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新闻公告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文章目录
长乐-南澳断裂带晚中生代岩浆活动 与变质-变形关系
舒良树, 于津海, 王德滋
2000, 6(3): 368-378.
摘要
(
2046
)
PDF
(2773KB) (
14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乐-南澳断裂带是东南沿海地区陆内强烈变质-变形带。带内沉积岩、火山岩和早白垩世的钙碱性角闪石黑云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已发生可达角闪岩相的变质和石英-长石相韧性剪切变形。鉴于高温矿物和强烈韧性变形多出现在深成岩附近;远离深成岩,变质和变形就逐渐减弱,故本文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变质变形的热源是由岩浆提供的。韧剪组构和糜棱质花岗岩是在岩浆侵位的晚期或长乐-南澳断裂带左旋走滑时,在中地壳部位同时形成的,长乐断裂带中花岗岩的组构记录了一期同走滑变形的岩浆作用,“软变形”作用。据此,长乐-南澳带内花岗岩的形成是受走滑剪切应力和岩浆热双重制约的,是在走滑过程中实现的。其动力来源可能与晚中生代的太平洋板块沿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朝东亚陆缘的斜向俯冲有关。
论燕山运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本质
吴福元, 孙德有, 张广良, 任向文
2000, 6(3): 379-388.
摘要
(
2300
)
PDF
(2278KB) (
2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矿物学、岩 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总结发现,中国东部在燕山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减薄,并在其东部 出现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独特地质现象。早先应该存在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大多由于 拆沉作用而不复存在,现今岩石圈 地幔主体是在燕山晚期及其以后形成的。因此,中国东部燕山运动的本质就是岩石圈的减薄 乃至岩石圈地幔的消失。研究认为,这种岩石圈减薄的触发因素可能与当时东侧大洋板块的 俯冲有关。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的动力学效应是产生强烈的岩浆板底垫托作用及相伴 随的深部地壳的高温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巨量岩浆的侵位与喷发,并造成新生地 壳的显著增生和原有地壳的重新调整。同时,这种地球动力学过程将携带大量地幔物质(包 括成矿物质)进入地壳,并形成地壳尺度的大规模流体循环,从而产生大面积、突发性的巨 量成矿作用。
大别造山带西段构造单元
徐备, 王长秋
2000, 6(3): 389-395.
摘要
(
2685
)
PDF
(1815KB) (
1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大别造山带西段划分为7个二级构造单元 ,从北向南依次为:(1)马畈褶皱带;(2 )凉亭混杂岩带;(3)牢山褶皱带;(4)苏家河滑覆席;(5)熊店-浒湾韧性剪切带; (6)卡房片麻岩穹窿和(7)彭店韧性剪切带。其中马畈褶皱带属华北板块南缘,凉亭混杂 岩带 可能代表碰撞缝合带位置。野外构造变形特征反映有4期依次发生的构造作用:(1)近南北 向 的褶皱作用;(2)从南向北的韧性推覆剪切作用;(3)右旋走滑韧性剪切作用;(4)垂 向隆升作用和与其有关的伸展滑脱作用。
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
朱光, 刘国生, 宋传中, 王道轩
2000, 6(3): 396-404.
摘要
(
1932
)
PDF
(2226KB) (
10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郯庐断裂带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经历了强烈的伸 展活动,普遍控制发育了断陷盆 地。断裂带中、南段的伸展活动起始于晚白垩世早期,而北段起始于早第三纪早期,具有明 显向北迁移的规律。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呈脉动式渐进发展。现已发现在晚白垩 世至早第三纪该断裂带发生了6次伸展事件,在所控制的盆地内相应有明显的沉积响应。断 裂带伸展活动的影响和规模由早至晚逐渐扩大。这些伸展活动的迁移现象和脉动式发展与同 期的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邓军, 孙忠实, 杨立强, 程玉明, 林和平
2000, 6(3): 405-411.
摘要
(
1417
)
PDF
(1814KB) (
12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夹皮沟金矿的区域、矿带、矿体和成矿元素等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俯冲,其效应激发了幔源和壳源岩浆的发生,成矿微量元素活化、迁移并形成区域性Au、Cu侧向分带。矿带内Cu-Au-Bi对称性分布、控矿构造组合类型与矿体原生晕序列的相关性以及稳定同位素所揭示的构造分馏等特征,都体现夹皮沟金矿带是幔-壳流体加入、矿质多源、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扬子板块西缘黄草山和下索子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沈渭洲, 李惠民, 徐士进, 王汝成
2000, 6(3): 412-416.
摘要
(
2034
)
PDF
(986KB) (
9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扬子板块西缘泸定—石棉地区黄草山花岗岩体和康定地区下索子花岗岩体中自形锆石,采用205Pb-235U混合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黄草山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786±36Ma,下索子岩体中锆石结晶年龄为805±15Ma,表明它们都是晋宁期岩浆活动产物。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多期变质增生
刘贻灿 , 李曙光, 徐树桐, 李惠民, 江来利, 陈冠宝, 吴维平, 苏文
2000, 6(3): 417-423.
