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12-20
    文章目录
    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
    2009, 15(4):  437-444. 
    摘要 ( 2800 )   PDF (11020KB) ( 3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湖冲击成因说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成定论。近几年在太湖及周边湖泊的淤泥层中发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奇石,经多种方法测试研究,确定为太湖冲击坑的溅射物。根据成份,溅射物分为两大类。一类富铁质,以菱铁矿及其胶结的碎屑为主,包括微小球粒、棍状及各种形态的块状和片状体 ;另一类贫铁质,以方解石及其胶结的长英质碎屑为主,碎屑为锐角状的石英晶屑及少量粘土和长英质岩屑。溅射物的大小从厘米级块体到毫米级球粒,再至微米级尘粉都有。溅射物外形多具有旋转扭曲形态及熔壳特征,显示了熔融、塑性- 半塑性特征。这些特征显示其成因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最后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溅射物的成分反映了太湖靶岩基岩岩性特征。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是继太湖诸岛石英砂岩中石英晶体的冲击变质微结构发现之后,又一重大突破。综合其它特征,可以确定太湖为一冲击坑。
    基于分形理论的火星冲沟成因机制研究
    徐大良,曾佐勋,岳宗玉,张振飞,闫 丹
    2009, 15(4):  445-452. 
    摘要 ( 2455 )   PDF (1372KB) ( 1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火星陨击坑壁上发育的冲沟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和控制因素并进而探讨火星表面附近发生的地质过程,是当今火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分形理论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9个陨击坑壁内不同方位发育的冲沟沟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头的分维值与冲沟发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冲沟沟头的分维值大小分布与冲沟的方位关系密切,面向极地的冲沟分维值较大,面向赤道的冲沟分维值较小。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所处位置的局部气候因素差异控制了水量的大小,从而造成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发育程度和分维值大小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强调火星气候因素控制了冲沟形成的地表冰雪积累/融化成因模式提供了佐证。
    江南造山带形成过程中若干新元古代地质事件
    周金城,王孝磊,邱检生
    2009, 15(4):  453-459. 
    摘要 ( 2653 )   PDF (676KB) ( 19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江南造山带( 中-) 西段在“俯冲造山阶段”形成的科马提质玄武岩、石英角斑岩、流纹质凝灰岩及“后造山伸展阶段”形成的两类基性岩的特征,研究表明,科马提质玄武岩是形成于岛弧环境的高MgO 玄武岩。高的Ni 和Cr含量说明它们为来自弧下地幔的原始岩浆,较高的MgO 显示这些高MgO 玄武岩浆是在相对较干的条件下从地幔源区分离的。“后造山伸展阶段”形成的两种基性岩分别来自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基底地层中砂岩的碎屑锆石及夹层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的锆石U-Pb 定年表明,在扬子板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岛弧岩浆活动的时间约为878~822 Ma,岛弧地区陆源碎屑的沉积作用发生在872~835 Ma 期间,表明存在同时代的(coeval)“岛弧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
    Meta分析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铜陵铜山铜矿为例
    彭省临,王 颖,邵拥军,先 成,赖健清,王雄军,张建东
    2009, 15(4):  460-469. 
    摘要 ( 2192 )   PDF (1566KB) ( 1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研究找矿技术方法的优选和集成,引入了“有效性”的概念来衡量某种探测技术方法的找矿预测效果。Meta分析是一种起源于医学领域,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类研究主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后统计的超常规综合统计方法。文中对引入Meta分析的思路和可行性充分分析论证后,以铜山铜矿为例,首次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CSAMT,TEM,EH4三种物探方法所获得的二维反演剖面进行了三种方法找矿预测的有效性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铜山铜矿前山南测区,CSAMT法与EH4法的找矿预测有效性比TEM法明显要高;而CSAMT法和EH4法的找矿预测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
    有孔虫壳体内草莓状黄铁矿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以湖北雁门口地区栖霞组有孔虫化石为例
    李洪星,陆现彩,边立曾,许伟伟,李 娟,张壮志,赵华平,宫红良
    2009, 15(4):  470-476. 
