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6-20
    文章目录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莫宣学, 邓晋福, 董方浏, 喻学惠, 王 勇, 周 肃, 杨伟光
    2001, 7(2):  121-138. 
    摘要 ( 2399 )   PDF (4622KB) ( 13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构造组合是指表示板块边界或特定的板块内部环境特征的岩石结合。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的火山岩可划分为五种火山岩-构造组合:洋脊型/准洋脊型组合,岛弧及陆缘弧组合,碰撞型组合,碰撞后组合及陆内拉张型组合。阐述了各种火山岩-构造组合的特点及构造含义。对在造山带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构造岩片”研究方法、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使用条件、准洋脊型火山型组合的构造含义、蛇绿岩带-火山弧的成对性、岩浆作用的同步性和滞后性、以及火山岩的深部“探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Nd、Sr、Rb同位素证据
    范洪海, 凌洪飞, 王德滋, 沈渭洲, 刘昌实, 姜耀辉
    2001, 7(2):  139-145. 
    摘要 ( 2457 )   PDF (1643KB) ( 1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相山大型火山岩型铀矿田中邹家山和沙洲铀矿床及其赋矿围岩(碎斑熔岩及次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萤石的εNd(t)值(-6.7~-8.3)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45-0.7207)与赋矿围岩的εNd(t) 值(-6.2~-9.4)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21-0.7192)相似。在εNd(t)-tl图上,成矿期萤石数据点的投影域与赋矿围岩的基本吻合,均落在相山元古宙基底演化域范围内。成矿期黄铁矿的铅组成在^206Rb/^204Pb-^207Pb/^204Pb关系图上呈线性分布,而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位于此相关线低值一端。利用异常铅线的斜率及成矿年龄计算出富铀体质体的形成年龄为144Ma,这与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135-140Ma)接近。因此,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侵入杂岩,而火山-侵入杂岩则是由类似于地表出露的元古宙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引可见,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海南岛古元宙变质基底性质和地壳增生的Nd、Pb同位素制约
    许德如, 范蔚茗, 梁新权, 唐红峰
    2001, 7(2):  146-157. 
    摘要 ( 1801 )   PDF (3000KB) ( 12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海南地壳各类型岩石的63个样品Nd和Pb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了海南地块元古宙地壳变质基底的时代、特征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元古宙变质基底成熟度低,基底变质岩系的母岩物质来源于长期亏损的地幔源区,主要形成时代为古元古宙晚期-新元古宙;不同时代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和较低的Nd模式年龄,主要形成于幔源物质参与下的或含地幔成分较多的初生地壳再循环。地壳增生具幕式增生的特点,并在2.0Ga、1.7Ga、1.2Ga出现高峰;Pb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扬子地块又不同于华夏地块,介于两地块之间,和Nd同位素特征具有一致或耦合关系。结合海南岛地质特征,初步认为不能单纯地将海南岛基底理解为华南地块统一南延部分或是华夏古陆的部分,可能为不同的构造块体。
    徐州地氟病区植物中氟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朱法华, 张景荣, 姚素平
    2001, 7(2):  158-163. 
    摘要 ( 1617 )   PDF (1503KB) ( 9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徐州地氟病区几种主要粮食中氟的含量变化在0.70-0.85mg/kg之间,均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值。各种主食蔬菜中氟的含量变化在1.88-12.25mg/kg之间,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以青菜氟含量较高(12.25mg/kg),同种蔬菜叶中氟含量高于块茎和果实的氟含量。不同树中氟含量高达24.56-34.29mg/kg。相关分析表明,植物中的氟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含量。叶菜(青菜、白菜等)和树叶中氟含量远远超过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含量(病区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平均值9.60mg/kg),说明氟有随水向植物叶子中富集的趋势。徐州地氟病区主食粮食对人体健康不构成伤害,主食蔬菜氟含量高,长期食用是引发地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闽中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周丽娅, 王鹤年, 孙承辕
    2001, 7(2):  164-174. 
    摘要 ( 2320 )   PDF (2426KB) ( 14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闽中地区元古宙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应为-套“双峰式”火山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绿片岩及钠长变粒岩LREE富集,Eu含量基本正常,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样品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并呈大陆裂谷性质;斜长角闪岩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MORB标准化蛛网图曲线前部呈小的隆起,Nb-Ta亏损较为明显,其岩石特征具有过渡性的钙碱性玄武岩及T-MORB的地球化学属性,原始地幔及N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其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或有陆壳物质的混染。说明本区由大陆裂谷演化发展成为初始洋盆,有岩浆喷发,并可能发生板内俯冲。因此,这些变质火山岩应形成于裂谷-初始洋盆-板内俯冲的构造环境。
    台湾海峡隧道地质与地震条件条件
    彭阜南, 叶银灿, 施斌, 杨树锋, 钱祥麟, 李坪
    2001, 7(2):  175-188. 
