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3-20
    岩浆作用与深部地质过程专栏
    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构造演化
    朱弟成,赵志丹,牛耀龄,王 青,DILEK Yildirim,董国臣,莫宣学
    2012, 18(1):  1-15. 
    摘要 ( 2760 )   PDF (2626KB) ( 2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由于资料有限,对拉萨地体古生代时期的裂解、漂移、俯冲和碰撞历史的认知程度还很低。本文利用目前已有
    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演化历史。大量长英质岩石
    的锆石Hf 同位素和全岩Nd 同位素表明,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以新生地壳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而
    中部拉萨地体是具有古元古代甚至太古代结晶基底的条带状微陆块。大量古生代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数据表明,拉
    萨地体约1170 Ma 的碎屑锆石年龄指标,明显不同于以约950 Ma 为碎屑锆石年龄指标的安多、羌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拉
    萨地体起源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是目前资料情况下的最合理解释。中部拉萨地体约492 Ma 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
    边缘背景,代表了古地理上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岩浆弧的一部分,可能与原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的断离有关。拉萨地
    体南缘和南羌塘的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类为存在明显幔源物质输入的S 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最终演化
    为松多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背景。中二叠世末期发生的拉萨地体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碰撞造山事件可能触发了班公湖—
    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的南向俯冲,并随后对拉萨地体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发挥关键性作用。

    地壳再循环与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以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
    陈立辉,曾 罡,胡森林,俞 恂,陈霞玉
    2012, 18(1):  16-27. 
    摘要 ( 3630 )   PDF (668KB) ( 2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陆碱性玄武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洋岛玄武岩高度相似,被看做是板内玄武岩在大陆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山东
    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探讨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按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早期定向分
    布、相互平行的三个火山群(包括鲁西的潍坊火山群、沂水火山群和胶东的蓬莱火山群)和晚期杂乱分布的孤立小火山。
    早期火山群碱性较弱,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为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变化大;晚期孤立小火山碱性强,以
    碧玄岩和霞石岩为主,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因此,从岩性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看,山东的火山群相当于洋
    岛/海山的造盾期玄武岩,而孤立小火山接近于洋岛/海山上的复苏期玄武岩。潍坊火山群和沂水火山群在Sr-Nd,Nd-Hf同位
    素相关图上都存在从亏损到富集的两端元混合排列趋势,但两者的排列趋势有一点区别。其中同位素富集的端元相对于原
    始地幔具有偏低的Ce/Pb比和偏高的Ba/Th比,指示其为大陆下地壳物质。同时,这种富集端元的Th/La比值明显低于大陆下
    地壳的平均值,其放射成因Hf相对于放射成因Nd过剩(即Nd-Hf同位素解耦),说明这种富集端元不是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
    的下地壳物质,而是经历过早期熔融的再循环大陆下地壳(榴辉岩或者石榴辉石岩)。鲁西两个平行火山群在同位素排列上
    的区别类似于夏威夷玄武岩中的KEA链和LOA链,因此,山东的平行火山群的深部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地幔柱,再循环大陆
    下地壳物质可能是这种地幔柱的重要组成物质。晚期的孤立小火山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火成碳酸岩非常相似,如在原始地
    幔标准化图上都具有K,Pb,Zr,Hf,Ti的负异常等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其地幔源区为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孤立小火山中等亏损
    的Sr,Nd,Hf同位素特征支持碳酸岩熔体来自年轻的(中生代?)再循环洋壳。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到大陆的深俯冲过程
    张贵宾,张立飞,宋述光
    2012, 18(1):  28-40. 
    摘要 ( 3421 )   PDF (1245KB) ( 30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同我国大别- 苏鲁造山带类似,同属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柯石英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
    有发现,且石榴橄榄岩锆石中含有金刚石。本文从岩石学、温压计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四个方面,对此带中的鱼卡、绿
    梁山、锡铁山和都兰4 个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出露地区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综述。与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
    撞带不同,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保存了早期陆壳俯冲前发生的洋壳深俯冲的证据。因此,结合现有数据,本文对柴北缘超
    高压变质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含水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成因探讨
    张 超,马昌前,Francois HOLTZ
    2012, 18(1):  41-51. 
    摘要 ( 2695 )   PDF (714KB) ( 20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大陆下地壳的成分、含水基性岩体系部分熔融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岩石学资料,本文对大陆下地壳的熔融机制展
    开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实验熔体与大别山C 型埃达克岩的成分,进而探讨约束源岩成分、熔融的温压条件和部分熔
    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陆下地壳总体上是中- 基性(SiO2 50%~60% )和含少量水的,在缺乏流体相条件下伴随含水
    矿物脱水的部分熔融是下地壳产生含水长英质熔体和无水残留体的主要机制。角闪岩在中等压力下(1.0~1.2 GPa,相当于
    35~40 km)理论上能够产生石榴石含量超过~20% 的熔融残余,从而使得与之平衡的长英质熔体具有低Y,高Sr/Y 和La/Yb
    比值等埃达克岩特征。基于水活度模型和变质基性岩p -t 相图的估算显示,含有40%~60% 角闪石的源岩(含水0.8%~1.2%)
    在~950 ℃能够得到最大为15%~20% 的熔体,该熔体分数满足熔体分离的要求。大别山C型埃达克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
    列(K2O 3.5%~5%),与实验熔体成分的对比可知,其无法由低钾源岩在合理的部分熔融程度形成。根据钾在角闪岩部分熔
    融过程过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的原理,利用合理假设的残余体组合得到的分配系数,估算K2O 含量为~1% 的源岩在熔融程
    度为15%~20% 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类似大别山C 型埃达克岩成分的熔体。

