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9-20
    文章目录
    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
    李玶, 黄广思, 杨美娥
    2001, 7(3):  245-256. 
    摘要 ( 1674 )   PDF (3032KB) ( 8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震发生带是指全新世(约1.2万年)以来发生过和将来还会发生M≥6级地震的地带。中国强震发生带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NNE的顶撞作用,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则次之。板块、断块及锒嵌其间的缝合线、深大断裂带,组成了窗棂结构,受力时“窗棂”(缝合线、深大断裂)发生错动,而“窗”(板块、断块)的内部则相对稳定。第四纪以来,以我国西南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为例,在Q1、Q2时期因断裂带作左旋扭动,在拉张区形成许多断陷盆地;到Q3由于地应力方向改变,运动加剧,使不同方向断裂互相贯通,活动延续至今,称之为活动断裂带。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的特殊部位,震中区地面强烈变形,表现为毗邻地段猛烈升降、地堑地垒系断头河等。由古地震研究得知Q4以来强震常在原地多次重复,且震级相近。由台湾1999年集集地震和云南1955年鱼Zha地震的加速度等值线和等烈度线图形对比,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昔格达层变形对照,得出强震构造变形机理乃系“夹心饼干”似的三层结构所致,三层即是断层的二盘和其所夹持的断层破碎带,后者是地应国聚集和释放的场所,是地震波的良好通道。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特征
    卢华复, 贾承造, 贾 东, 陈楚铭, 刘志宏, 王国强, 王胜利
    2001, 7(3):  257-271. 
    摘要 ( 1957 )   PDF (4409KB) ( 10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全为盲断层控制,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世开始,自北向南迁移,前锋的构造形成在第四纪。造成逆冲断层的地壳水平缩短作用速度在中新世较慢,平均为0.355mm/a,上新世中期达0.82mm/a,而到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速度增大了约一个数量级,达到1.29-3mm/a。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层相关褶皱与油气圈闭构造
    解国爱, 肖文霞, 张庆龙, 任文军, 郭令智
    2001, 7(3):  272-277. 
    摘要 ( 2171 )   PDF (1747KB) ( 9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三岔-演武地区野外调查和地震剖面分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油气储集构造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盆地西南缘由断层转折褶皱形成油气圈闭构造的两种类型:(1)缺失前翼膝折带的断层转折褶皱;(2)完整结构的断层转折褶皱。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费安玮
    2001, 7(3):  278-287. 
    摘要 ( 1965 )   PDF (2450KB) ( 1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6属8种,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而在本组沉积晚期,水体开始变浅,大致为大陆斜坡-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其下部近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重力流运动方向的变化大致反映了贺兰拗拉槽张裂的幅度在变小并渐呈收敛隆起的趋势。
    天津蓟县雾迷山旋回层基本模式及其马尔柯夫链分析
    梅冥相, 马永生,郭庆银
    2001, 7(3):  288-299. 
    摘要 ( 2372 )   PDF (2757KB) ( 10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津蓟县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具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特别以育。其近似对称的相序组构及普遍的1:4叠加形态,表明它们与短偏心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被命名为雾迷山旋回层来代表真正的碳酸盐沉积旋回。雾迷山旋回层是与高频率产面变化相关的环境加深及环境变浅过程的产物。马尔柯夫链分析的结果表明了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相序模式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它们以瞬时暴露间断面为界,因而与Vail等(1977)的层序地层概念体系中所定义的“准层序”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难以断定前寒武纪地球轨道效应旋回的周期安全与显生宙一致,但是,七级韵律层、六级旋回层及五级准层序组之间的垂直叠置形态,以及由它们所指示的周期时限,与显生宙温室效应时期的轨道效应旋回周期是大体一致的。
    灵台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孙有斌 , 孙东怀 , 安芷生
    2001, 7(3):  300-306. 
    摘要 ( 2193 )   PDF (1804KB) ( 10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甘肃灵台晚新生代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发现红粘土及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化率存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两套沉积在成壤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超顺磁性矿物含量,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相比化率而言,受影响因素较少的频率磁化率变化,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超顺磁粒级铁磁矿物的相对含量,能更真实、敏感地记录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波动。灵台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频率磁化等在2.6MaBP前后不同的变率特征,揭示了大冰期来临前后黄土高原的冷暖、干湿反差产生了显著变化,而与此相关的冬、夏季风变迁则表现出不同的组合特征。
    东秦岭钼矿带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
    张正伟 , 朱炳泉, 常向阳, 强立志, 温明星
    2001, 7(3):  307-315. 
    摘要 ( 1782 )   PDF (2528KB) ( 9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秦岭钼成矿带呈近东西向沿华北大陆南缘地球化学边界展布,矿化表现为等间距北东向成串产出。在洛南-栾川地区深部是一个轴向近东西向且向西倾伏的幔向斜,其走向控制了华北块体南缘地球化学边界。沿北北东向的重力梯度带方向上,刚性的结晶基底发生隐性的构造破裂组合或不均匀调整作用。它们与古大祟边缘相平行的深断裂束互相叠加,形成状分布的深断裂组合,控制了壳幔同熔型花岗岩浆的侵位、形成一系列中酸性小岩性。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构成了巨量的钼、钨、锌、铜、金矿化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和同位素年龄表明,控岩控矿构造与岩浆活动发生在燕山期,具有时空统一性。
    胶东海阳所堆积辉长岩的变质反应结构、石榴石形成及P—T演化
    倪志耀 , 王仁民, 袁建平
    2001, 7(3):  316-328. 
