,由泥岩、粉砂岩、石膏层组成,其厚度与推覆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断裂上盘底部为能干岩层,下盘顶部
    为非能干岩层。区内存在数个千米规模的飞来峰构造,其底部为低角度逆断层,断层之上为一到数个构造岩片,各岩片之
    间以次级断裂为界。台阶状逆断层(由断坡、断坪复合而成)、叠瓦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
    褶皱)构成了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的最显著特征。其缩短量从206km到296km,缩短率为436%~464%。结合
    区域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强烈的缩短-增厚变形是早中生代华北陆块东南缘的上部地壳朝SE朝苏鲁造山带和大别造
    山带下冲的产物。
    基于漫反射光谱的铁氧化物定量分析在南方黄土中的适用性研究
    苑晓康,李徐生,韩志勇,赵万苍,周玉文,吴双殊,郑延花,鹿化煜
    2017, 23(2):  350. 
    摘要 ( 530 )   PDF (1975KB) ( 1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漫反射光谱(DRS)的铁氧化物定量分析已用于北方黄土的研究,而在南方黄土中的适用性尚不清楚。本文选
    取江西九江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连二亚硫酸钠(CBD)方法去除其中的游离铁,以此为基体分别加
    入不同比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标样的铁氧化物含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校准方程。经检
    验,校准方程应用于未经CBD处理的剖面天然样品时,获得的赤铁矿含量较准,而针铁矿含量不准。原因可能在于:(1)
    混合体系中,赤铁矿与针铁矿互为基体,赤铁矿对针铁矿的干扰远大于针铁矿对赤铁矿的影响,这种差异在南方地区尤为
    明显;(2)CBD处理不能完全清除南方黄土中的针铁矿,可能与样品中含有部分结晶较好、粒度较粗的针铁矿有关,这也
    增加了针铁矿定量分析的不准确性;(3)铝的同晶替代现象对南方黄土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受晶格结构等影响,针铁矿的
    铝替代量比赤铁矿更大,可能对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也更大。因而在南方黄土中,基于DRS的铁氧化物定量分析方
    法对于赤铁矿是适用和有效的,对于针铁矿的应用则需要慎重。
    反渗透条件下粘土膜效率系数的试验研究
    周 盈,孙晓敏,杨 蕴,赵小二,林 锦,吴剑锋,吴吉春
    2017, 23(2):  359. 
    摘要 ( 336 )   PDF (1922KB) ( 6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反渗透系统在给定流速和渗入端定浓度条件下的膜效率系数求解问题,提出利用粘土中盐运移模型的解析解计
    算膜效率系数的方法。通过设计反渗透试验,测定拟稳定状态下相关参数,利用盐运移模型的解析解,求得粘土膜效率系
    数,由此进一步讨论流速测定值的误差和拟稳定时长变化对膜效率系数影响。研究表明,重塑粘土膜效率系数为09010~
    09064,粘土的膜性能好,但120d后计算的渗出浓度达到00998mol·L-1,接近于渗入浓度01mol·L-1,说明粘土膜
    拦截盐的能力随时间下降。此外,在拟稳定状态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流速在偏离试验设定条件的±10%范围内,对膜效
    应系数的影响不超过±125%,拟稳定时长变化对膜效应系数的影响不超过071%,说明计算方法可靠性高。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突水水源判别研究
    张 好,姚多喜,鲁海峰,薛 凉,朱宁宁
    2017, 23(2):  366. 
    摘要 ( 324 )   PDF (1179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井水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快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预防矿井水害的关键所在。选取袁
    店二矿59个水样资料(常量离子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处理,得出主成分得分;以主成分得分为自变量,水源类别
    为因变量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该回归模型对59个水样资料进行类型判别,得出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864%;
    并通过实例对判别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在水源判别上具
    有可行性,不仅消除了常量离子之间的内在影响,而且使判别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在突水水源判别问题上提供了一种
    新方法,为矿井防治水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