摘要
(
2578
)
PDF
(1461KB) (
1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及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北部榴辉岩相峰期变质时代为226~230Ma左右;北部塔儿河一带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经历过印支期变质事件;大别山北部与南部超高压岩石中一致的(226~230Ma)高压或超高压变质年龄表明,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部分岩石也曾作为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在印支期发生过高压或超高压变质作用;本区锆石发生过两期变质增生事件,一是印支期高压或超高压变质,另一期是燕山期热变质事件;榴辉岩及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晚元古代;锆石U-Pb年龄可用多期变质增生模型来解释。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结构构造的演化规律(PTt-D轨迹)
郭震宇, 董火根, 郭令智
2000, 6(3): 424-430.
摘要
(
1793
)
PDF
(1600KB) (
10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有序演化的PTt-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结晶结构到柯石英假像及放射状张裂隙构造;在岩石组构方面从L>S到L-S和S>L榴辉岩;以及在中尺度构造方面发育的D1和D2变形构造。该PTt-D轨迹同时可以提供有关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的信息。
浙江沿海晚中生代拉斑玄武岩浆侵位深度的讨论
陈荣, 周金城
2000, 6(3): 431-436.
摘要
(
1411
)
PDF
(1349KB) (
9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沿海晚中生代复合岩流中拉斑玄武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反映除了源区富集作用外还有地壳混染的贡献,Rb、Nb的丰度特征指示玄武岩浆主要与中、上地壳岩石发生了相互作用。用岩石化学成分计算的这种拉斑玄武岩浆熔体的平均密度为ρm = 2.678 g/cm3 , 根据岩浆与周围地壳的压力平衡关系,推算得来自地幔的玄武岩浆一直侵位到距地表约16.3km左右的中地壳时才滞留下来,并被相应的地壳物质所混染。
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
王果 , 华仁民, 秦立峰
2000, 6(3): 437-446.
摘要
(
1867
)
PDF
(2815KB) (
12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典型砂岩型铀矿床实例分析,本文阐述了砂岩型铀矿床的分类特征及其与盆地流体演化的关系,以及盆地流体演化史分析在砂岩型铀矿床找矿中的重要性,同时对铀在流体中活化、迁移、沉淀机制及砂岩型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渤海湾盆地临南地区有效油气运聚系统分析
刘中云, 唐洪三, 林玉祥
2000, 6(3): 447-455.
摘要
(
1454
)
PDF
(1986KB) (
1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南地区原油来源于临南洼陷沙三段富有机质成熟烃源岩,其中部分原油受到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根据轻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油源对比结果,将临南洼陷分为南北两个油源区,在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两期油气运聚过程中,形成了四个有效油气运聚系统。各运聚系统的油气沿一定主导方向运移,除已知油田外,位于该主导方向上的曲堤地垒是有利勘探方向。
煤排烃史系统动力学模拟
何光玉 徐顺利
2000, 6(3): 456-461.
摘要
(
1354
)
PDF
(1278KB) (
9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成烃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反馈控制作用是影响煤排烃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在常规排烃史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系统论”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煤排烃史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古压力史、烃饱和度发育史和排烃量史等三个主要的子系统模型。该模型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煤排烃系统中存在的反馈控制作用问题, 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参数的非线性特征问题。最后,将模型应用于辽河盆地东部坳陷荣兴屯地区煤排烃史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区煤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是在东营组三段沉积末以后,东营组一段沉积末以前,目前仍处于生、排烃高峰,且有近80%的油保留在深部地层中没有排出来。
黄河三角洲上特殊侵蚀沟槽的研究
钟建华, 倪晋仁, 吴孔友, 李理
2000, 6(3): 462-469.
摘要
(
1616
)
PDF
(1900KB) (
13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独特的水文条件、沉积物的细粒特性,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的半干旱气候条件,尤其黄河近年来严重断流导致了黄河三角洲水上平原发育了大量的异常地质现象,特殊侵蚀沟槽便是其中之一。根据平面形态侵蚀沟槽可分为线状、树枝状、坑洞状、面状,网状及隧道状几种;横剖面形态有“U”形、“V”形、梯形或窄缝形。其规模不一,小者长数厘米,宽深数厘米;大者长数十、甚至百余米;宽十几米,深数十厘米到一米多。沟槽壁上常发育滑塌、流痕或类钟乳等次级构造。
时间序列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中的应用——以徐州市裂隙岩溶水为例
吴剑锋, 朱学愚, 钱家忠
2000, 6(3): 470-478.
摘要
(
1744
)
PDF
(2002KB) (
10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徐州市地下水长期无节制开采和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多种环境地质问题,建立了与研究区裂隙岩溶含水层相适应的地下水流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考虑到大气降水的多寡及其分配状况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最终决定因素,同时建立了研究区大气降水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应用于评价该区地下水资源,从而在宏观上为徐州市合理开采裂隙岩溶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对我国其它类似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南京地铁应用人工地层冻结法的可行性研究
蒋晃, 李晓昭, 由胜武
2000, 6(3): 479-486.
摘要
(
1643
)
PDF
(2076KB) (
12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地层冻结技术用于采矿凿井在国外有100余年的历史,在中国也有40余年,然而,它在其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南京地铁珠江路—鼓楼区间为例,探讨了冻结法施工的可行性、设计方法、技术要点及其可能遇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友情链接
南京大学
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
中国科学D辑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Earth-Science Reviews
Geology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中国地质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