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6-20
    文章目录
    我国地面沉降若干问题研究
    薛禹群,张云,叶淑君,吴吉春,魏子新,李勤奋,于军
    2006, 12(2):  153-160. 
    摘要 ( 1804 )   PDF (2501KB) ( 12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地面沉降主要有(1)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和(2)在新构造活动构造沉降的基础上,由开采地下水、油气、地下热水形成的地面沉降两种类型。不仅不同的土层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在不同地点的同一层土也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同一地点同一层土在不同时期的变形特点也不尽相同。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根据土层实际变形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才能模拟出真实的地面沉降情况。解决耦合问题和垂向、水平向尺度不同带来的困难也是正确模拟必不可少的。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何庆成,叶晓滨,李志明,刘文波
    2006, 12(2):  161-168. 
    摘要 ( 1558 )   PDF (2683KB) ( 1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入分析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淮北平原和松嫩平原大多数城市地面沉降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防治战略。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
    李勤奋,王寒梅
    2006, 12(2):  169-178. 
    摘要 ( 1510 )   PDF (3808KB) ( 10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上海地区近年来开展地面沉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最新认识,以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探索 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初步成果。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防治建议
    于军、,王晓梅,武健强,谢建宝
    2006, 12(2):  179-184. 
    摘要 ( 1992 )   PDF (1547KB) ( 1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多年苏锡常地区开展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等数据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地面沉降的现状、特征、形成机理以及地下水禁采后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特点,提出了该地区今后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建议。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
    赵建康,吴孟杰,刘思秀,沈慧珍
    2006, 12(2):  185-194. 
    摘要 ( 1491 )   PDF (3417KB) ( 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生以来,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开采,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农田长年受淹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状、地面沉降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提出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
    何庆成,刘文波,李志明
    2006, 12(2):  195-209. 
    摘要 ( 1702 )   PDF (3518KB) ( 13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地区。大约有70,000 km2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随着近"# 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以及对地下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呈现加剧的趋势。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的工作思路,并在基础监测设施的建设以及综合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并行模拟技术在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流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王晓梅,于军,朱国荣,王浩然
    2006, 12(2):  210-215. 
    摘要 ( 1503 )   PDF (2635KB) ( 9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苏锡常地区建立了一般意义上的重叠型多个不规则子域FEM并行模型,然后利用区域分解法在MPI环境中实现了并行求解算法,并使用C++完成了MPI环境中的混合编程设计。通过常州无锡两地实际并、串行应用结果比较,并行模拟具有数据资料准备相对简单且精度高的特点,是解决大型化、复杂化地下水流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
    开展含水层非均质性数据融合研究
    吴吉春
    2006, 12(2):  216-222. 
    摘要 ( 1449 )   PDF (1947KB) ( 1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应大力开展含水层非均质性的数据融合研究。指出应充分吸收利用相邻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易到难,首先应将军事领域已相对成熟的数据融合技术移植过来,开展孔隙含水层非均质性的数据融合研究。论述了含水层非均质性数据融合研究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并展示了初步研究成果。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CO2脱气参数及其对CO2资源量估算的意义
    刘德良,李振生,孙岩,谈迎,刘波,吴小奇,杨晓勇
    2006, 12(2):  223-227. 
    摘要 ( 1746 )   PDF (1362KB) ( 9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定量评价火山岩脱CO2气量的潜力,选择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进行了低温脱气实验。将火山岩加热到250℃时,脱出挥发份总量为0.0299~0.0790ml/g;其中CO2脱出量为0.0218~0.0706 ml/g(0.429~1.387wt%)。脱挥发份总量与其中CO2量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挥发份以CO2气为主,其次是N2气,还伴有H2、CO、CH4等还原性气体,以及更少量的低碳烷烃;基性火山岩比中、酸性火山岩脱出CO2数量较多。火山岩吸附大量CO2气,成为充足气源,火山岩脱出的吸附气主要是辗转而来的深源气,火山岩成为探索幔源气成藏的主要源岩,尤其是基性火山岩。估算CO2资源量,可将250℃时火山岩挥发份含量作为岩石挥发份及残余CO2量的下限值,而全岩分析的总碳含量可作为CO2脱出量的上限值。
    几种吸附剂吸附亚砷酸根离子过程中pH值的动态变化
    叶瑛,季珊珊,邬黛黛,张维睿
    2006, 12(2):  228-233. 
