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3-20
    文章目录
    成矿系统研究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翟裕生,邓 军, 彭润民, 王建平
    2002, 8(1):  1-8. 
    摘要 ( 1592 )   PDF (2016KB) ( 1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成矿系统理论要点是:①成矿是一个由发生、持续到终结的开放的复杂动力系统;②成矿作用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它们共同构成矿化网络;③成矿系统研究的是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④成矿系统的研究,必须与成矿背景环境的研究一体化,并按构造动力体制进行分类。成矿系统研究的三重意义在于:①推动成矿学的深入发展,并有利于矿床学与地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②在找矿预测中建立战略观点和整体思路,促进区域找矿和资源潜力评估工作;③研究成矿系统中有害组分的污染程度,为矿区环境质量评估和环保工作提供科学资料。论文指出以系统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使资源和环境服务的成矿系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富氟花岗岩体系岩浆流体内稀土元素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李福春 , 朱金初, 漆亮, 饶冰, 潘根兴
    2002, 8(1):  9-15. 
    摘要 ( 1640 )   PDF (1679KB) ( 13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富氟过铝花岗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进行,在与熔体相共存的流体相中,REE浓度呈有规律地变化:当温度从750℃下降至接近固相线(570℃)时,流体相中REE浓度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与REE在稀有金属花岗岩体上部岩相带中REE含量贫化的地质事实相一致。在富氟过铝质花岗岩体系中,REE易于分散进入某些造岩矿物(如黑云母等)和副矿物(如萤石和锡石等)中,从而不利于REE形成热液矿床。
    软流层部分熔融岩浆竖向迁移模型分析
    董 军, 彭省临, 赖健清, 邵拥军
    2002, 8(1):  16-24. 
    摘要 ( 1784 )   PDF (1963KB) ( 10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地幔蠕动过程中,软流层部分熔融岩浆上升这一地质背景,从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将软流层岩石抽象为一类充满液体的多孔介质,并假定其以均匀速度上升,对岩石中部分熔融岩浆的迁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组简化的公式,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简化模型下,可以得到一个临界速度值的表达式。当岩石上升的速度低于该临界数值时,部分熔融岩浆将在一定的界面上形成;若大于这个临界数值,部分熔融岩浆的形成将滞后到一段竖向区域内完成。同时简单的计算结果也说明部分熔融岩浆的迁移运动是实现热量及成矿物质元素向上迁移的重要原因。其结果和某些岩浆过程的地质分析是一致的,这对进一步研究地幔蠕动及其成矿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孙海婷, 王汝成, 徐士进, 方中, 徐树桐, 吴维平
    2002, 8(1):  25-39. 
    摘要 ( 1951 )   PDF (3195KB) ( 1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属偏碱性花岗岩,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100-200)×10^-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质花岗岩原岩与古造山作用有关。变质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由岩浆型内核和变生型边缘构成的变质增生锆石。结合锆石U-Pb年龄资料认为,变质花岗岩应由古老花岗岩变质形成,而不是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部分地壳岩石重熔的产物。岩石中有富锰和贫锰两种石榴子石,通过富锰石榴子石-黑云母、贫锰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对的温压计算可知变质花岗岩在400-500℃、0.6-0.8GPa条件下经历过变质作用。但几种间接证据反映出变质花岗岩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黄土中蜗牛壳Mn^2+的EPR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盛雪芬, 陈骏, 季峻峰, 眭云霞
    2002, 8(1):  40-45. 
    摘要 ( 1886 )   PDF (1296KB) ( 9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和甘肃省西峰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层中的蜗牛壳进行了EPR波谱分析,同时对洛川地区的现代蜗牛壳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的蜗牛壳具有相近的EPR信号强度,表明不同种类的蜗牛对Mn^2+的吸收没有差异性。(2)黄土层中蜗牛壳的EPR信号强度远大于占土壤中的,即黄土中蜗牛壳所含的Mn^2+远大于古土壤中的蜗牛壳的Mn^2+的含量,说明前者生活在比较还原的条件下,后者形成环境的氧化性较高。因此本认为为蜗牛壳中Mn^2+的含量可反映其生长环境中Mn^2+的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对古气候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周建波, 郑永飞, 杨晓勇, 舒 勇, 魏春生, 谢智
    2002, 8(1):  46-61. 
    摘要 ( 1615 )   PDF (4368KB) ( 16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显微构造中应变标志物及应变测量
    王世锋, 刘瑞殉
    2002, 8(1):  62-67. 
    摘要 ( 1657 )   PDF (1740KB) ( 10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差别原理及方法目标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定量计算的标志还局限于石英颗粒、鲕粒、化石等球形物体及少数别的标志物。本文介绍的是书斜构造了、布丁构造、显微褶皱构造、揉皱构造和滑脱构造等5种显微构造的应变特征及测量方法,这些标志的识别和测量有助于提高平衡剖面和缩短量的计算精度。在这五种情况下,测量应变量首先要找到视域内代表最大应变方向的变形前和变形后的长度,然后计算不同视域下的变形量并找出最大应变量,利用应变公式计算变形率。例如:大别山构造带龟山组是一套单斜地层,它的显微变形很发育,显微褶皱显示其缩短变形量达57%,由于龟山组是单斜地层,其样品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内其缩短量为57%。
    造山后构造岩浆作用研究评述
    李晓勇, 郭锋, 王岳军
    2002, 8(1):  68-78. 