    摘要 ( 1676 )   PDF (2254KB) ( 2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地区栖霞组上部的含泥灰岩中存在丰富的节房虫科底栖有孔虫化石,主要有节房虫属、厚壁虫属和郎格虫属,壳体均被草莓状黄铁矿充填。对其系统的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黄铁矿的能谱分析结果发现,黄铁矿草莓体直径最大为15 μm,平均约10 μm,硫铁原子比值(S/Fe)为1.90±0.10,表明在黄铁矿形成过程中,有孔虫壳体空腔内呈轻度- 中度贫氧的微环境。在分析该类黄铁矿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有孔虫壳体内的黄铁矿在指示沉积环境和保存环境方面具有局限性。
    矿脉“线性递变不等距”分布规律与构造关系研究——以广西都庞岭地区南竹河锡矿床为例
    解 惠, ,田景春,张桂林,朱迎堂,陆小平,黄寿威,胡 芳,杨辰雨
    2009, 15(4):  477-484. 
    摘要 ( 2180 )   PDF (863KB) ( 13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都庞岭地区南竹河锡矿床产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脉状为主,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地表与深部构造相结合的研究,发现该矿床矿脉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线性递变不等距”分布规律,即矿脉在横向分布和纵向分布上分别表现为矿脉组间距、矿脉组内脉间距及矿脉段间距均具有线性递增规律。这种规律在南岭地区的九毛- 六秀、芙蓉等锡矿田(床)也有表现。另外,对这种规律产生的构造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形成的矿相学证据
    朱志敏, ,曾令熙,周家云,罗丽萍,陈家彪,沈 冰
    2009, 15(4):  485-495. 
    摘要 ( 2191 )   PDF (9424KB) ( 1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拉拉铜矿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大型铜矿,并且共(伴)生丰富的金—钼—钴—稀土—铁可供综合利用。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热液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和辉钼矿;矿床围岩蚀变种类较多,主要有黑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磷灰石化、阳起石化、萤石化等;矿石结构包括自形- 半自形- 它形晶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和枝状结构,矿石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 网脉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载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钴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和白铁矿中,钼赋存于辉钼矿中,金主要以自然金或含银自然金形式赋存于黄铜矿、黄铁矿和叶碲铋矿中;磁铁矿中钛含量低,矿石中硫含量低,罕见铅锌硫化物矿物。因此,拉拉铜矿应属于典型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
    福建南平31号花岗伟晶岩脉中绿柱石的电子探针成分与成因
    饶 灿, ,王汝成,胡 欢
    2009, 15(4):  496-505. 
    摘要 ( 2417 )   PDF (3658KB) ( 18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之一,其中31号脉是分异程度最高、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最重要的岩脉,绿柱石是其中最主要的铍矿物。利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对该岩脉中绿柱石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南平31号花岗伟晶岩中绿柱石可分为原生绿柱石和晚期绿柱石。原生绿柱石形成于早期岩浆阶段,与造岩矿物石英、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共生。晚期绿柱石与原生绿柱石密切伴生,是富铍流体沿原生绿柱石的边缘结晶而成,或热液沿原生绿柱石的解理、裂隙或孔隙度较大部位进行交代的产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南平31号花岗伟晶岩脉中原生绿柱石除含主要化学成分SiO2,Al2O3和BeO外还含Na,Cs,Fe,Mg等元素;FeO,MgO,Na2O和Cs2O的最高含量分别为0.28%,0.89%,1.36%和3.92%。总体上,从I带至IV带,原生绿柱石的FeO和MgO含量逐渐降低,Na2O和Cs2O的含量逐渐升高,尤其是Cs2O的含量变化较大。III—IV带中少量原生绿柱石分布于锂辉石中,具有富FeO和MgO的特征。晚期绿柱石的Cs2O含量较低,可能是由于铯沸石和南平石(铯云母)等铯矿物的结晶,导致晚期熔体-热液中相对贫铯,而热液流体与富铯绿柱石之间可能存在铯的化学再平衡。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床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及其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
    胡 瑛,陈懋弘, ,董庆吉,黄庆文
    2009, 15(4):  506-516. 