    摘要 ( 1652 )   PDF (3280KB) ( 9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阳所堆积辉长岩由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在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中发育有典型的变质反应结构:主要为橄榄石与斜长石之间形成由斜方辉石、尖晶石、角闪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组成的多期次次变边,并有三个不同世代变质矿物,早期Cpx+Opx+Spl,中期Amp,晚期Grt;期次是钛铁矿与斜长石之间形成石榴石次变边,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一个世代变质矿物,为Grt+Amp+Rut或Grt+Rut岩中石榴石是通过斜长石与角闪石或斜长石与钛铁矿之间的变质反应形成的,虽为峰值变质作用的产物,但变质反应的期次及类型不同导致了所形成石榴石的温度和压力有所不同。堆积辉长岩形成演化的温压计算表明,堆积辉长岩在经过近等压降温的岩浆作用之后的变质作用早期,仍为近等压降温,而晚期则表现为近等温升压。这一特殊的P-T演化可能反映了堆积辉长冷侵位与深俯冲特征。
    内蒙石板井—小黄山与蛇绿岩相伴的变质岩及其演化
    周国庆, 陈小明, 赵建新
    2001, 7(3):  329-344. 
    摘要 ( 1497 )   PDF (4099KB) ( 15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内蒙古石板井-小黄山蛇绿岩带发现了具典型热变质特征的红柱石堇 青石角岩和以兰绿色角闪石、硬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等矿物代表的中高压区域变质角闪片岩。据变质作用时序和相拓朴图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石板井和小黄山两地的变质岩属同一构造混杂岩,其中的变质岩先经过与火成作用有关的热变质作用,反又叠架了中高压变质作用,即经历过一反时钟PT轨迹。它的热高峰为620℃,压力高峰近0.65GPa。
    济阳坳陷原油及油田水中金银等元素含量研究
    华仁民, 杨中镳, 李保利, 董冬, 张守鹏, 陈建华, 李载铎, 裘丽雯, 曹辉兰
    2001, 7(3):  345-350. 
    摘要 ( 1880 )   PDF (1402KB) ( 9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济阳坳陷原油及油田水样品中的金银及其他成太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原油尤其是稠油中的金含量较高,油田水样品的金和某些其他成矿元素含量也比较高。对这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显示,金主要分面富含S、N、O等杂原子的胶质沥青质组份中,可能与这些杂原子在低温下易与金形成配合物有关。油田水样品中金与砷、汞、铅等元素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与它们在低温成矿作用时常常密切共生是一致的。
    鲁东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40Ar—^39Ar定年——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邱检生 , 王德滋, 罗清华, 刘洪
    2001, 7(3):  351-355. 
    摘要 ( 1858 )   PDF (1156KB) ( 1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运用高精度的^40Ar-^39Ar定年技术,对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青山组第一旋回中偏碱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9.9±0.6Ma,第二旋回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108.2±0.6Ma,据此确定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应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该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具有自西向东年龄渐新的演变趋势,表明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俯冲应是制约区内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因素。
    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显微结构及离子探针定年
    昊元保, 陈道公, 程昊, Etienne Deloule, 夏群科
    2001, 7(3):  356-362. 
    摘要 ( 1488 )   PDF (1839KB) ( 9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碧溪岭岩体中石榴橄榄岩的锆石进行了BSE和CL显微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离子探针进行了锆石微区U-Pb定年。锆石CL图像显示其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具岩浆锆石,边部是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结合锆石的外形特征认为,边部的变质锆石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重结晶形成的。离子探针分析结果在一致曲线图中构成不一致线,得到上下交点 年龄分别为824±39Ma和254±38Ma。结合CL图像认为上交点824±39Ma的年龄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下交点254±38Ma为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另有少量较年龄的捕虏晶锆石,可能来自岩浆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的围岩。
    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氧同位素
    金莹, 沈渭洲 , 赵连泽, 赵明, 孔庆友, 蔡元峰
    2001, 7(3):  363-368. 
    摘要 ( 1634 )   PDF (1272KB) ( 9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山东刘阳拗陷29个第三纪玄武岩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这些玄武岩的全岩氧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δ^18○值为6.3‰-12.2‰。其中,蚀变轻微的晚第三纪玄武岩的δ^18○值为6.3‰-7.9‰,与正常大陆玄武岩的值(5.0‰-7.4‰)相似;而蚀变明显的早第三纪玄武岩的δ^18○值为6.3‰-12.2‰,并且90%以上样品的δ^18○值都大于7.5‰。结合岩石学与岩石化学研究,是第三纪玄武岩δ^18○值不同程度升高是由低温雨水热液蚀变(碳酸盐化)作用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