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2-20
    文章目录
    论糜棱岩研究
    孙岩, 朱文斌, 郭继春, 刘德良, K. Kosaka
    2001, 7(4):  369-378. 
    摘要 ( 1427 )   PDF (2496KB) ( 10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糜棱岩是一种具有丰富地质信息的载体,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显微超微构造,岩石固态流变,动力变质成矿,成岩模拟实验,构造地球化学,造山带运行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七个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近20年来糜棱岩岩石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简单列举了一些新成果,诸如浅层次糜棱岩的发现,人工糜棱岩的成岩实验和同位素测年新数据等。同时还指出糜棱岩的微观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壳幔流变学,构造年代学和造成带比较学等这些新的学科研讨上。
    大洋富钴结壳研究现状与进展
    武光海 , 周怀阳 , 陈汉林
    2001, 7(4):  379-389. 
    摘要 ( 1850 )   PDF (2883KB) ( 11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富钴结壳的地质构造背景时,发现富钴结壳的形成与板内地幔柱活动胡关,并与基岩类型和基岩的风化程度有关。由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对富钴结壳的结构造,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特别是各种微区观察测试技术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应用,使富钴结壳的高分辨率部面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以此为基础,生长速率缓慢,在无沉积物时期生长的富钴结壳近年来被尝试用于古海洋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它不但能反映千万年级的环境变化,而且能弥补深海沉积物所不能反映的沉积间断的历史,因此正成为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富钴结壳的成矿物质来源方面,逐渐认识到包括火山,热液和低温水岩反应等在内的内源物质供应的重要性。在结壳的成因机制研究方面发现微生物在结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锂同位素及其地质应用研究进展
    赵葵东, 蒋少涌
    2001, 7(4):  390-398. 
    摘要 ( 1664 )   PDF (1942KB) ( 1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同位素示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锂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和^7Li。自在界锂同位素的组成变化很大,其δ^6Li值变化幅度超过60‰,现代大洋水的δ^6Li值为-31.0‰,洋中脊玄武岩(BORB)的δ^6Li值为-4.7‰--3.7‰,由于锂同位素存在大的分馏和不同地质体中在截然不同的δ^6Li值,因此锂同位素地质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目前,锂同位素在研究星云形成过程和宇宙事件,洋壳蚀变和海底热液活动,壳-幔物质循环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判断卤水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成效显著。
    新疆柯坪、乌什的若干Ting类化石及其地质学意义
    杨湘宁, 贾 东, 卢华复
    2001, 7(4):  399-407. 
    摘要 ( 1905 )   PDF (2374KB) ( 9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Ting类化石新材料,结合以往有关Ting类生物地层学及Ting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Ting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Ting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Ting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并具有一些目前仅发现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地方性种类,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在这一时期应处于相同的纬度,且两者相对位置似应比较接近。但是,这一结论与有关古地磁资料不尽吻合。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有关石炭-二叠纪微板块运动及古洋运动方向的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华南板块早二叠世Ting类动物群相似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陈安定
    2001, 7(4):  408-418. 
    摘要 ( 1879 )   PDF (2924KB) ( 13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过去一直用“拉线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生代构造现象既是中生代时期构造作用的延续,也是始新世以来复杂应力环境作用的结果。印支-燕山中期,中国东部只受到太平洋-库拉板块一种力源作用,地层形变强烈,受力方向单一,以NW,NWW向挤压或左行剪切为主,发育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始新世,由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冲撞引发的NE向挤压力加入到本区,使苏北盆地从此处在因两大板块非均速推进而产生的二元交变动力环境: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右旋扭动”力偶,使燕山早-中期逆断层复活反转的同时,由于中国西部大陆的不断抬升,本区总的以沉积作用为主,而太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又产生“左行剪切挤压”,在整体抬升基础上,斜坡-凸起处的过多蚀进一步加强了箕状盆地结构。两种力源的时空交替实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断-坳-隆”沉降-抬升构造旋回,利用裂变途径迹资料探讨了不同方向构的形成年代。
    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
    吴世敏, 周 蒂, 丘学林
    2001, 7(4):  419-426. 
    摘要 ( 2268 )   PDF (2195KB) ( 13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号断裂为界,南海北部陆缘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包括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和台西盆地等,西段包拓莺歌海盆地。两者构造形变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东段盆地边界断层主要为NE-EW向,为分支断层通过不同类型转换坡连接而成的多支正断层系,因断层位移沿走向有规律变化,在其上盘发育相关褶皱,如横向褶皱;西段盆地边界断层也是由多条分支断层连接的多支断层系,但方向为NW向,以走滑作用为主,上盘没有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结合新生代岩浆作用,沉降和充填作用及地壳结构等特征分析,南海北部陆缘东段在构造活动上可以分成三个相对活跃时期,即50-40,30-28和10-5Ma左右。每一期拥有各自的特点,并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来源,前两期与南海的扩张关系密切,3则与南海扩张无成因联系。南海北部陆缘虽然有一定的岩浆活动,但不是张烈的同期产物,因而它在形成机制上属于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活动性因素是受周边板块相互作用的叠加所致。西段从成因机制上来讲并不属于南海北部陆缘,可能与印-藏碰撞关系更为密切。
    伸展区域平衡剖面法及其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薛 冈, 卢华复, 朱成宏, 包红林
    2001, 7(4):  427-434. 