    摘要 ( 1928 )   PDF (1688KB) ( 10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察了三种吸附剂吸附亚砷酸根离子过程中溶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氢氧化铁在吸附过程中的pH值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0~6分钟为第一阶段,体系的pH值快速上升,指示亚砷酸根置换了固相中的氢氧根;7~40分钟为第二阶段,pH值变化不大,指示Fe(OH)3凝胶对亚砷酸根离子的吸附达到动态平衡;40分钟后为第三阶段,溶液的pH值呈单边下降趋势,这一阶段吸附剂与被吸附的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缩合反应,并释放出H+。Mg-Al-LDO在吸附亚砷酸根的反应过程中pH值持续上升,它具有从水溶液中获取阴离子以恢复其前驱体结构的能力,这一反应中有氢氧根生成;Mg-Fe-LDO兼有前两者的吸附机理,吸附反应过程pH值的变化趋势此介于二者之间。氢氧化铁在加热前后吸附容量变化不大,25C和90C时分别为69.7mg/g和73.7mg/g,而Mg-Al-LDO和Mg-Fe-LDO的吸附容量在25C时分别为62.4mg/g和82.5mg/g,在90C时分别增加到114.9 mg/g和199.0 mg/g。Mg-Al-LDO和Mg-Fe-LDO在90C条件下吸附容量的大幅增加,可能和溶解CO2的干扰被抑制有关。
    泥质沉积物颗粒分级及其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
    蔡进功,徐金鲤,杨守业,包于进,卢龙飞
    2006, 12(2):  234-241. 
    摘要 ( 1750 )   PDF (2201KB) ( 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泥质沉积物颗粒分级的基础上,用显微镜检、XRD和色谱分析等手段获取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的特征,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沉积物偏粗粒级中主要富集的是颗粒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高,C29色谱峰显著;偏细粒级中主要富集的是可溶有机质,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高,C17色谱峰显著,呈现出有机质向粗和细两个端元富集的特点。粗粒级中无机矿物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长石和石英等碎屑颗粒;细粒级中是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的粘土矿物。因此,在粗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颗粒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相互共生而富集;在细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可溶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富集,这反映了不同类型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差异,会对有机质的保存和演化以及有机质生烃和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不同pH水环境下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张信贵,易念平,吴恒
    2006, 12(2):  242-248. 
    摘要 ( 1479 )   PDF (2254KB) ( 10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及水土化学作用的研究,以往更多观注水土作用的极限状态—污染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略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的城市区域土体稳定性研究,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细观结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对诸如宏观现象—地面沉降、土洞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在常态水环境下,土结构的破裂面并不是通过颗粒本身,而是通过颗粒、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粒间连接结。本文从易被忽略的化学作用角度、侧重分析水土作用中的化学作用、通过土细观结构这个桥梁进行水土化学相互作用分析,针对不同pH水环境下土的宏观变形过程进行试验,展示了土体宏观变形特性,试验证实土的细观结构是水土化学作用发生与发展的“平台”和主要场所。
    大别山变质岩锆石微区稀土元素和Th,U特征
    倪涛,陈道公,靳平
    2006, 12(2):  249-258. 
    摘要 ( 1459 )   PDF (4077KB) ( 9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进行过微区U-Pb定年和阴极发光成像研究的大别山辛店榴辉岩、双河榴辉岩、黄镇榴辉岩和双河硬玉石英岩中锆石,进行了微区核部与边部稀土元素测定.结合U-Pb年龄和CL图象,探讨了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从原岩锆石到变质锆石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岩锆石和变质锆石有很不相同的稀土元素含量,它取决于变质锆石是由变质重结晶还是变质增生作用形成及形成时间.一般说来,边部变质锆石比原岩锆石亏损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并且有更低的Th/U比.变质锆石的稀土元素和Th/U比可以为变质锆石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和变质锆石成因提供重要信息.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及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张智礼,刘振文,蒙启安,曹立君
    2006, 12(2):  259-265. 
    摘要 ( 1589 )   PDF (2848KB) ( 9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其中对青一段与青二、三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与垂向演化规律做了较深入地探讨。研究表明,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湖泊相包括2种亚相与4种微相,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和2种微相。沉积演化分析表明,青一段以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为特征,青二、三段以浅湖相与三角洲相砂泥岩互层为特征。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储层砂体,分别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其中浅湖砂体是最好的含油砂体,浅湖砂体发育的优势区也即浅湖沉积亚相发育区是区内最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在江苏油田有杆抽油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徐芃,徐士进,尹宏伟,周会群
    2006, 12(2):  266-270. 
    摘要 ( 1106 )   PDF (1570KB) ( 7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杆抽油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是国内外采油工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示功图的不同形状特征可以反映抽油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将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应用于示功图的识别与分类,建立了一个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模型对示功图进行自动聚类,从而实现故障诊断的自动化。应用江苏油田的实测示功图数据进行实验,可以看出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分类能力和泛化性能,是实现油田抽油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