    熔体再富集作用对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影响
    孙 晶,刘传周,吴福元
    2012, 18(1):  52-61. 
    摘要 ( 2372 )   PDF (1386KB) ( 3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辉橄榄岩通常被认为是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但熔体再富集作用为其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熔体再富集作
    用通常是指软流圈来源的玄武质熔体加入到难熔的方辉橄榄岩或纯橄岩形成更为饱满的二辉橄榄岩的过程。除了使主量元
    素富集之外,熔体再富集作用还可以使微量元素与Sr-Nd 同位素从方辉橄榄岩中的富集特征转变为二辉橄榄岩所呈现的亏
    损特征。对于熔体再富集作用是否改变橄榄岩的Os 同位素组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它主要取决于加入熔体的比例,熔体中
    硫的饱和程度以及熔体再富集作用发生的时间等因素。对于以低熔/岩比例为主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来说,熔体再富集作用对
    橄榄岩的Os 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除了化学成分上的影响之外,熔体的加入也会改变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物理特
    征。这一过程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渗透率增大和黏滞度降低,从而会破坏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稳定性。虽然熔体再富集作用可
    以影响和改变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但它是否导致克拉通地幔的减薄以及克拉通破坏尚有疑问。

    山东蓬莱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异常锂同位素组成:橄榄岩包体的离子探针分析
    李 佩,夏群科,Etienne DELOULE
    2012, 18(1):  62-73. 
    摘要 ( 1324 )   PDF (1534KB) ( 12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山东蓬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主要组成矿物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显示了强烈偏离正
    常地幔矿物组成和平衡的Li 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Li 含量和δ7Li 分别为(2.0~10.4)×10-6,
    (2.8~23.8)×10-6 和(3.3~59.7)×10-6;-28.6‰ ~+0.5‰,-12.7‰ ~+12.8‰和-41.5‰ ~+22.6‰。这种强烈的非平衡体系反
    映了最近强烈和复杂的地幔交代作用。辉石的高Li(~ 60×10-6)和δ7Li(~ +20‰)反映了最近富Li地幔熔体/ 流体的特征,
    而橄榄石的中等Li 富集(<5×10-6)和强烈的δ7Li 亏损(~ -20‰)则可能记录了更早一期低δ7Li 的地幔交代。同位素剖面
    的扩散反演以及Li 强烈富集与LREE 相对亏损之间的解耦显示了两期地幔交代作用的短暂性和近期性。因此,我们认为华
    北东部克拉通上地幔中存在与再循环有关的锂同位素异常组分,它们的形成应该与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的
    俯冲有关. 这些组分能够在地幔中较长的保存直至最近被热扰动所释放,并被橄榄岩包体所记录。