    摘要 ( 2366 )   PDF (1574KB) ( 1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伸展构造样式出发,针对不同的地质模型提出了不同的数学模型作为平衡剖面恢复实现的基础。“多米诺”骨牌模型采用刚体平移,旋转实现恢复,伸展断层转折褶皱模型采用剪切法恢复,也有用等岩层长度法作构造恢复。通过淮阜凹陷实际地质剖面的恢复,数学模型以正演,反演两种角度便捷的实现构造平衡,恢复控凹断层发育期次,通过各期伸展量和伸展速率的计算定量分析的盆地构造。
    崂山地区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赵广涛, 韩宗珠, 栾光忠, 邢光福, 陈佐林
    2001, 7(4):  435-443. 
    摘要 ( 2171 )   PDF (1911KB) ( 9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白垩世(95Ma),白垩纪末(69Ma)和古新(6765Ma)玄武质岩石,呈脉状零星露头产于燕山期崂山岗岩体中,岩性分别为碱性玄武岩,碧岩和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以高度富集LILE和LREE为特征,(La/Yb)N=25.5-46.6,两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Nb,Ta,Zt,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与我国华北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相比,Ba,Rb,Th更为富集,Sr,Nd同位素比值(碧玄岩)为^87Sr/^86Sr=0.705517,^143Nd/^144Nd=0.512777.它们很可能均起源一刊中生代扬子板块玄武岩类似,微量元素总量及LILE和LREE含量均较低,(La/Yb)N=4.7-6.4,其典型的微量元素比值(如Zr/Nb,Rb/Nb,Nb,Ta等)与EM1型OIB类似,^87Sr/686Sr=0.706054-0.706146;^143Nd/^144Nd=0.572387-0.512392,它可能起于受上涌软流圈交代的大陆岩石圈(软流圈顶部的“metasome”)的部分熔融,是软流圈流体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上述不同类型玄武岩的顺序侵位,可能反映在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期间,本区曾经历地壳拉张强度逐渐增大一地壳持续减薄-软流圈不断上涌的动力学过程。
    成岩伊利石K—Ar年龄分析及其意义
    吴劲薇, 陈小明, 杨忠芳
    2001, 7(4):  444-448. 
    摘要 ( 1661 )   PDF (1089KB) ( 9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烃源岩何时达到最高温度以及其经历加热时与成油构造的时间关系,一直是油气勘探研究中的关系问题。成岩作利石的K-Ar年龄可以用来确定碳氢化合物的形成时间,但由于无法将成岩伊利石从沉积岩中单独分离出来,因工源岩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一直不能确定,伊利石K-Ar年龄分析(IAA)方法的建立,使成岩伊利石年龄的获得成为可能。利用该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某地区2772m处的奥陶系烃源层达到最高温度的时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层是在上志留纪(408Ma)达到最高温度的。
    煤矸石中潜在有害微量元素淋溶析出研究
    刘桂建, 杨萍明, 彭子威, 吴恩江, 王桂梁
    2001, 7(4):  449-457. 
    摘要 ( 1752 )   PDF (2110KB) ( 7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析出的浓度越高;不同的有害微量元素受淋溶液pH值大小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郯庐断裂南段糜棱岩波速变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刘德良, 袁学诚, 陶士振, 沈修志
    2001, 7(4):  458-465. 
    摘要 ( 1715 )   PDF (1888KB) ( 8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深部无机成因天然气(CO2等)的封盖条件,特选定构造滑脱带韧性断层岩(糜棱岩)作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方法,对糜棱岩的波速进行了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糜棱岩波速与岩石组构,构造应力及成藏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波速与孔隙程度呈反相关(VPZ=5.96-0.89φ),波速与其密闭性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岩石表面出明显的各异性,最小波速方向为油气的封闭方向,而最大波速方向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
    河北黄骅坳陷沈家铺地区孔一段火成岩油气特征
    张世奇, 纪友亮, 石占中
    2001, 7(4):  466-474. 
    摘要 ( 1608 )   PDF (2032KB) ( 10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合岩芯观察,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从火成岩的岩性,电控特征,火成岩空间分布特征,储集特征及其含油气特征等方面,对浓家铺地区孔一段火成岩的分布规律及其油气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主要发育火山喷发岩和浅成侵入岩,它们分别分布于孔西断层的下降盘和上升盘,并形成以孔隙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火山喷发岩油气藏和以烈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浅成侵入岩油气藏。
    库车坳陷下第三系盖层封闭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付广, 王朋岩, 付晓飞
    2001, 7(4):  475-482. 
    摘要 ( 1644 )   PDF (1590KB) ( 10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坳陷下第三系泥岩盖层不仅厚度大,而且分布广泛,具有较强的毛细管,超压封闭能力和较弱的抑制烃浓度封闭能力,综合评价认为,克拉苏,东秋立塔克和依南构造为好封盖能力区,由此向南封盖能力依次变差。下第三系泥岩盖层的分布控制着白垩系油气的分布,天然气藏分布于好封盖区内,油气藏则分布于中等封盖区内。下第三系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晚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烃源源的大量排油期,不利于封闭油进行大规模运聚成藏,但早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烃源岩的大量排气期,有利于封闭天然气进行大规模运聚成藏。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下水状态方程—以山东莱州湾南岸地下水研究为例
    韩非, 薛禹群, 张永祥
    2001, 7(4):  483-487. 
    摘要 ( 1487 )   PDF (1162KB) ( 9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传统方法难以拟合,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简称ANN)高效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和抗实验噪音能力及应用神经网络工具箱设计了三层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得出映射莱州湾南岸地下水密度与含盐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基于ANN的地下水状态性关系的性质,基于ANN的地下水状态方程具有形式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
    南极GRV9927陨石:一种可能的火星陨石
    王鹤年, 王汝成, 林承毅, 张富生, 张文兰
    2001, 7(4):  488-488. 
    摘要 ( 1281 )   PDF (299KB) ( 8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