    摘要 ( 2429 )   PDF (1011KB) ( 19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目前已探明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载金矿物,硅化及石英脉是最显著的热液蚀变类型。本文采用高精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及其包裹体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含砷黄铁矿富亲硫元素,并相对于围岩和上部地壳均强烈富集;亏损V,Sr 及高场强元素。同生黄铁矿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脉石英除亲石元素含量高以外,还表现为亲硫元素以及Mo,Bi 含量较高。但与上部地壳相比,绝大部分元素贫化。相应包裹体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单矿物,但变化特征一致。结合矿物和包裹体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脉石英和含砷黄铁矿及其包裹体均表现为HFSE明显亏损,Th/La,Nb/La 比值小于1,说明成矿流体为富Cl 的流体。含砷黄铁矿及其包裹体中Co/Ni 比值远小于1,反映成矿温度较低,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以沉积建造水为主的盆地流体。
    利用多次叠前时间偏移提取精确的偏移速度
    叶景艳,郑 晖,卢 俊,李 清
    2009, 15(4):  517-521. 
    摘要 ( 1558 )   PDF (1353KB) ( 17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次叠前时间偏移提取偏移速度模型的方法,以提高成像效果。通过常规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提取出最好的初始速度模型,然后以此速度模型的80%至120%进行扫描,用这些速度模型进行偏移,将得到不同质量的成像剖面,他们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准确的偏移速度可以通过选用正确的速度模型百分比估算出来,可使成像效果得到最显著的提高。此方法用于实际数据,结果证明该方法提取的偏移速度模型非常接近真实的速度。由于无需对不同百分比速度模型重复计算旅行时,多次叠前时间偏移所耗费CPU时间并不多。
    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的折射波2D速度结构和密度
    阮爱国,牛雄伟,吴振利,吴招才,薛 彬,
    2009, 15(4):  522-528. 
    摘要 ( 2221 )   PDF (2050KB) ( 2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东沙隆起和潮汕(潮南)坳陷完成了OBS2006-3剖面。在整条剖面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D层析成像方法,对潮汕(潮南)坳陷区7个站位的中生界折射震相进行了精细的反演成像。结果表明,坳陷内可分3个沉积层,前两层是新生代沉积,速度分别为2.2 km/s和3.6 km/s,厚度较小,不超过2 km。中生代沉积地层的速度从顶部的4.4 km/s向下逐渐增加到底部的5.4 km/s,厚度较大,最厚处为8 km左右。坳陷内速度是比较均匀地随深度增加的,成水平层状分布。重力反演表明,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的平均密度为2.45 g/cm3,地壳密度为2.86 g/cm3,下地壳高速层密度为3.05 g/cm3,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密度为3.32 g/cm3。
    塔北隆起西部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其成因关系
    程海艳,李江海,赵 星
    2009, 15(4):  529-536. 
    摘要 ( 1778 )   PDF (1919KB) ( 15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北隆起西部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即震旦系到古生界构造层、中生界—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纪构造层。下构造层发育逆冲断层、褶皱、走滑构造和岩浆底辟构造;中构造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和正断层;上构造层英买力地区发育盐上逆冲断层构造,东部牙哈地区仍发育负反转构造。不同地区构造层之间的关系不同,牙哈地区中上构造层与下构造层的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继承性:深层逆冲断裂由下向上扩展,控制浅层断裂走向、倾向及其运动性质,它们在浅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兼具走滑性质。英买力地区由于发育中寒武统及古近系两侧膏盐层,膏盐层的分隔造成构造层之间构造样式的不协调及其分层性特征。
    济阳坳陷高青—平南断裂带CO2气藏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申宝剑, ,秦建中,胡文瑄,黄智龙,王 杰
    2009, 15(4):  537-546. 
