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地质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3-20
    文章目录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
    袁道先
    1999, 5(1):  1-6. 
    摘要 ( 1758 )   PDF (1632KB) ( 13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系统科学将是21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旋律,它被定义为:“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伯全部知识;对地球的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中的各种作用及各层圈间相互作用时间进行的研究”。此种学术思想可追溯到100多年前,见於文字也有近二十年。它对当代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四个特点:地球现象的远距离相互联系、影响;内动力和外动力研究一体化;地质作用和生物作用研究一体化;一类活动作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主要的是:在学术思路上对与岩石圈有关的地质作用有所忽视;观察研究系统不全面;还未深人到资源形成和小环境的研究中。近年来的观测试验表明,发生在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作用正积极参与垒球各圈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它们的忽视,可能正是目前一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无法平衡的原因。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岩石圈结构的板条构造分区
    马宗晋 王国权
    1999, 5(1):  7-16. 
    摘要 ( 1798 )   PDF (2552KB) ( 1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大陆以银川-昆明-线(105°±2°E)为界,其西部和东部的岩石圈结构,构造等多方面均表现出重大差异,而且,根据山川大势和新构造断裂、地震活动、重力和地壳厚度、地磁异常、人和幔内高导层等方面的表现,西部和东部都可以再分出若干二级构造分区。以东部地区为例。本文 其分为东北区、东北区、大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南区和南海区,这七个二级构造区之间依次 被47°N构造线、阴山构造带、34°N构造线、北岭构造带、南岭构造带和20°N构造线等 所分隔。这组构造分区的基本特征是.近东西走向,宽度都在5个纬度左右,平行排列 彼此在岩石圈结构组成、构造变形的历史、方式和强襄等各方而都有明显差别.故称之 为板条状构造分区.它们是在中生代晚期以来对早期老构造进行强烈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断裂分维值对矿产资源预测的指示意义
    李本亮 张喜慧 孙岩 卢新卫
    1999, 5(1):  17-21. 
    摘要 ( 1634 )   PDF (1175KB) ( 10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采用数盒维法计算了西藏地区(D=1.784)及其内部羌塘(D=1.217)、比如盆地西部(D=1.227)、措勤(D=1.297)三个油气勘探区和三江金属矿产勘探区(D=1.820)的断裂分维值。分别与四川盆地含油气区,江西德兴和湘中金属矿产区的断裂分维值比较,发现含油气区的断裂分维值大致介于1〈D〈1.24,明显低于整个区域断裂分维值,D值越小,越有利于油气成藏;金属矿产区D;D>l 80左右,大于整十区域分维质,D值越大,矿床规模越大。此预测了羌塘、比如盆地西部具备含油气区的构造条件.三江地区的构造情况利于形成大规模金属矿床。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沈渭洲 凌洪飞 李武显 黄小龙 王德滋
    1999, 5(1):  22-32. 
    摘要 ( 1525 )   PDF (2659KB) ( 1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本文测定的58个数据以已发表的127个数据讨论了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工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仅分布于浙西南的古元古代花岗岩娄是由成分上类似干被其侵入的八都群片麻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沿江绍断裂带分布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是由地幔来源岩浆或初生地壳形成的;浙西-皖南-赣北地区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可能是由中元古代地层中的低成熟度组分形成的。古生代和大部分中生代花岗岩类主要是由所在区域内出露的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相当物衍生的。沿浙闽沿海地区分布的大多数晚中生代花岗岩娄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两种来诹岩浆混台可能是其一种重要的成岩方式。
    安庆月山铜钼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杨学明 杨晓勇 王奎仁 林秀清 王贤觉 张玉良
    1999, 5(1):  33-43. 
    摘要 ( 1472 )   PDF (2958KB) ( 7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等多咎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自然金等赋存于石英脉型铜矿石、铜方矿化岩石型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与之共生的矿物为同放、斑放、辉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等;矿石中金的平均含量为0.3g/t,具有综合利用价值。金-银系列矿物中以含银自然金为主,粒度一般为0.15~0.30mm,大者0.5mm以上。金的矿化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同一水平面则有西低东高的趋向,但水平上的变化幅度比垂直方向小得多。这不仅为矿床伴生金的选冶工作提供了依据,而且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及增加生产附加值.有着重要意义。
    高温实验研究火成岩成因的意义
    周珣若 白志民
    1999, 5(1):  44-53. 
    摘要 ( 1450 )   PDF (2580KB) ( 1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球粒陨石晚壳的分层及玻璃质的研究,探讨了类地行星的层圈构造划分及地球早期玄武岩与月岩形成的机理。论述了高温实验结果对火山岩、侵入岩、陨石及含水暗色矿物等有关成因研究的意义。根据酸性火山岩干熔与湿熔实验中矿物熔融顺序的不同,分析了花岗闻风而动 浆侵入酸度演经及浅色麻粒岩的 ,讨论了岩石熔点与酸度、结构的关系。根据玄武岩加花岗岩的熔融实验结果,排队了玄武岩浆同化花岗岩形成 白榴玄武岩的可能,并提出了高铝玄武岩浆与碱性苦橄岩浆分离结晶形成拉斑玄武系列岩石及出现跨越趋势的可能。通过不同酸度、不同温度熔体粘度的计算.阐述了同一温度下熔浆酸度愈大粘度增大率愈大的特点及其与火山相、喷发及火山类型的关系。通过轻度钠化、变质、风化的玄武岩熔融结晶实验与新鲜玄武岩的对比,指出具原岩显微结构的岩石.其化学成分仍可作为火山岩分类命名、系列划分的依据。通过玄武岩熔融结晶实验,研究了熔浆过冷度、成桉密度、晶体生长速度与矿物结晶程度的关系,并指出了白榴苦橄岩熔体在降温过程中,晶出矿物的共生组合、演化顺序及其意义。根据含水暗色矿物的升温研究,阐明了它们氧化、脱水与热光性的变化过程及其暗化、分解、熔融的变化阶段,阐述了它们在地质温度计、划分岩浆岩相等方面的作用,并由玄武岩的熔融结晶实验结果,研究了富钙单斜辉石在压力效应、淬火效应中Ti 与Al2含量的不同,还指出可能有“等温效应 的存在。
    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K—Ar等时年龄测定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刘玉琳 张志诚 郭召杰 黄宝玲 穆志国
    1999, 5(1):  54-58. 