    辉石岩:高压结晶还是再循环洋壳?
    张亚玲,徐义刚
    2012, 18(1):  74-87. 
    摘要 ( 2535 )   PDF (838KB) ( 2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辉石岩有三种不同的成因:(1)堆晶成因(Ⅰ类辉石岩) ;(2)再循环洋壳变质成因(Ⅱ类辉石岩) ;(3)交代成
    因。 I 类辉石岩由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在岩浆通道内上升过程中,在1.5~2.5 GPa 压力范围内结晶形成。常具有堆晶
    结构或火成结构,在 CaO/MgO-SiO2/MgO 图解中无明显的线性关系,无Eu 异常,其 Sr-Nd-O 同位素组成与幔源岩浆相似。
    II 类辉石岩多数为再循环洋壳的变质产物,常具变晶结构,在CaO/MgO-SiO2/MgO 图解中形成明显的线性关系,具Eu 正异常,
    其εNd 值与MORB 相似,而Sr 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大;其O 同位素组成与原岩有关,如原岩是洋壳下部,δ18O < 地幔值;
    如原岩是洋壳上部,则δ18O > 地幔值。交代成因辉石岩是熔体- 橄榄岩相互反应的结果,常被方辉橄榄岩或纯橄岩包围,
    矿物种类相对其他两类辉石岩单一,在CaO/MgO-SiO2/MgO 图解中较分散,其εNd 值较II 类辉石岩低,而Sr 同位素比值变
    化较小,δ18O 值低于、高于、近似于地幔值都存在。再循环洋壳在俯冲到地幔深部和随超基性岩体上升的过程中由流体萃
    取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化学成分丰富的流体和熔体,这些熔/ 流体或交代围岩橄榄岩将其转化为辉石岩,或直接高压
    结晶形成辉石岩,或者由洋壳变质形成的榴辉岩经退变质形成Ⅱ类辉石岩。上述过程导致了在同一超基性岩体中各类成分、
    成因不同辉石岩共存的现象。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组合: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王 伟,许文良,王 枫,孟 恩 
    2012, 18(1):  88-105. 
    摘要 ( 2311 )   PDF (3593KB) ( 30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满洲里地区灵泉盆地、包格德乌拉盆地及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和恩和盆地及周边的原确定为古生代和中
    生代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研究,以便揭示研究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区内
    12 个代表性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较高的Th/U比值(0.31~3.63),暗
    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该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划分成以下三期:(1)中三叠世岩浆活动,可进一步划分
    成241 Ma 和229 Ma 两期岩浆事件,241 Ma 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229 Ma 正长花岗岩的存在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
    境有关;(2)早- 中侏罗世岩浆事件,可进一步划分成(180±5)Ma 和(171±2)Ma 两期岩浆事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正长花岗岩组合,结合其斑岩型Mo 矿的存在,反映研究区处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 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
    有关;(3)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可进一步划分成(140~150)Ma 和(134±2)Ma 两期岩浆事件,前者与区域内发育的
    吉祥峰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相近,后者的火口充填型产状表明它们应是该期岩浆事件演化晚期的产物,该期岩浆事件在松辽
    盆地以东地区的缺乏暗示它们形成于伸展环境,并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

    其他学科论文
    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40Ar/39Ar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陈懋弘,陆 刚,李新华
    2012, 18(1):  106-116. 
    摘要 ( 2456 )   PDF (2915KB) ( 2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南西部右江褶皱带内部燕山晚期岩浆岩主要为成群分布的基性- 超基性岩墙群和超酸性岩脉带。本文对桂西北巴
    马—凤山—凌云一带的石英斑岩脉进行了斑晶白云母40Ar/39Ar 法测年,获得凤山弄黄北东向岩脉的40Ar/39Ar 坪年龄为(95.59
    ±0.68)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95.0±1.0)Ma;巴马北西向岩脉的坪年龄为(96.54±0.70)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
    (95.91±1.1)Ma。上述年龄代表了岩脉的侵位年龄。这些年龄数据进一步证明右江褶皱带及其周缘燕山期岩浆活动集中于
    80~100 Ma 之间,暗示该区晚白垩世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华南西部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大规模的
    锡多金属成矿有关,因此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集中出露的地方是否具有寻找深部锡多金属矿的前景值得关注。同时,该期
    岩浆活动是否与以卡林型金矿为代表的低温热液矿床有成因上的联系尚需更多矿床地质和年代学资料的证实。

