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分享到:

栏目文章信息

    地层学与沉积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南京秦淮河流域汉府街第四纪标准钻孔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熊振,侯康明,李清河,陈杰
    J4    2010, 16 (4): 498-509.  
    摘要2252)      PDF (1969KB)(1703)    收藏

           根据对南京秦淮河流域第四系标准钻孔(钻孔编号:N06S6)系统的岩性描述、沉积相分析、采样测龄和孢粉分析,初步提出了南京秦淮河流域第四纪晚期地层的划分方案,建立了秦淮河流域晚第四系河流相地层单位——汉府组,并依据N06S6钻孔显示的岩性及其沉积相差异,将汉府组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孢粉的研究结果,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变化恢复为5个阶段,并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形、地貌大体相似,总体面貌变化不大,反映这一时期本区新构造运动较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 安徽东南部二叠系龙潭组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
    杜叶龙,李双应,孔为伦,王 松
    J4    2010, 16 (4): 510-517.  
    摘要2543)      PDF (870KB)(1981)    收藏

           砂岩碎屑组分分析是研究盆地沉积物源及其构造演化的重要途径。龙潭组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含煤层位之一,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物来源和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安徽东南部二叠系龙潭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为:单晶石英含量为25%~40%,多晶石英含量为30%~65%,而且细砂岩中,石英多具有溶蚀的边缘;长石含量变化较大,在细砂岩中含量在5%~15%之间,在中粗粒砂岩中含量仅为1%左右;岩屑在细砂岩中的含量为15%~25%,在中粗粒砂岩中含量为10%~20%。砂岩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龙潭组砂岩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与消减杂岩带的混合蚀源区,结合含近源砾石特征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可推测研究区龙潭组物源区很可能来自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的接壤地带——江南造山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3. 桂林岩溶湿地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沈德福 ,李世杰 ,蔡德所,张宏亮 ,赵湘桂,李春海
    J4    2010, 16 (4): 518-527.  
    摘要2862)      PDF (993KB)(2077)    收藏

           湖泊湿地的环境演变受到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集桂林岩溶湿地寺湖沉积物,分析了该地区近450年来导致环境变化的影响因子。对岩芯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流域过程的侵蚀程度、径流与成岩作用强弱、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等4个影响因子。其中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所占比重较小,但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数值迅速增大,表现为磷元素沉积通量迅速增大。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明不同的阶段影响因子的作用也不一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