    摘要 ( 2223 )   PDF (2643KB) ( 12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造山后岩浆作用的主要岩石学特征包括:a双峰式火山岩组合;b高钾钙碱性甚至钾玄岩系列;c巨量花岗岩。由于其熔融源区受到早期的陆/洋壳俯冲作用的影响,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总体表现出类似岛弧型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如LILE,LREE富集和HFSE亏损;但比岛弧型火山岩具有更高的K2O+Na2O含量、ω(Fe2O3+FeO)/ω(MgO)和ω(K2O)/ω(Na2O)比值以及较高的Sr含量和Zr/Y比值。其Sr-Nd同位素比MORB和OIB富集。这些特征表明同位素组成受控于LILE、LREE富集作用的时间和俯冲地壳的性质。在岩石成因方面,造山后岩浆作用的源区受到了年青地幔或地壳组分的改造,其岩浆形成机制与深大断裂的大规模走滑作用和造山后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直流电法在地下热水勘查中的应用—以资溪法水温泉为例
    龚育龄 , 王良书, 汤洪志, 郭令智, 刘庆成
    2002, 8(1):  79-85. 
    摘要 ( 1571 )   PDF (1406KB) ( 9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水温泉位于江西资溪县境内。构造上,它处在耳口-石峡断裂带上的资溪背斜与嵩市向斜之间,产于隆起区山间盆地。热异常区面积不足1km^2,属小型“山间盆地”型温泉。采用直流电法,以近场源三极法为主要手段,圈定了法水温泉区热储水破碎带。在重点区段,还进行了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法测量,进一步查明了破碎带的倾向、埋深及含水性。从而确定了开发地下热水的钻孔位置,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济阳坳陷八面河探区油气资源前景和勘探效益预测
    解国军, 金之钧, 陈光新
    2002, 8(1):  86-95. 
    摘要 ( 1739 )   PDF (2258KB) ( 10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山东省八面河探区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勘探历程及实际的勘探效益和累积发现地质储量变化分析基础上,应用基于探区油藏总体服从帕莱托分布假设的抽样分析发现过程模型,对其石油资源潜力和油藏总体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的勘探效益预测仿真模型,对探区勘探效益变化进行了模拟,且外推了未来勘探效益及累积发现地质储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发现过程模型预测,八面河探区总资源量为14900储量单位,剩余资源量为5300储量单位,其中大部分剩余资源分布于较小规模的油藏中。从勘探效益分析可知,八面河探区已进入成熟的勘探阶段,预计未来平均每日探井发现地质储量将小于28储量单位,勘探效益处于一定稳定、低效且缓慢下降的阶段。
    济阳坳陷四扣洼陷泥质岩裂缝储层预测研究
    慈兴华, 冀登武, 陈汉林, 杨树锋
    2002, 8(1):  96-105. 
    摘要 ( 1709 )   PDF (2170KB) ( 10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济阳坳陷四扣洼陷及郭局子地区泥质岩储层的裂缝类型、识别特征进行的研究,认为影响本区裂缝发育程度的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及构造部位、岩性、岩相、岩层厚度、埋深及地层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四扣洼陷构造裂缝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提出了研究区裂缝发育在平面上具有不均匀性、连片性差、与断层关系密切的特点,进一步指出了罗42-罗48井区等8个区带为裂缝发育的地区。这项研究不仅对研究区泥岩油气勘探,而且对济阳坳陷及类似地区的泥岩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钻孔和巷铜周围流体压力变化对围岩变形及应力状态的影响
    李晓昭, 张迪, 华安增
    2002, 8(1):  106-112. 
    摘要 ( 1451 )   PDF (1543KB) ( 8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孔、巷硐周围流体压力的分布和变化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状态有着显著影响。但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变量、多种响应的动态耦合过程,尚无法用解析法解算。孔硐周围的流体压力的动态变化又难以实现物理模拟。以钻孔排放瓦斯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宏观观测结果和微观机制的分析,对其规律和一些工程现象与措施的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淮南及淮北煤田第四纪“底砾层”成因模式探讨
    桂和荣 , 宋晓梅, 彭子成
    2002, 8(1):  113-120. 
    摘要 ( 1400 )   PDF (1702KB) ( 10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淮南与淮北煤田第四纪“底砾层”的研究,对于煤矿提高上限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底砾层的成因问题,有多种观点。本文分析研究了两淮地区第四纪底砾层沉积面貌、描述了砾石外观形态(如瓜子形、拖鞋状、葫芦状、马鞍状等)及表构特征,包括泥包砾、镶嵌及缝隙结构等,提出两淮地区底砾层为冰碛物(冰种沉积)。地球化学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两淮地区砾石的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非常接近,从而说明两淮底砾层属同一物源。综合这两方面的论证,提出了底砾层的“停积-融坠型冰碛物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冰碛物的物源方向问题的探讨。
    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巨晶:以南岭佛冈花岗质杂岩体中微斜长石巨晶为例
    徐夕生, 周新民, 王德滋
    2002, 8(1):  121-128. 
    摘要 ( 18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外地质观察和岩石显微结构研究表明,佛冈花岗质杂岩体中微斜长石巨晶是岩浆结晶的产物,不是交代斑晶,也不是变斑晶,它们与基质中的微斜长石构成双峰式粒径,反映了岩浆的两阶段结晶历史,由于微斜长石是钾长石的低温变体,因此一种可能的机制是佛冈花岗质杂岩岩浆在侵位和基本固结后,冷却缓慢,使早结晶的正长石转变为微斜长石,此外,在新近的研究中,还发现了罕见的,但在佛冈花岗杂岩体中为数不少的“十字”贯穿式双晶微斜长石,以及微斜长石巨晶的“环斑”和“珠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