    摘要 ( 2093 )   PDF (720KB) ( 16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坳陷高青—平南发育多个CO2气藏,对气藏组分、同位素以及组分同位素相关组合进行分析,认为气藏中CO2主要是幔源-岩浆成因。气藏同时具有高40Ar/36Ar和高3He/4He值表明:气藏中稀有气体主要来自幔源,同时有部分壳源混入;气藏中4He/40Ar*平均值为2.15,说明该地区气藏形成主要以岩浆缓慢脱气为主,大规模CO2及稀有气体是岩浆冷却结晶阶段所释放。其形成机理为:在随岩浆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和温度不断下降以及岩浆成分的变化,岩浆中CO2及稀有气体溶解度也随之降低并析出,产生的大量CO2及稀有气体沿着深大断裂及一些二、三级断裂交汇处输送至地层的各类圈闭中,并在适当的位置聚集成藏。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叶文青,蔡进功,樊 馥,包于进,徐金鲤
    2009, 15(4):  547-556. 
    摘要 ( 2172 )   PDF (3979KB) ( 18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 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 g/cm3,1.6~2.2 g/cm3 和大于2.2 g/cm3 的密度,分离成1,2,3 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 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2,3 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C 元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1 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2,3 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 组分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1.11%;2,3 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26%,2.77%,两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90% 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自由膨胀比测定新方法在胜利油区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王备战,鲁安怀,李红南,王 林,徐守余
    2009, 15(4):  557-562. 
    摘要 ( 2203 )   PDF (486KB) ( 1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土矿物的“水敏效应”是引起砂岩储层伤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应用自由膨胀比试验的新方法,测定了胜利油区27个砂岩储层岩心样品,并通过X衍射对样品中粘土矿物含量的测定,建立了储层自由膨胀比与蒙脱石含量之间良好的正相关模型。该方法可以更直观、准确地描述出油气储层中粘土矿物的自由膨胀行为,并定量地反映出粘土矿物水敏性导致的储层潜在伤害,也可以用于油田防膨剂的研制,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辽宁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序列粒度特征与古气候变化
    陈 辉,王秋兵,韩春兰
    2009, 15(4):  563-568. 
    摘要 ( 1884 )   PDF (728KB) ( 13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朝阳凤凰山剖面风成古土壤序列进行2 cm间距的高密度连续采样,测量样品的粒度百分含量,分析不同粒度组分的古气候意义,选择了粗粒组分、超细粒组分和细粒组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作为研究区冬、夏季风和西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分析了71~453 ka BP 间该剖面记载的冬、夏季风和西风的演化和古气候变迁。结果表明:71~453 ka BP 辽宁地区冬、夏季风和西风变化较同步,其中夏季风和西风的变化趋势较一致,明显存在着4 个增强阶段和4 个减弱阶段,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MIS5~MIS12 这8 个阶段相对应。冬季风的变化趋势与夏季风和西风的变化趋势相反。该时期辽宁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8 个阶段:其中71~148 ka BP, 176~208 ka BP, 225~243 ka BP和311~403 ka BP 阶段为温暖湿润气候; 148~176ka BP, 208~225 ka BP, 243~311 ka BP 和403~423 ka BP 阶段为较寒冷干燥气候。
    二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的数值解
    周璐莹,吴吉春,夏 源
    2009, 15(4):  569-575. 
    摘要 ( 2245 )   PDF (1267KB) ( 30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二维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和二维空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分别建立了差分格式,实现了对其的数值求解。针对理想算例进行计算求解,分析了时间和空间分数阶阶数取不同值时的扩散变化规律,验证了各自所描述的时间相关性与空间相关性。同时与传统的二维整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的求解结果作了对比。当时间和空间分数阶阶数α与γ分别取整数时,二维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和二维空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都与传统二维整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的计算结果相同,说明提出的对二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是可行的。其结果对地下水溶质运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