    摘要 ( 2223 )   PDF (3741KB) ( 9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湾海峡隧道”这一伟大工程,由构想到正式调研,历经许多过程,存在许多疑难。台湾海峡的海底地质情况较复杂,且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到底能不能修海底隧道,引起两岸许多学者的关注。根据当前已经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在海峡北部的台湾桃园县沿海地区,分布着厚度较大、岩层水平、并已固结的第四纪砂页岩,形成良好的承力层和隔水层。海峡西端的福建平潭岛是大片的花岗岩分布区,场地开阔,是理想的隧道终端。因此,可以初步认为,从平潭到新竹一线,地质及地震条件较为稳定单一,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海底隧道线路。
    反转构造模型的地震波模拟及成像
    董良国, 周祖翼
    2001, 7(2):  189-195. 
    摘要 ( 2182 )   PDF (1699KB) ( 10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检验由地震剖面解释得出的反转构造的可靠性,探讨反转构造地区在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中应采用的有效方法,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反转构造模型-突起构造。以该模型为基础,针对复杂构造地震波模拟中常见起源频散严重、人为边界反射吸收不理想两个问题,应用高阶差分法以及一种新的边界吸收条件,对反转模型进行了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采用中心放炮两边接收的观测方式,共模拟了185炮地震记录。研究表明,波动方程高阶差分法是模拟复杂构造模型中地震波传播的有效方法,除了近于直立的断层因难以接收到其反射波而较难成像外,其余的反转断层及其组合在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合适方法(如Fourier有限差分深度偏移)较好地成像的。
    用线状被动标志物向分布估测岩石总体应变的最优化方法
    单业华, 李三忠, 许淑梅
    2001, 7(2):  196-202. 
    摘要 ( 1633 )   PDF (1557KB) ( 1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一些假设下提出了利用线状被动标志物的方向数据估测岩石总体应变的最优化方法。该方法等同地考虑到每个测量数据对应变估计的贡献,从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岩石的总体应变。它具有较好的稳健和广泛的适用对象。实验表明,观察数据大约在80个或更少时估测的应变椭圆轴比的相对误差小于20%,超过160个观察数据一般小于5%-10%。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
    杨少春, 任怀强, 周建林
    2001, 7(2):  203-211. 
    摘要 ( 1648 )   PDF (2239KB) ( 10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胜索油田为例,详尽论述了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的思路和方向,包括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不同开发时期储层四性参数变化分析、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及参数求取、储层参数模糊评价。开发阶段应通过储层四性分析,利用生产测试资料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及处理,能有效提高解释度。精细处理结果及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准确地定量表征了储层的优劣,在油田剩余油挖潜中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松辽盆地北部油田精细构造识别和应用
    刘 波 , 周再林, 李新峰, 王良书, 刘绍文
    2001, 7(2):  212-221. 
    摘要 ( 2168 )   PDF (2692KB) ( 10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细构造研究是随着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和油田的深度开采而产生的。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微幅度构造、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储层微型构造,都属于精细构造的研究范畴,但二者在成因、识别方法上有所差异。大庆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开发地震技术,对微幅度构造进行研究;进而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以前不识别的微幅度构造,尤其是通过滑动相关、倾角扫描和关联维等方法识别井间小断层;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微型构造,又通过微型构造图和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通过对单层的层面起状程度和形态。这些对打井找油和剩余油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扇三角洲砾砾岩储层沉积特征及与储层物性的关系—以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为例
    曹辉兰, 华仁民, 纪友亮, 胡文瑄, 张善文
    2001, 7(2):  222-229. 
    摘要 ( 1782 )   PDF (1816KB) ( 1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岩心和各类薄片资料入手,以沉积物和储层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各类分析资料,对山东沾化凹陷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前人所提出的水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沉积的认识,忽视了扇形沉积体的水上部分,因而改为扇三角洲沉积更为适合。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个沉积相及五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的储层最为发育。详细阐述了砂砾岩体的岩性、沉积微相等沉积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中粒度对砂砾岩储层特性与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明显不同。
    松辽盆地头台油田现代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张顺, 林春明, 顾连兴, 陈 丽, 吴昌志
    2001, 7(2):  230-236. 
    摘要 ( 2176 )   PDF (1757KB) ( 1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气田开发,尤其是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井网布局与地应力的分布紧密相关。运用现场直接测量、岩芯观察、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头台油田现代地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头台油田水平最大主应力(人工裂缝)方向为N100°-120°E;天然裂缝方向在N0°-50°E之间;地层中三向应力为南部较小,北部较大,构造断裂与天然裂缝的走向近拟平行。因此,井网布局为:并排与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呈45°,300m×300m切割注水井风;注水压力应小于最小主应力值,采用不稳定间歇注水。
    淄博孝妇河源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王浩然, 朱国荣, 王孝勤
    2001, 7(2):  237-244. 
    摘要 ( 1690 )   PDF (1808KB) ( 10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源头的南神头-窑广地下水富水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该区的地下水流模型,并根据当地的资源需求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研究了可能通过该区出流边界补给下游地区地下水的侧向排泄量。应用系统工程学和运筹学理论,以“开采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研究区的需水量及开采井的供水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该区的地下水最优控制模型。通过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对出流边界的流量进行了研究,既为富水区的地下水资源利用确定开采方案,又科学地评价地富水区北部边界对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