    摘要 ( 1313 )   PDF (1131KB) ( 1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的四个样品的K-Ar表观年龄为455-673Ma,等时年龄为287±13Ma。这一年龄与近几年报道的沿天山构造带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年龄一致。氩初始值为508,在P型岩浆范围内,结合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认为岩墙群与地幔热柱有成因联系。
    多维自仿射分布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申维
    1999, 5(1):  59-65. 
    摘要 ( 1646 )   PDF (1296KB) ( 1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多维自仿射分布的概念,指出多维自仿射分布是自仿射分形的数学基础,论证了多维自仿射分布在截尾条件下具有尺度不变的分形性质,交菜理论研究推广到多维情况。通过实例,说明多维自仿射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方法和步骤。并解释了分维数的实际意义。分维数是反映区域化变量在某方向变化程度的定量指标。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地球化学金元素和银元素数据,而且还适用于其它元素和地质数据,具有普遍的意义。
    山西古元古代吕梁群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地质意义
    于津海 王赐银 赖鸣远 陈树村 卢保奇
    1999, 5(1):  66-75. 
    摘要 ( 1653 )   PDF (2308KB) ( 10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古元古代吕梁群主变质作用进行了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划分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带五个带。旨出为质作用属于中压相系。并认为主变质带是由近南北向的挤压-逆冲作用导致。吕梁群主变质作用是整个华北中部吕梁期构造--变质-财浆活动的一部分。
    豫西—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系性质探讨
    王军 孙柏年 沈光隆
    1999, 5(1):  76-91. 
    摘要 ( 1747 )   PDF (2990KB) ( 1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豫西-皖北地区和华北、华南二叠纪植物化石分布状况的全面对比统计,简略分析了豫西-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将该区各阶期与华北及华南同期植物群进行了工对其间Simpson相似性系数作了求算。结果表明它应作为华夏植物各华北植物区内的一个次级植物地理单元对待其成因与华北、华南二叠纪时古板块的旋转、漂移、聚散等行为及其特定的古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中国东南沿海平原晚第四纪超浅层生物气藏盖层研究
    林春明 王彦周 黄志诚 钱奕中
    1999, 5(1):  92-99. 
    摘要 ( 1455 )   PDF (2094KB) ( 1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晚第四纪地层的物性特征,力学性质及烃浓度值实验资料和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历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下切河谷之上的的浅海相灰色淤泥质粘土层为区域盖层,下切河人的河漫滩相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为局部盖层。粉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土的粒径依次变小,比表面积依次增大,使其孔隙率、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值依次增大。粘土的压缩系数、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及抗剪强度最大,其抗变形能力相对最弱,可压缩相对最大.相对封闭性最好;而淤泥质粘土、粉砂质牯土的封闭性次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盖层的封闭性增强。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为物性封闭、烃浓度封闭和孔隙水压力封闭,后者可能对生物气藏保存起着最主要的封闭作用。
    黄河小浪底斜坡变形的“反迭瓦”式构造机制研究
    王宝军 李清波 王勇强
    1999, 5(1):  100-104. 
    摘要 ( 1498 )   PDF (1158KB) ( 9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小浪底地区斜坡中普遍发育的“返迭瓦”式构造,结合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反迭瓦”式构造的形成是由于边坡蠕变形的结果,并非造成滑坡的原因。
    “将古论今”——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历史地质学方法
    吴泰然 郭召杰 穆治国 潘懋 蔡永恩 何国琦
    1999, 5(1):  105-109. 
    摘要 ( 2289 )   PDF (1301KB) ( 1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地质学的“将今论古”方法使地质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还将是今后地质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但面对资源、环境、减灾等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主要问题,地球科学所面对的问题时,地质学家首先应该改变或者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以地球演化的同一性原理来认识地球,则“将古论今”的方法对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挑战人有重要的意义。以历史地质学的方法和视角,研究地质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在今天和明天的演化趋势,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将是今后一十时期地质科学的主要任务。
    安徽铜陵新桥黄龙组沉积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质疑
    黄志诚
    1999, 5(1):  110-112. 
    摘要 ( 1513 )   PDF (926KB) ( 1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皖南浙西交界地区黄龙组的硅质灰岩
    施贵军 杨湘宁
    1999, 5(1):  113-114. 
    摘要 ( 1336 )   PDF (543KB) ( 8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庆阳晚更新世萨拉钨苏组中发现陶器残片
    袁效奇 闵琪 杨君杰 郭忠铭 刘冠邦
    1999, 5(1):  115-115. 
    摘要 ( 1562 )   PDF (988KB) ( 9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庆阳地区沿河谷萨拉钨苏组分布普遍,在庆阳附近和环工子该组底部砂支和上部粘土层陶片。同一层位产哺乳动物化石,其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14C测年资料也反映它是一套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堆积,与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所确定的地质年代相一致。这一发现把陶器出现的年代提前了大约2万年,其意义重大。