    一株产铁载体细菌的筛选及其与云母的相互作用
    何琳燕,张 垠,盛下放,黄 智
    2012, 18(1):  117-124. 
    摘要 ( 2098 )   PDF (1390KB) ( 2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铁载体细菌与云母类矿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矿物生物风化和土壤形成的演化规律和机理。采用纯培养法
    自南京龙山废钾矿区酸模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荧光铁载体的细菌Z6,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反应将其
    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室温静置培养试验研究Z6 菌株与云母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细菌生长代谢前期
    (8~15 d)快速产生大量铁载体,菌株与矿物共培养75 d 后,产铁载体细菌对云母类矿物确实产生了风化作用,黑云母组发
    酵液中Fe 含量增加了211 倍,Si 含量增加了约27.8 倍,SEM 显示云母表面出现溶蚀坑,细菌可以在矿物表面形成生物膜或
    矿物- 细菌复合物。不同矿物对共培养体系中细菌数量、荧光铁载体含量、溶液pH 的影响不同。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为例
    施伟军,蒋 宏,席斌斌
    2012, 18(1):  125-132. 
    摘要 ( 1799 )   PDF (1909KB) ( 2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被广泛用来确定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与压力,进而精确恢复油气运移/成藏的时间/ 深度。
    应用该VTFlinc 模拟方法,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外围托甫台地区的TP2井,对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开
    展了研究,根据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包裹体的形成期次、成份
    及热力学特征,并模拟计算了包裹体形成的古温度和古压力,进而推断了油气充注的时间和成藏期次。结果表明,TP2井
    区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大致在加里东晚期,时间距今420~405 Ma,第二期大致在喜山晚期,时间距今8~2 Ma。
    以往研究认为塔河油田主体部位的后期喜山期油气充注成藏事件并未影响到这一地区,而通过本文应用的新方法研究,证
    明了该期油气成藏事件存在,这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也充分展示出本研究方法所具有的潜在重要推广应
    用意义。

    陕西老牛山印支期高Ba-Sr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王艳芬,邵 毅,蒋少涌,张遵忠,胡 建,肖 娥,戴宝章,李海勇
    2012, 18(1):  133-149. 
    摘要 ( 3639 )   PDF (5683KB) ( 2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牛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地区,锆石LA-ICP-MS U-Pb 定年结果表明,该岩基早期花岗岩——
    康坪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07.9±0.72)]Ma,是早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该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准铝的地球化学特征,
    铁镁比值较高,富集LILE(尤其是Sr 和Ba)和LREE,Eu 无明显异常,相对亏损HREE 和Y,可归属为高Ba-Sr 花岗岩。但
    与典型埃达克岩相比,康坪岩体Cr,Ni 等相容元素含量较低,而K2O 含量明显偏高,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重稀土元素分馏
    不显著。在成岩过程中,康坪岩体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钾长石)以及极少量石榴子石的分
    离结晶控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老牛山复式花岗岩基康坪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含远洋沉积物俯冲板片析
    出流体/ 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以及古老太华群基底物质所组成的混合源区,是大陆碰撞造山晚期后碰撞“松弛”阶段,俯冲
    板片断离后下地壳底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产物。

    安徽铜陵新屋里岩体黑云母、斜长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王永磊,裴荣富,王浩琳,瞿泓滢,李进文
    2012, 18(1):  150-157. 
    摘要 ( 2017 )   PDF (2276KB) ( 1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床新屋里岩体的黑云母、斜长石单矿物进行阶段加热法40Ar-39Ar 定年,获得石英二长闪长岩中黑
    云母及斜长石坪年龄分别为(152.1±1.7)Ma 和(135±1)Ma,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及斜长石坪年龄分别为(143.8±0.9)
    Ma 和(140.4±0.9)Ma,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石英二长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年
    龄显著高于前人的锆石U-Pb 年龄,可能为含过剩Ar 的结果。结合已知年龄资料,作出新屋里岩体不同单元的冷却曲线,
    显示新屋里岩体在晚侏罗世的冷却速率很大,暗示当时处于一种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其形成可能与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
    的岩石圈减薄事件有关。

    南祁连乙什春基性-超基性岩体LA-ICP-MS锆石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余吉远,李向民,马中平,王国强,唐 卓,孙吉明,武 鹏
    2012, 18(1):  158-163. 
    摘要 ( 2105 )   PDF (1247KB) ( 2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区位于中祁连地块南缘, 青海湖南- 古雷深大断裂南侧,是祁连成矿带铜镍矿找矿最有利地区。铜镍矿矿体产于
    同源同期侵入的基性- 超基性岩体内, 铜镍矿化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对乙什春基性-
    超基性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L) 成像观察, 结合Th/U比值特征,显示其为岩浆成因;并应用LA-ICP-MS 对锆石微
    区U-Pb 年龄进行了测定,获得乙什春含矿岩体中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55.1±1.7) Ma,表明其含矿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
    用发生于晚奥陶世,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陆缘裂谷构造环境。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分布
    熊益学,郗爱华,冉启全,葛玉辉,刘小洪,孙圆辉
    2012, 18(1):  164-173. 
    摘要 ( 1891 )   PDF (7476KB) ( 1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手段,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形成因素及
    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岩类主要为玄武岩、正长斑岩、火山角砾岩及熔结凝灰岩。
    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及次生裂缝四种类型。其中,原生孔隙主要为气孔和粒间孔,原生裂缝
    发育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孔隙以晶内溶孔、基质溶孔占绝对优势,次生裂缝以构造缝为主。研究区控制储集空间形成的
    因素主要为火山岩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作用、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位置受岩性岩相控制,而后
    三种作用是该区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原因,且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其控制因素依次由岩性岩相过渡为风化淋滤作用,
    直至构造和溶蚀作用 。据此,滴西17,14 井区的玄武岩原生气孔、火山角砾岩内粒间孔受岩性岩相控制均呈东北向长条状
    展布;滴西10 井区熔结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中的次生溶孔围绕断裂展布;滴西18 井区的斑晶、基质溶孔受岩体及断裂共同
    制约。

    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特征
    鲍 芳,腾格尔,仰云峰,谢小敏,张美珍,王汝成
    2012, 18(1):  174-179. 
    摘要 ( 1480 )   PDF (998KB) ( 2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烃源岩中两种常见的成烃生物,即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进行了研究。
    发现不同生源有机质成烃后的拉曼光谱各具特征。G 峰与D 峰间的位移差能够指示不同成烃生物分子结构中芳环的稠合程
    度,D 峰和G 峰的强度比可以反映有机质芳香结构有序度。通过对比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参数,发现成烃后浮游藻类
    的芳环稠合程度明显小于底栖藻类,芳香结构有序度也低于底栖藻类。相同层位烃源岩中不同成烃生物的G 峰与D 峰位移
    差有明显区别,即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芳环的稠合程度来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D 峰与G 峰强度比不仅受成熟度控制,
    而且成烃生物的性质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也能作为区分不同成烃生物的参考标准。

    辽东大连新元古代臼齿构造(Molar-tooth)形态与沉积微环境关系探讨
    彭 楠,柳永清,旷红伟
    2012, 18(1):  180-188. 
    摘要 ( 1673 )   PDF (7770KB) ( 1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臼齿构造(Molar tooth),简称MT,是一种仅发育于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特殊沉积现象。在全世界的许多地区
    广泛发育。中国辽宁大连地区新元古代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的臼齿构造。野外和室内的观察研究将MT 形态划分为2 大类
    (原地MT 和异地MT),5 亚类(条带状、杆状、蠕虫状、斑状和碎屑状),主要发育浅潮下带—潮间带环境。通过对MT 形
    态及发育的微环境特征分析得出,大连地区MT 形态与沉积微环境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泻湖中以MT1-1 和MT1-2 类型为主,
    潮间带中部主要发育MT1-3 和MT4 类型,潮间带中部—潮间带上部常见MT2 和MT3类型,浅潮下带风暴浪基面附近或潮间
    带下部高能环境多见MT5 类型。由此推断,在水体安静并且陆源碎屑物质干扰小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平直或弯曲的宽、长
    条带状MT,而在动荡的水体中或是陆源碎屑物质含量高的环境中,往往形成短小的MT。因此,MT 的形态类型一定程度受
    到沉积水动力条件和陆源碎屑物质混入的影响。此外,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的混入或抑制MT形成或减小MT 的发育规模。

    研究短文
    海量录井层序“砂地比”的自动计算
    李 斌,朱筱敏,李 洋
    2012, 18(1):  189-192. 
    摘要 ( 1319 )   PDF (503KB) ( 15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多条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对比分析是判断物源方向、揭示沉积环境、辅助层序地层划分
    及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文使用Access 数据库技术以层序为单位实现了海量
    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快速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方
    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计算方法,可以在地学研究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